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政公正:行政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正原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理性人认同、接受所要遵循的原则。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实践"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指出此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实现的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价值,而程序公正是一种过程价值,其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行政公正","实践"公正则是行政公正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孙婷 《法制与社会》2012,(26):20-21
我国法治社会的健全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和保障.司法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构成司法公正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程序公正的价值、提升程序公正的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冀祥德 《中国律师》2005,(11):31-33
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对此已成共识。但是,二者发生冲突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尚存争议。我们认为,实现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等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深刻变革之前提下,程序优先才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论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被奉为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努力实现两者的并重或者平衡,无疑是刑事诉讼的理想或终极追求。然而,当二者发生冲突之时,如何在两个价值目标中进行取舍选择,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程序优先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冲突选择的价值追求。理解这一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实现刑事诉讼理论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必须理性解读刑事诉讼的利益观,在绝对真实观中引入相对真实观,在认识论中引入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程序瑕疵是在保证主要事实明确、实体基本公正基础上的次要性程序违反,不会根本影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实现,在法律后果上也不以无效或被撤销为必然。通过对一个程序争议的典型行政诉讼案例的分析,在论证程序正义的双重性价值的基础上,区别程序瑕疵和程序违法 (狭义 )的不同特征和法律后果,可使程序法在行政处罚中的适用更具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程序公正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红 《河北法学》2002,20(3):136-139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 ,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并且现代法治社会应以程序公正为本。程序公正的理念渊源于西方自然正义论 ,被认为具有独立和优先于实体公正的法律价值 ,它与我国法文化传统和现实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杨思斌  张钧 《法学杂志》2004,25(3):47-48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理解司法公正的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司法公正的两个维度.程序公正优先和实体公正优先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辩证统一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司法理念和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实体、轻程序一直是困扰我国审判体制的一大顽疾。一些审判员习惯按传统、按习惯办事,不能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审理案件,随意剥夺当事人诉讼权利,任意颠倒、超越程序阶段的事情时有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程序公正是法院的生命和灵魂,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程序的不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实体公正。近年来群众呼声反映强烈的司法腐败问题也多集中在程序不公上。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程序公正的价值内涵、司法实践及意义等问题,读来耳目一新,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5,(3):186-193
我国基于刑事程序违法发回重审制度在发回重审的条件和发回重审的程序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及效率价值之间的关系。我国应该以兼顾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效率三种价值的实现为指导思想,重构基于刑事程序违法的发回重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亭 《天津检察》2007,(6):27-28
当前司法界和实务界关注较多的是实体公正,当遇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冲突的时候,程序公正往往也会让位于实体公正,这在大陆法系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正像古罗马法学家盖犹斯在《法学阶梯》中所说:“如果把实体公正比喻成马,那么程序公正则是实体公正的马夫,没有了程序公正,这匹马就成了脱缰的野马”。但是程序公正是由一系列制度、规则的公正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程序公正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程序法被看作仅仅是实施实体法的手段和工具,导致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广泛盛行,使程序法律制度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程序公正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探讨和研究,阐述了程序公正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树立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论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旺生 《法学论坛》2003,18(4):29-38
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所憧憬所讴歌的景状 ,从柏拉图到罗尔斯 ,西方学人叙说了数不清的关于正义的见解 ,既贡献了种种经典性论说 ,也使正义成为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正义实际上不是虚玄的事物 ,它也像法和道德一样 ,是为社会生活提供标准和指明方向的规范 ,不过不是普通的规范 ,而是高层次伦理规范。正义对主体的精神和行为都予以调整。正义不取文本形式 ,不是明文记载的制度 ,而是以观念化的形态存在于人的头脑、心灵、社会舆论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中。正义是人们无法捧读的 ,但它却像时间一样 ,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正义是伦理规范体系中规格和境界最高的规范 ,它以一系列美德或善为其基本内容。正义要求个人具备公平、公正、公道、正直、合理的美德 ,要求国家和社会体现自由、平等、安全这一类善 ,而法如果与正义结合便成为良法。正义的强制力比法更深刻 ,它以理性为强制力量 ,不以国家强力和法定程序保障其实现。正义的触角或统辖范围远远大于法的范围 ,它是关涉领域最广、时空跨度最大、尤具普适性的社会规范。在迄今衍生的形形色色正义理论中 ,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的学说 ,影响尤为深远。正义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性 ,是绝对和相对的统合 ;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性 ,是主观和客观的统合。正义是以具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论修复性司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修复性司法在满足各方当事人需要、吸引社会公众参与、预防和减少犯罪、降低成本、提高成效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有过度依赖当事人、适合处理的案件有限、社会控制的不当扩大和对弱势群体及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力等局限。修复性司法在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刑事司法的功能、对正义的理解和犯罪解决机制多元化等方面对我们有重要启示。改革我国刑事司法,应跨越单纯改革刑事诉讼程序的狭隘思路,对刑事司法机制进行重塑,逐步建立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彼此支持的双轨制,以更好地解决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司法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司法理念进行了比较。美国的司法制度体现了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普遍正义优于个案正义、法律真实优于客观真实、法律调整优于调整法律、服从法律而非服从民意的司法理念。而中国的司法理念在这五个方面与美国的司法理念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able conceptions of liberalism. A liberal polity can survive a measure of disagreement over just what constitutes liberalism. In part, this is because of the way a liberal order makes possible a dynamic, heterogeneous civil society and how that, in turn, can supply participants with reasons to support a liberal political order. Despite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justic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liberalism, there are reasons to distinguish the normative focus of criminal justice from other aspects of justice in a liberal polity. Given the fundamental commitments of liberalism—of whatever variant—there are reasons for criminal justice not to be assimilated to wider conceptions of justice overall. Such assimilation risks undermining some of liberalism's distinctive commitments concerning the standing of individuals as voluntary, responsible agents. Criminal justice is not independent of other aspects of justice but has a distinct focus in a liberal polity.  相似文献   

