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是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就经济联系看,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是否适当,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同志主要从农业、轻工业和重  相似文献   

2.
郭克莎 《新视野》2001,(1):10-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列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这是因为,结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当前经济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 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另一个是各个产业的结构升级缓慢。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由于改革前片面推行工业化战略,改革初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国家相比就存在着这种结构偏差。80年代的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结构偏差有…  相似文献   

3.
调整产业结构,无论对于增加有效供给,克服我国长期以来需求过旺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还是改变当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市场疲软,抑或是防止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必要认真加以研讨。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方针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构成,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內在形式和方式。从产业的部门构成来看,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在科学地阐明总资本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因此,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如果撤开资本主义实质,其基本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当前的治理整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都是主要解决我国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当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1)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产业结构总体失衡,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水平低下;第二产业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调整: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其在GDP中的比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以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抑制对传统产业的过热投资。在马克思生产理论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金融活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三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  相似文献   

8.
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我的收益甚大、体会较深。我从事经济工作已三十多年了,对照之下,确有豁然开朗、愧喜交集之感。现在联系我所在的机械行业的调整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向,是机械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所谓调整,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问题。按照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国民经济两大部类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论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都必须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9.
学习《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贯彻国民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这部分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可是,只要大家集中精力,刻苦钻研,这个理论“堡垒”是可以攻克的。现将我讲授这一篇内容的点滴体会,向同志们作一简略的介绍,抛砖引玉、求师受益。一、学习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首先要搞清楚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把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最终用途上分为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Ⅱ、消费资料;二是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这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这样划分的原理,对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中最主要的比例关系也是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要使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农业的经营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废除.大锅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传统农业正在向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过渡和转变。尽管如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相反,二、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顽症。产业结构趋同被视为“洪水猛兽”,入人减n。实际上,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际方面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都具有一定的秘然性。从理论方面留,区域个体理性男社会集体理性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区域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时,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外部性更大。这不和避免地会效区域同在追逐区域利益过程中产生区域产业结为趋同现象。从实际方面留,我国总体发展水平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均衡。这一现实决定7我国…  相似文献   

12.
略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新建在我国,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是一种以特定行政区为范围的区域经济,它能够反映出特定区域内社会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全貌。在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县域经济承上启下,沟通着城乡经...  相似文献   

13.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向前发展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的这方面的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而且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区域产业结构的同化现象则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能否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必须对产业结构同化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区域产业结构同化的后果所谓区域产业结构同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未能依据本地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来选择不同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而是背离区域产业合理分工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一、气候与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是生物的再生产,既有社会再生产过程,也有自然再生产过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活动过程与天气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控制,使生物再生产过程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的来进行,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气候既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之一,又为生物提供了不同量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之一。气候资源象其它资源一样有地域性,在数量、质量及组合特征上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其表现在时间的变化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  相似文献   

16.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产关系理论,可以从“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从而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关系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即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它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向以高效益为特征的高度化方向演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因此,科学认识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就可以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主动的调整,依靠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并实施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产业政策,以期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如何从…  相似文献   

18.
一、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1.发展要素的完整性。就经济要素而言,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经济已经突破单一农业生产的格局。尽管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三次产业的比重有所差异,但已具备了完整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从部门分类看,既有传统的农业,又有现代的工业部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县域内同样存在。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集体和个体以及私营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因此,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微缩体”,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选择程文,关逸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实现本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吉林省的产业结构需要有一个巨大而深刻的调整,逐步建立起一个农、轻、重协调...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的调整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人们已从不同侧面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阐述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一、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强大力量。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般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及产业部门内部按照客观经济过程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平衡。当某产业部门的有效供给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对它的有效需求,该部门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当某产业部门的有效供给大大超过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