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后来的30多年中,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政治外事记者,我经常出入中南海采访毛泽东主席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活动,以及许多重要会议。毛主席逝世后,我多次来到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瞻仰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屋宇庭院,追想怀念,以寄哀思。在感慨万千的思绪中,寻找毛主席留下的光辉遗迹,寻找我记忆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们这些曾经在中南海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警卫战士,回想起毛主席当年的谆谆教诲,亲切关怀,心中非常激动。尤其毛主席的崇高品质、优良作风,更是令人难忘,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回首17年前我在他身边工作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70年7月,党组织把我从铁道部调到中南海第一办公室工作,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负责毛主席的日常办公和饮食起居等工作。 由我担任毛主席的秘书,是我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我的文章受到毛主席表扬,那是指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批示印发我的一篇处女作:《永不走路,永不摔跤》。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的专列8月27日夜间抵达湖南长沙。到达长沙的当晚,毛主席同华国锋。卜占亚谈话,我也参加了。卜占亚当时是湖南省军区的政委,毛主席对他不太熟悉。谈话开始时,毛主席先问了卜占亚的简历。然后毛主席又问我是否向刘兴元、丁盛、华国锋、韦国清传达了他前几次的谈话内容,我说传达了。毛主席说他明天要找他们谈话。毛主席接着对华国锋、【、占亚又谈起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斗争。他说:中国共产党有十次要分裂,没有分裂成。毛主席扳着手指算着,讲了陈独秀、霍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等人的几次路线错误。他说:当时,传说开除了我的党籍…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起,我在中央警卫部队生活了三十多个春秋,中南海的阳光照耀着我,中南海的雨露哺育了我,中南海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爱恋和美好的记忆。我在中央警卫部队做宣传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有机会访问了许多当事人,查阅过大量历史资料,也亲历亲闻许多动人的场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警卫战士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情景,令我深深感动,永远怀念,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7.
8月31日,毛主席决定去南昌。当天上午10点多钟,我们就把专列准备好了。iZ点半,我送毛主席到长沙火车站,火车不到下午1点钟就开走了。我送走毛主席后,又回到驻地,把文件等东西收拾好,然后就去吃中午饭。厂午1点半钟,我坐的._6机起飞了,到南昌是2点钟。毛主席在湖南时;已要我通知许世友和韩先楚到南昌谈话。我到南昌后,又用我坐的飞机把许世友从南京接来,韩先楚坐福州军区的飞机由福村;到南昌。许世友、韩先楚是下午5点钟左右先后抵达南昌的。他们到了以后,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向他们和江西的程世清一共三个人传达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8.
9月10日下午4点,毛主席乘坐专列匆匆由杭州出发,走了5个多小时,晚10点前抵达上海。.在杭州动身前,我把毛主席就要到上海的事打电话告诉了王洪文,还叫他通知许世友到上海来,毛主席要找他们谈话。王洪文当时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专列到达上海,停到靠飞机场的支线上。我立即下车去接许世友和王洪文。我下车后只见到了王洪文,就问他许世友来了没有。王洪文说许世友还没有来,并问了我路上怎么样等问题。我引王洪文到车厢里见毛主席。毛主席问王洪文说:东兴同志打电话给你,要你通知许世友到上海来,怎么没有见他来呀?王…  相似文献   

9.
菊香书屋论兵,受到毛泽东表扬就在毛泽东于中南海勤政殿召见我的第二天,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作为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的主任,和作战室的参谋们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常常彻夜不眠地关注着朝鲜战事的发展。8月23日,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仔细研究关于美军最新动态的一大摞电报。他打电话给周恩来,是想彼此交换一下关于朝鲜的意见。周总理叫上我一同去见毛泽东。在菊香书屋,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听我汇报关于朝鲜战局的六条意见,他还不时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笺上写上几笔。我一口气汇报完毕,毛泽东只是不住地点头,没有插…  相似文献   

10.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展批修整风运动,毛主席提出在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提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已论和形而上学。同时,毛主席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和“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原则,要求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和认识。9月9日我们下庐山后,毛主席的专列先到长沙,毛主席与华国锋同志在车上谈了话。专列停在支线休息,于15日到武昌。在去武昌的路上,毛主席亲切地问我:“你在想什么?”我说:…  相似文献   

11.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南海是世界知名的一个地方,上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几位京城有名的画界人物在中南海“芳华楼”之“植秀轩”前的合影,很少有人知道,这张合影还包含着昔日京城画坛的一场笔讼风波:  相似文献   