15.
"吴英案"在羁押、律师会见、开庭准备、涉案财产处置等环节存在诸多程序违法问题,使该案深陷舆论漩涡。这一场民意与司法的激烈博弈,将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的程序问题暴露无遗。表征法治文明程度的程序正义,不仅能从维护法的独立性、促进实体公正性、保障法的安定性等方面提升民众司法的品质;而且能从促进实体结果被接受程度、吸收败诉方的不满情绪和提升对司法信任度等方面促进民意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6.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及混合式诉讼模式都是一种基于控辩双方的对抗而推进的对抗性司法模式。近些年来刑事司法领域自发生成的一种被称之为协商(或合作)模式的诉讼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正在弱化甚至消解。就这两种共存的诉讼模式而言,对抗是主导,协商是补充,是基于对抗模式的一种"模式分化"。这种模式分化折射出转型期检察司法应遵循的特别规律,即检察职能运行维度的社会性、检察司法理念上的政策指导型及检察权品格趋向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17.
In addition to the mor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restorative justice as another method of addressing sexual crime. In support of this view,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a hybrid justice system based on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torative justice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 analysis of 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the need for restorative justice in the contentious area of sexual crime will be followed by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key justice considerations when trying to marry both criminal justice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perspectives. Such considerations include: the meaning of justice; legislation; sentencing principles; due process; victims’ rights; and the location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thin/alongside/outside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concile two seemingly juxtaposed methods of justice delivery in the context of sexual crime in order to create a hybrid system of justice that best protects and responds to the rights and needs of victims and offenders.  相似文献   

18.
沃尔泽认为,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设置"所演绎出的"正义二原则"只是一种实现通常之"简单平等"的分配正义原则,无法解决由诸多领域所构成之社会的分配正义问题。因而基于对西方世界分配现状的观察及其人性观,沃尔泽提出了"复合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事实上,只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分配正义。因此,沃尔泽的分配正义理论实际上只是深刻理解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的"过渡理论"或"中介",而不是对后者的根本性超越。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的正义论是一种分配正义原则,它依据公民的德性获得程度给予其对于正义的知道限度。不同等级的公民依据其德性行使其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即为正义。这种正义论强调正义本身的身份角色,带有一种回归古希腊英雄社会的色彩,即德性是维持一个充当某种角色人的公民品质,并表现在角色所要求的行为之中。《理想国》正义论的贡献在于终结自然正义建构社会正义,至此正义原则成为城邦统治秩序的象征。秩序的原则就是正义的原则,这是《理想国》奠定的人文主义基石。  相似文献   

20.
魏江  王中美 《行政与法》2005,(11):66-69
国家赔偿法不能单从公平的角度理解,在大多数时候它涉及再分配的效率问题。在中国,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必须防止两种极端:一是仍然有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祟,不重视国家赔偿的意义,将国家赔偿视为不得已的应付之举,表现为条件过于苛刻和繁琐;二是过度强调个案的绝对公平,将国家与公民个人权利对立化,表现为条件过于宽泛理想化和条文原则化,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国家赔偿法的价值取向出发,深入分析了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确认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