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产后6~10d的健康及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西门塔尔牛进行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了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内膜局部严重脱落,甚至可见子宫肌层,表面附着组织碎片,可见较多球菌、杆菌附着;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破损、细胞器外溢,腺细胞线粒体肿胀,肥大细胞颗粒数量减少、有空泡形成,淋巴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巨噬细胞核空化、胞质内有较多吞噬体;对照组子宫内膜表面轻度破损,但整体内膜结构相对完整,MC颗粒较多、分布均匀。证实,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的细胞呈现缺血、缺氧性变化,说明子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子宫内膜的屏障作用降低,病原菌大量增殖导致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观察国产宫炎清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为正确评价该药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及其诊断要点: 在西安市第一奶牛场和第三奶牛场选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病牛共70例,其中急性(包括部分亚急性)病例33头,慢性病例37头,其诊断要点为:(1)急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选用分娩或流产后10天以内由卡他性发展成为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病牛拱背努责,从阴门流出粘脓性  相似文献   

3.
母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母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者延长休情期,影响配种繁殖;重者造成长期不孕。并对乳牛的泌乳量亦有影响。在国外,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相当高,Ruder等(1981)报道,通过对64头奶牛的观察,发现43头患有产后子宫感染,占67%。Zebrack等(1980)指出,在生育力扰乱的奶牛中,有60~70%是由于产后子宫感染所引起的。关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颇多,用法不一,其疗效亦不一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各国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约占不孕牛的60%~70%。为探讨微量元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影响,分析子宫内膜炎发病机制,我们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的血液中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据青岛畜牧公司乳牛一场统计,1983年可繁殖奶牛61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256头,发病率占42%。济南第二奶牛场统计,1982年可繁殖奶牛43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81头,发病率占18.83%。山东垦利县永安公社配种站统计,1983年4月~8月份来站配种的163头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31头,发病率占19%。因此,母牛子宫内膜炎给养牛业,特别是奶牛业带来很大危害。关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者根据近代微生物生态学的观点,提出用健康母牛阴道中的正常菌来抑制引起母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为此,在健康母牛阴道中分离并筛选  相似文献   

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关于其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出现频率,国外报道不一,国内报道甚少。为了搞清病原,作者于1984~1985年在济南第一、二奶牛场,在进行子宫内膜炎治疗试验的同时,对引起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于1983年~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地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奶牛的调查,奶牛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的为2464头,占总头数的25.26%,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有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1978年对重庆、昆明、贵阳、武汉等市30个奶牛场10495头适龄奶牛的调查,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2107头,发病率达20.08%。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当前影响奶业生产、降低奶牛繁殖和奶产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索其病理发生,我们进行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理学研究,现将其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不孕以子宫内膜炎性不孕比较多见。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经济损失大,危害严重。针对奶牛业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清宫液经30多个奶牛场1414头奶牛的临床验证,对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为探讨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理,我们于治疗前后,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六茜素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韩福杰,徐忠赞,张继瑜,李金善,梁建平(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成克文,陈永祥,古西林,米存义(兰州奶牛繁殖场)(兰州七里河区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严重疾病之一,每年在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繁殖和牛奶产量主要的疾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通过对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母牛的调查,因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症占生殖系统疾病的68.34%。表明奶牛不孕以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比较多见,且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国内对奶牛急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非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尚无准确可靠方法,国外虽有子宫内膜炎组织活检方面的报道,但方法不详难于引用。为此,我们借鉴国外及国内医疗单位组织活检方法,研制了适用于奶牛的子宫内膜活检器。通过百余例淘汰奶牛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器械安全可靠;通过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对比观察,证明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 000个,平均OPG值为9 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 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 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v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12.
用重组蛋白GST-NcSAG1t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格尔木市乳牛犬新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从35份乳牛血清样品中检出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血清4份,阳性率为11.42%。检测结果说明,青海省格尔木市饲养的乳牛牛群中存在犬新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3.
将30头健康、经产、处于围产期的黑白花乳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从产前28 d开始,低能量组乳牛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对照组乳牛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高能量组乳牛饲喂《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试验;采用内对照RT-PCR方法检测摄入不同能量的围产期乳牛肝活体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丰度。结果,不同能量组乳牛肝LDLR mRNA丰度产前至产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和120%能量组肝LDLRmRNA丰度在产后14 d达最大值,且产后均高于产前(产后56 d除外,P<0.01或P<0.05);而80%能量组产后1 d即达到最大值,产前14 d至产后14 d,LDL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20%能量组;产后28~56 d,120%能量组显著高于80%和100%能量组(P<0.01)。表明围产期乳牛能量摄入水平对肝LDLR mRNA丰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前期研制的布鲁氏菌omp25基因-PCR试剂盒的保存期、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该试剂盒对采自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省(区)的98头血清凝集试验(SAT)阳性乳牛的6批98份乳样和350头SAT阴性乳牛的2批350份乳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R试剂盒与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从SAT阴性乳牛的乳样中,用PCR试剂盒检出8份阳性,表明其敏感性高于SAT;对2株田间野毒Br-gs和Br-nmg株进行了克隆与测序,二者与标准菌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100%。试验结果证实,本试剂盒的可重复性良好,特异性较高,-20℃下的有效保存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15.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16.
将围产期健康乳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产前第28 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的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的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乳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第56 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前低能饲喂可以增加围产期乳牛血浆葡萄糖浓度,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乳牛血液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 d至产前第1 d灌喂组、产前第15 d至产后第15 d灌喂组、产后第1 d至第30 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和第15 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 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 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 d开始到产后第15 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 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大致 10 %的采样率采集了 10 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 ,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 92头 ,阳性率为 8.4 6 % ;有 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 ,场阳性率为 70 %。这 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0 .0 0 %、7.19%、6 .6 7%、9.80 %、6 .72 %、12 .76 %和 6 .72 %。调查发现 ,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 ;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发情配种的14头奶牛外周血浆中LH浓度的变化。在输精同时肌注LRH-A_3,于注射后2.5小时出现一个较高的L H分泌峰,峰高达39.40±15.94ng/ml,而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LH仍维持基础水平,0.70~1.2ng/ml。对垂体的兴奋试验表明,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动物对LRH-A_3的反应性不同,发情期高于黄体期。通过对奶汁中孕酮含量的测定,发现肌注LRH-A_3后1~6天内孕酮含量达1.5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47ng/ml(P<0.01);连续测定27天,肌注LRH-A_3的怀孕牛平均孕酮含量为10.30±3.76ng/ml,高于未孕牛及其他各组(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