12.
“批陈整风”以后,林彪一伙不仅不思悔改,反而诞而走险,积极策动武装政变活动。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不以林彪一伙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毛主席英明领导,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很快就被彻底粉碎了。在这场复杂的、激烈的斗争中,毛主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惧。战而胜之消气概,是我终生难忘的。(-)毛主席身体健康的时候,句年都要外出巡视工作,返程时间一般都在9月底。1971年8月15日13点,我们陪着已78岁高龄的毛主席又出发去南方巡视。毛主席这次去南方巡视的目的,开始我们是不知道的。但他在巡视途中曾经说到:“陈伯达在华北几十天…  相似文献   

13.
9月12日13点10分,毛主席的专列驶抵丰台。车停好后,毛主席在车厢里同李德生。纪登奎、吴德和吴忠谈话,一直谈到下午3点多钟。这次谈话,我也参加了。毛主席先问李德生访问*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的情况李德生谈了阿劳动党对我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态度和意见。听完李德生的汇报,毛主席说:他们是左派,我们是右派。那时,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比较“左”,他们认为我们和帝国主义来往,我们是右了。毛主席说:怕美帝从亚洲撒出来会增加对他们的压力,要我们把美帝拖住。他们(指美国——作者注)只有两亿人口,经不起伤亡嘛,所以他们要撤军。撤…  相似文献   

14.
9月3日零点,专列抵达杭州后,在定桥专用线上停放。毛主席在车上找南萍。熊应堂、陈励耘和我一起谈了话。当时,南萍任浙江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政委,熊应堂任省军区司令员.陈励耘仟字五军政委。这次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开始谈话时,毛主席问南萍:你们省里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南萍主要汇报了浙江天旱与抗旱的情况。毛主席听后说:天不帮忙唤!毛主席很快把话题扯到九届二中全会的问题上。他问南萍、陈励耘他们:庐山会议你们有什么错,听说吴法宪找你们谈了,他搞的那一套,说不是有八个人嘛?毛主席看着陈励耘,又问道。其中有你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石榴花比不得国色天香的牡丹,也不比高贵多情而又多刺的玫瑰,但许多朋友却更喜欢火红的石榴花。共和国的领袖们无论是在艰难岁月时的延安窑洞,还是在敌机轰炸硝烟弥漫的西柏坡,就是在1949年党中央进驻到的红墙内皇家宫院的中南海,总离不开屋前房后栽种火红翠绿的石榴树。直到1976年毛主席辞世后,天安门广场南边的毛主席纪念堂前18棵长势良好花  相似文献   

16.
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便会导致死亡或形成僵猪,给养猪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们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力求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寻找疗效高、药源广、价钱便宜的中草药。因而便采用  相似文献   

17.
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时,成千上万表达悼念的电报如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往北京。可是,以个人名义向毛主席表示最后敬意的长长名单中,熟悉我的中国人民却没有看到我的名字。对曾经热忱地支持我、招待我的中国东道主来说,我没有发送唁电被视作是一种粗鲁的忘恩负义行为。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直到他们了解到我那时了沙子严格的软禁之下,他们才对之表示了理解。我曾经三次向红色高棉领导人提出,请他们准许我参加毛泽东主席的葬礼,至少让我到金边的中国大使馆,在悼念簿上签上我的名字。可是我的每个要求都遭到了拒绝。于是我只好写几封信,…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在一次联欢会上有位同志即兴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不禁让我想起了有关毛主席这篇《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后的轶事趣闻。  相似文献   

19.
从1970年春天开始,林彪指使人编写《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企图全面篡改党的历史,吹捧林彪,为其反党夺权制造舆论。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集团阴谋利用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之机,妄图实现由林彪担任国家主席的野心。(-)1970年8月18日下午2时,我随毛主席乘专列从杭州出发去江西庐山,参加党的九届二中全会,19日到达九江市。我们在九江市下火车后,换乘汽车于当天下午上了庐山。8月19日、20日、21日,毛主席在庐山看书和休息。我从19日上庐山后,就投入到九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了。8月22日下午2时,在庐…  相似文献   

20.
原来你也在北京 2004年. "奶茶"刘若英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后,又把演唱会带到了北京.十一月,落叶飘零的深秋,我在首都体育馆外攒动,刘若英不是我的偶像,从暖和的国家图书馆出来,就跟着一群人来到了这里,带着对崇拜偶像的不屑,坐在门口掏出"中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