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9月21日早上10点,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内,一只深蓝色的大眼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慢慢睁开,蔚蓝色的眼球缓缓转动,这只眼球上,有陆地、海洋,蓝天、白云,这只眼球是我们的母亲——地球。眼睛是人类窥探世界的窗口,人类通过眼睛发现地球及宇宙的奥秘,从而创造事物,而这只巨大的"科技之眼"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慧眼。随后,星空逐现,一艘飞船缓缓升空,飞向远方深邃的宇宙,就在这样一个由地球、宇宙构成的科幻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了中国科学家编导拍摄的科技片《宇宙与人》,更觉人之难能可贵,更觉人在宇宙中处在一种不平常的地位。人不仅是地球人,而且是宇宙人,应当有更高的价值,在宇宙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部影片从宇宙的起源大爆炸讲起,说这个大爆炸不断地扩大,经过一百多亿年不断地演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系,其中的银河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只有地球经过演化,才为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简单的生命出现在35亿年以前,53500万年前才出现比微生物大的生物,而人类的出现是在几百万年前。就…  相似文献   

3.
到底“这世上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世界”?我相信是先有人. 我不否认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然而,那时的世界只是一种存在,没有语言、文字、媒介,没有思想.世界是人类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生存环境的定位,包括宇宙、时间、感情、哲学等.  相似文献   

4.
“末日”     
2012对地球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戏谑的末世传说;然而对于那些因人类索求无度而无处安身的物种,末日近在眼前。 他们的末日,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末日的预演。同为地球公民,我们对他们的现状不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5.
法轮功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李洪志编造了一套歪理邪说,居然蒙骗了一批群众,其中还包括一些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李洪志的歪理邪说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什么“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什么“人都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地球是宇宙的“垃圾站”;什么地球即将爆炸,人类正面临毁灭;什么“我做了一件前人从没做过的事,给人留了一部上天的‘梯子’。”如此等等。批驳李洪志的这些奇谈怪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问题在于,怎么有那么多的人会被这些歪理邪说所蒙骗,甚至为之神魂颠倒呢?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作一认真的反思了。这其中…  相似文献   

6.
天堂在人间     
“度人升天”是李洪志精心设计的美妙陷阱。为了能骗人上当,他还编造了“末劫之年” 的把戏,声称“地球就要爆炸”,人类将面临灭亡,只有他和他的“法轮大法” 才能拯救人类,如果跟随他走,就能修成一个很大的神.或者是很大的佛。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去掉常人执著,包括对人的生命的执著”。这就是说。结束生命是进入“天堂”的必经之路。李洪志用这一套信口雌黄的“法轮大法” 和一幅虚无缥缈的天国图画,对“法轮功”习练者进行精神控制,要把他们带上一条不归之路。其实,这样的骗术并不是李洪志的专利、世界上所有的邪教都有大致相同的歪理邪说。“人民圣殿教” 的教主吉姆·琼斯预言,地球将会发生一场核子大屠杀,死亡对人类来说是一份荣耀:“天堂之门教” 宣称,人类社会是一个被魔鬼统治的地方,在宇宙间真实存在着比人类社会更高一级的“天国”,要进入“天国” 就必须通过自杀来完成从肉体到精神的转换;而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 的教主麻原彰晃认为,现世的人是苦难的,并且永远在苦难中轮回……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那长夜里的一粒火种,划破了漫漫的星空;也许是珠峰脚下的一滴山泉,凝聚了这小小的生命。这激情是生命的源动力,有了这生命的源动力,才有这生生不息的永恒。这激情是创新的火种,有了这创新的火种,才有我们这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帘幽梦。这激情舒展了太极的两翼,才使我们在这和谐的宇宙里纵横驰骋。 有了物质,才能有生命;有了能量,生命才能运动;有了信息,人类才能互相沟通。物质、能量、信息;和谐、创新、激情;是激情开启了物质的运动;是创新释放了生命的本能;是和谐凝聚了宇宙的信息,使混混沌沌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光明…  相似文献   

8.
在茫茫宇宙的汪洋中,地球这个岛屿尚属孩提。与之相比,再长的文明社会也只是嘀嗒一瞬。这一瞬划过几千年,人类最忧虑的话题从没断,一曰天灾,二曰人祸。剖分泱泱人祸,无非是战争与犯罪。言之犯罪,最令人恐慌的字眼莫过于“黑社会”。  相似文献   

