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编的话     
今年最后一期《外交评论》与大家见面了。今年12月5日,举行了题为"2007年国际形势与思考"的外交学院论坛。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几位副会长,俞新天、王逸舟、秦亚青,还有我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本期《外交评论》刊登了四人在会上发言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在观察国际形势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就“2006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6年国际形势,并思考中国外交在今年所取得的成就。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2月11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外交学院召开以“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主持会议。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等单位的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独到而有见地的思想与观点,本刊择要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张平 《外交评论》2013,30(4):155-156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世界局势和地区环境的深刻变化,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6月20—21日,"中国外交的新起点"高端论坛在河南郑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外交学院《外交评论》编辑部、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河南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介新教授,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朱立群教授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8.
戴颖  赵通 《外交评论》2007,(1):109-111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对现代国家的外交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他们采取均势政策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有哪些?经典均势理论在二战之后继续发展,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均势理论是否还能解释中国的外交现象呢?为此,2006年12月2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召开了“均势理论与中国外交”第三届北京市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芝加哥大学以及北京地区其他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的学者和研究生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的三大主题是“经典均势理论与实践”、“均势理论新发展”和“均势理论与中国外交”,与会师生就这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凌胜利 《外交评论》2013,30(5):155-156
<正>2013年5月25—26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八届博士生论坛在外交学院开幕。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和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出席会议。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少军研究员、南开大学张睿壮教授、北京大学王正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庞中英教授、复旦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前所长俞新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教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论坛"就"2007年国际形势与今后五年的展望"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7年国际形势,并展望未来五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前所长俞新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教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论坛"就"2007年国际形势与今后五年的展望"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7年国际形势,并展望未来五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12日,我院召开“2002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研讨会”。来自首都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安永玉大使出席会议并讲话。外交学院前院长刘山,副院长曲星、秦亚青也出席了会议。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国际局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就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战略机遇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2002年的国际形势与会者一致强调,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大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国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前所长俞新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教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论坛"就"2007年国际形势与今后五年的展望"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7年国际形势,并展望未来五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当今时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前所长俞新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教授、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应邀在"外交学院论坛"就"2007年国际形势与今后五年的展望"发表演讲,意在盘点2007年国际形势,并展望未来五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本刊特将他们的演讲整理刊发。  相似文献   

15.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09,26(4):154-155
一 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合作,先后举办了第一至第三届博士生论坛,三次论坛优秀论文皆结集成册,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1-2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以及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在云南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  相似文献   

16.
外交学院2005年国际形势务虚会于2005年12月3日在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外交部、中联部等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与会者围绕2005年国际、地区形势及其特点,大国关系的新动向和联合国改革,中国外交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与会者普遍认为,2005年的国际形势总体上平稳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8.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07,(1):107-108
2006年12月23-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6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学会会长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开幕式上就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做了报告,常务副会长吴建民大使主持了开幕式,并向会议报告了2006年的工作和2007年的打算,与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学会会员参加了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王缉思副会长主持了闭幕式,吴建民常务副会长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19.
胡欣 《外交评论》2010,27(2):158-159
2010年4月23—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博士生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为主题,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由外交部主管,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主办。自创刊20多年来,《外交评论》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颇受外交及国际问题研究人士的厚爱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刊相继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名刊。本刊“国际关系”栏目也被评为“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名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