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新闻是侧重于报道社会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它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更是由大量的社会新闻撑起版面,以此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
浅论副刊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从上述权威的解释看,副刊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造成了人们的认识上的混乱,其错误有三:一曰对象上  相似文献   

3.
金庸先生说:“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 作为现代报纸“四大基本构件”之一的副刊,正以其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魅力,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与新闻共同担负着服务读者、吸引客户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如何革新报纸版面,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挖掘,以下仅就新时期报纸版面革新的路子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报纸版面革新要打破文题长短应成正比的规则,学会运用厚题薄文、长题短文。传统观念认为,标题的厚度和文字的厚度要合乎比例,才符合审美要求;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但由于当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向高效率、快节奏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读者不得不压缩读报的时间,而趋向于短信息的阅读与获取。为适应新闻传播的新要求,许多报纸也相应通过压缩文字、增大信息量来吸引读者。而把这么多的信息编排在有限的版面里,只有通过标  相似文献   

5.
一、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扶助弱势群体 所谓图书馆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图书馆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机构,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在技术盛行的今天,图书馆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技术、新事物,而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人的身上,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读者进行.一切为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被确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需要向社会、向人类倾注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稍稍用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近几年,报纸变厚了,因为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软新闻;新闻好读了,因为硬新闻变得越来越软了;版面更吸引人了,因为图片、标题越来越吸引眼球了。美国人为这种越来越“软”的新闻取了个专有的名字叫“Info-tainm ent”(这是一个新造的组合词)。在中国这一词被形象地译做“新闻娱乐化”。这就是当前全球新闻发展的新趋势。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媒体“硬新闻”就开始走下坡路。根据托马斯·彼得森教授的报告,到2001年时,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从25%增加到40%;以灾难和犯罪为主题的新闻从8%增加到15%。这种全球化新闻变“软”…  相似文献   

7.
梁骏 《新视野》2003,(5):49-50
“人文关怀”是当今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笔者以为,人文关怀应该有两个方面的体现,其一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其二是关心人类灵魂的成长。苏格拉底通过对哲学的任务、哲学家的道德和法律责任的阐述,开拓了认识人文关怀精神的新视野,对于我们更完整地理解人文关怀精神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的今天,新闻早巳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媒体对信息传输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发布信息越来越迅捷,越来越丰富。这逼迫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必须通过创新创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创新创优呢?  相似文献   

10.
副刊素有报纸的“半壁江山”之称。如何在新形孰下,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副刊,如何在内容上、形式上创新,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真正使文学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是党报当下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报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类报纸从增加版面开始,开启了一个所谓"厚报"的时代。"厚报"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各类报纸副刊空前的发展,休闲、副刊版面大幅度的增加,成为报纸和读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亲近点和卖点。  相似文献   

12.
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阅报时间也相对缩短,一张报纸读者究竟能否看下去,给读者第一印象的就是这张报纸的版面。因为报纸的表现力如何,决定着报纸对读者视觉的吸引程度。版面是报纸的一张门脸,不仅反映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艺术风格,而且关系到这张报纸的整体形象优秀  相似文献   

13.
一、办报思路   报纸副刊的客观地位决定了它的主观定位,即甘当配角,一切围绕主报展开工作,服务全局,谋求创新,办出特色。因此,报纸副刊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和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找准属于副刊的特殊性,即鲜明的思想性、有益的知识性、较强的娱乐性、健康的趣味性和独有的文学性,要贴近本地区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加强社会新闻的报道。批评报道要突出治病救人的目的,引导大众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并有与之和谐的活泼、轻松、多样的版面风格,力求在配合主报的发展中,增强可读性,为整个报社工作锦上添…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新闻如何贴近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经济化的社会中,经济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经济新闻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的报道,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经济新闻不如其他新闻报道精彩夺目。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只有树立牢固的受众意识,培养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近些年又有了“读图时代”的说法。读者对图片新闻的读解需求,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过去更高了。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形下,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仅仅满足于“有大照片”或“多用照片”,就很难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如果不在图片新闻的编辑方面下大气力,就很难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报纸的版面上来。加强对新闻图片的编辑工作,对于充分提升图片的新闻价值,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一、读图时代需要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16.
地方报纸面向千千万万基层读者,做好副刊的文艺批评工作,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密切报纸与读者的联系,提高报纸活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如文艺创作要顾及社会效果一样,文艺批评也要讲究社会效果。这不仅是文艺评论家的问题,也是有着广泛群众性的问题。如何加强报纸文艺批评在读者中的良好影响,是摆在文艺副刊编辑面前的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如果版面编排不规范、不美观、不和谐、不便于阅读,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和报纸的宣传效果,降低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人文”是相对于体现自然现象的“天文”而言的,本义是要按照人伦常理的为人之道去充盈心灵、修身养性,在超验追求的精神生活中实现人生的某种意义和价值。人文之修为不能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撑,“人文关怀”必然地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关怀。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内含着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个体关怀与类群关怀等不同层面。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人文关怀的目标诉求与着力重点也不相同。在稳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当代中国,作为人文关怀之重要方面的思想关怀,应该着重关注个体的思想困惑和精神痛苦,解惑去苦、丰富生命的意义应该是当下思想层面之人文关怀的诉求指向。  相似文献   

19.
当新闻媒体越来越多,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记者在抢时效、抢独家新闻的同时,是否也应时时考虑,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文关怀精神?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类文化的关注,特别是对人的情感、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等的关注。新闻报道除了做到事实准确,以理服人以外,更重要的还应以情动人,充满人情味。一名记者应该怀着博大的同情心和对现实的真诚关注去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才能真正与受众达成心灵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冷漠,是记者的良知,也是媒体的责任。首先,新闻宣传中语言运用要准确。语言是事实、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叙述事实,表情达意都离不开语言。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