9.
陈昌文 《支部生活》2010,(12):29-30
人类其实很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在这个不停转动的地球上,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量变、质变,只要有一点变化发生偏差,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地震、泥石流、干旱、洪水、海啸等,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它们巨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0.
刘永平 《求贤》2009,(8):28-28
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人类的行为.它本是安静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风从冷处往热处吹,春夏秋冬的脚步,万物生息的律动.都有组织有纪律。可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就没个安静的时候。一个人只要找不到归属感就永远处于奔波与折腾的状态.族群是人划分的.教派是人创建的.等级是人设立的.这些分割人的利益、褒贬人的尊严的行为就使人处于角逐之中了.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对“逃避自由”的批判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民之初,人类是作为群体而生存,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因而没有什么个体意义上的自由,而只是像在伊甸园中那样,大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如弗洛姆所说"在‘伊甸园'中,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在一起"[1](P53).奴隶制时代的压迫,剥夺了每一个奴隶作为人而生存的权利;中世纪每个人都处在稳定的社会结构中,社会虽然严格地规定了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但同时也把每个人禁锢和笼罩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思想即神权的藩篱之中.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是向神来争夺自己的位置的.莎士比亚借助他的戏剧主人公发出的那句对人的赞美的箴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P49)这实际上是摆脱神对人的统治的宣言.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5):65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文学对情爱问题的关注是与文学自身的特质分不开的。新时期之初,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融汇在宏大叙事之中,虽引起广泛反响,但基本是在非文学意义上,人们只是借小说来讨论爱情价值观。“情爱”和“叙事”一旦结合,就不只是直观的社会人生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课题,优秀的情爱叙事小说往往能够超越具体的时代伦理命题,而指向一种更普泛的人类精神现象。采用多种文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小说中的情爱叙事进行多维度的透析,有助于我们领略情爱叙事的多重文学境味。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是没有尾巴的,而多数动物是有尾巴的。据说,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是有尾巴的,只是在向人类进化、演变过程中,其尾巴逐渐退化、隐去,直至最后消失。有形的尾巴在人的身上消失了,“无形的尾巴”却在人们的身上滋长起来。比如,当一个人有了成绩就骄傲自满,趾高气扬,别人就会说他“翘尾巴”了;当一个人干了些“门角落里阉狗”──见不得人的事,别人就会说他鬼鬼祟祟,藏头缩尾;当一个人做了坏事被人家批住不放时,别人就会说他尾巴被揪住了,等等。对于这“无形的尾巴”,我们必须正视它。正视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地球虽然很大,但它只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群而已。可见宇宙间的银河系是多么浩瀚无边。人世间也有一个“银河系”,以研制“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而驰名中外。它就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这里英才荟萃,群星灿烂,周兴铭教授则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在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崎岖道路上,周兴铭奋勇攀登30余载,历经重重险阻,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年过花甲而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的周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也就做了6台机器,还是和大家一道。”他说得很轻松。可是,这是6台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 ——摩罗  相似文献   

17.
(1—1)人是一根苇草。 人是什么?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再脆弱不过了。不需要费很大的劲,随便一点什么就可以把他摧毁。不过,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有了思想,人就比摧毁他的任何东西甚至整个宇宙都高贵得多;因此,人就能吞掉一个宇宙。 这是17世纪的巨人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 1663)在他的遗作《思想录》中所揭出的一个命题。原文是:  相似文献   

18.
《思考与运用》2006,(8):45-50
今天我给大家做的这个演讲主题就是追寻中华民族文化起源。 一开始我想介绍一段我们的经典作家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在它的早期著作里面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在全世界的科学界有很重大的影响。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克思根据他深远的眼光,科学的预见,他看到了全世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体。马克思的这句话里面特殊的创造性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史和人类史联结在一起来考察。因为从整个宇宙一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发展。从宇宙的起源开始,一直到我们人类今天,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历史是自然史,这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出现以后,是人类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马克思在他这种对科学统一的观点里面,把自然史和人类史看成一个统一的过程,所以他就说所有的科学都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有自然史和人类史,也就是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观点是极其重要的,一直到我们今天,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应该说还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锦慧 《党建》2012,(6):52-54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本墨香四溢的《徐鹏飞作品集》。展卷细读,扑面而来的是他近年创作和发表的100余幅漫画力作,这些虽然只是他30多年漫画作品中小小的一部分,但却见微知著,将他的睿智、洞析、锐利、宽博尽袒于斯,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蔚蓝的大海,碧绿的群山……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