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数量庞大,情况也很复杂。老一代移民、中生代移民和新生代移民间(一般而言,可以把2008年以前,以技术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作"中生代大陆移民";2008年以后,以"投资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为"新生代大陆移民"),存在类似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代沟",而经济类移民和技术移民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类型的中国移民,交际圈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对当地社会、对故国,特别是对新生活的融入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作为对华人移民国外生活观察的一个侧面吧。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技术移民数量不断增加,"人才外流"到发达国家的现象非常突出,与非技术移民的情况相比,亚太地区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长期移民和短期移民的政策存在不同的差异。亚洲地区技术移民的流动与资本流动和贸易往来紧密相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技术移民的短期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种类多元化。受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澳大利亚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人才的国际争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对技术移民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工人来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不仅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群体,而且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4.
<正>财富的本性是增值即创造新价值,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实属反常。最近媒体不断关注移民问题,惊呼中国隐现"第三次移民潮",与以往的留学移民和技术移民不同,此次移民可谓立  相似文献   

5.
2011-2012年度,印度超越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永久性移民最大来源国,2012-2013年度依旧保持最大来源国地位。本文以澳大利亚移民局、统计局官方最新资料为依据,从移民构成和数量方面对澳大利亚的中国和印度移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亚洲移民已成为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来源,印度之所以超过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永久性移民最大来源国主要是因为技术移民数量巨大,以此趋势发展下去的印度移民在未来几年极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继英国、新西兰之后的澳大利亚第三大移民群体。除技术移民流失和留学生流失,中国相比印度更加面临着商业创新投资移民的流失,加之中国国内的新增劳动力下降危机,中国调整移民政策已成为形势所必须。  相似文献   

6.
陈慧是海南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大家都叫她"陈阿姨"。陈阿姨退休前是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国际业务部经理。她的一家人都在加拿大,原本要移民到加拿大和家人团聚,但为了当北京奥运志愿者,自己放弃了移民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华人新移民在温哥华的定居和适应经历。调查结果显示:非经济原因如环境、教育和公民身份是华人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动机;就业和语言是华人新移民融入温哥华当地经济社会的最大障碍;由于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大学文凭和工作经历在加拿大不被承认,他们在加拿大的经济成就不佳,这些阻碍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增加了他们对加拿大生活的不满。根据三角移民模型理论的逻辑,这种不满将导致华人新移民离开温哥华。  相似文献   

8.
正17年来,他深入移民中访贫问苦,倾听移民心声,及时解决移民难题,被广大移民视为贴心人。移民搬迁工作,人称"天下第一难",而水库移民工作则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特别是百色市又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加上绝大多数大中型水电站坝址位于跨省界河上,水库移民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 ,大批中国留学生到加拿大留学 ,其中大部分毕业后留在加国发展。加之近年来加拿大政府放宽技术移民政策 ,每年都有近万名中国技术人员移民加拿大。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已有近三万名中国大陆新移民。这些大陆专家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受教育层次高 ,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迫切希望能发挥才能 ,回报祖国 ,不少人已经为国内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我海外专家的重要作用 ,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华人专家协会团体开展与国内有关部门的合作驻加大使馆我领区的五所主要大学都成立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  相似文献   

10.
朋友的致歉     
朋友是湖南人,北京大学西语系的高才生。去年春天,朋友携子随夫,举家西迁,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几近一载,杳无音讯,令我颇为惦念:远方的朋友啊,身处异国他乡,创业伊始,一定举步维艰,苦乐参半,你们全家到底近况如何呢?朋友出国前,我们曾共事于一家私立学校。朋友兰心惠质,勤勉才高,把个翻译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人处世,眼界见识,更是真情至性,自由洒脱。在她身上,我往往能得到某种感悟,比如独立,比如自强,比如创新,比如……总之,她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深深吸引着我。而我的坦诚和细腻也能给她某种影响,尽管在我…  相似文献   

11.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经历了从劳工移民、留学移民到如今以智富阶层为主力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8,(2):78-79
在大剧院二楼的咖啡茶座里,我们开始了对许维龙的采访。许维龙——国家大剧院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联合体总经理助理、精装修分部总经理,来自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他出生在上海,在台湾读书,后来移民香港,在美国工作了3年,现在是加拿大国籍。"也就是因为我这么‘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加拿大尚未签署引渡条约,追捕逃往加拿大的犯罪嫌疑人仅限于尚未取得加拿大国籍且完全采取遣返非法移民的方式。认真学习、研究与利用加拿大遣返非法移民的法律和程序规定,有利于加强与改进我国追捕在加逃犯工作,提高办案质量,打击相关犯罪。  相似文献   

15.
高房价与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青年包括知识技术移民与劳动力移民.高房价给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造成了租房居住时间加长、生活质量难提高、提升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政府应该完善房屋租赁体系与廉租房制度,增加城市新移民青年收入.新移民青年需要建立良好心态,提高谋生技能,增强主人意识,从而跨越房价障碍.  相似文献   

16.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中的女人美丽着 工作,对于每一个来加拿大的移民来说都很重要,除非他(她)的经济条件宽裕到不用再赚钱就能衣食无忧。有不少华人女性,凭借以前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积累的经商经验,在加拿大支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她们的生活压力很大,不仅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还要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庆幸的是,这个群体的自主性很  相似文献   

18.
王静 《理论月刊》2012,(5):153-155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交通方式的转变,城市移民打破空间的限制加入到与本地人的资源竞争中,并成为土著眼中的"他者"。一方面土著通过强化外来移民的异质性和他者性,用异质界限或者边缘来区分彼此;另一方面,城市移民遇到困难和遭到排斥的时候,其潜在的外乡"他者"意识不断强化,土著与移民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区隔和竞争的关系。作为土著眼中的"他者",城市移民的异质性只能在公共空间中创造新的族群空间,即共同精神才能消解"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冉绍之,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5月出生,重庆奉节人,重庆市奉节县移民局原副局长。他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移民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心系国家大局和移民利益,深入细致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移民生产、生活安置。积极投身三峡库区建设,成功创造"江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前工商业、房后种果粮"的移民后靠安置模式,为重庆农村移民安置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20.
陆晶 《人民公安》2011,(6):56-57
全球化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口的流动。比起信息流、物质流和技术流来,人El的流动是最为复杂,牵涉问题最多,引起争议最大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并引进自己需要的高级技术移民,同时严格控制只能作为体力劳动力的外国移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