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酌定情节广泛存在于具体案件中,它的正确适用,具有帮助求解最佳宣告刑,实现刑罚一般公正与个体公正的统一,提高刑罚预防犯罪效果等功能.酌定情节蕴涵功能的实然化,需要将酌定情节法定化,设置独立的量刑程序,确立一套科学的量刑规则,建立刑事判例制度,法官要运用科学的法律价值判断与选择方法对酌定情节进行裁量.  相似文献   

2.
酌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官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并且能反映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社会危害性的主客观事实。酌定量刑情节非法定性不仅违背了刑法基本原则,更导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酌定量刑情节对量刑的普遍性意义,有必要对刑法第62条和第63条进行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被害人赔偿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导致被害人上访申诉的案件比例越来越高,基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的目的,司法机关将加害人对被害人的赔偿作为影响刑事案件处理结论的重要因素。但是此种做法的本质是利用国家刑罚权的退缩来实现刑事审判中各主体的利益,因而法院作为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当在一定原则和限制条件下保障民事赔偿对量刑影响的合理性及合法性,防止该制度成为有钱人的免死金牌,实现法律赋予该制度的正义价值。从“赔钱减刑”的现象分析入手,通过分析民事赔偿对量刑影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建立在司法现状基础上,提出民事赔偿对量刑影响的合理范围,以期最大限度的实现“赔钱减刑”所具有的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损害赔偿制度基础上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有助于现有被害人损害赔偿救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能满足我国和谐司法的内在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犯罪人赔偿方式的缺陷,应建立"被害人参与量刑"的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救济新模式,从而消除深层次矛盾,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酌定不起诉制度适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酌定不起诉制度是基于起诉便宜原则而确立的,其通过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的处置.适时终结已经启动的不必要的刑事追诉程序,是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载体.由于在法律规定、理解适用、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酌定不起诉的适用率仍然极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效果,亟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特别诉讼程序的刑事和解,由于符合量刑情节的基本特征,因而属于量刑情节的范畴。而量刑情节在本质上属于刑事实体法,所以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分类依据的"法定"必须是刑法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刑事和解并未被刑法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将刑事和解归类为酌定量刑情节。刑事和解具有多情节的复合性和多主体的交易性,决定了其在量刑活动中具有功能的多元性和适用的慎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一个消极的角色,附属于公诉机关,缺乏与其当事人称谓相当的诉讼权利,所以虽然其被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地位,但却在刑事诉讼中被冷落.在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中,这一弊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被害人成为刑事司法进程关注的重点,成为真正的刑事诉讼主体.这一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损失,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加害人和被害人关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酌定量刑情节是指法官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并且能反映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社会危害性的主客观事实。酌定量刑情节非法定性不仅违背了刑法基本原则,更导致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酌定量刑情节对量刑的普遍性意义,有必要对《刑法》第62条和第63条进行相应修改。  相似文献   

9.
酌定量刑是法律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目的是根据个案的情节,作出准确具体的裁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酌定量刑法律没有明确其概念和范围,法官在适用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易引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酌定量刑情节的功能,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酌定量刑情节制度是刑法理论中应当予以更多观照的制度。酌定量刑情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刑罚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民意与社会形势是影响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主要因素,因而,在民意与社会形势能否作为酌定量刑情节这一论争上,似乎应当要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回答,并且也许应该对刑法理论和制度规定作出一定修正,从而给民意和社会形势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恢复性司法以恢复正义为核心,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这与预防、减少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十分契合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判前赔偿减刑”的做法在某些地方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中时有所见,对此,社会和学界褒贬不一,对其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实际上.“判前赔偿减刑”符合法律规定,符合立法精神,也符合刑事政策。它能促使被告人积极赔偿、有效安慰和救济被害人,对构建恢复性司法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在适用中,应严格把握住适用条件,并依法定程序进行,使之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矛盾化解理念下酌定不起诉工作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酌定不起诉对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效果。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嫌疑人作酌定不起诉处理后,被不起诉人普遍能够遵纪守法,重新融入当地社会,其与被害人的关系也能得到修复。但是酌定不起诉也容易给群众造成"花钱买刑"的印象,引发同案犯对处理结果的异议,使司法公信力受到质疑。完善酌定不起诉制度,应当严格执行内部审核制度,强化外部激励机制;明确现有规定,并合理借鉴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犯罪人、被害人及其他主体之间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犯罪人有机会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尽快改过自新、融入社会,同时使得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有效的补偿,使被害人受犯罪影响的生活能够尽快地恢复常态,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借鉴其合理之处,构建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亓建文 《工会论坛》2007,13(1):121-122
《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刑事被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赔偿,但这一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不能确保被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补偿;国家补偿制度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国家补偿是国家基于人道主义而给予被害人的一种福利救济,这种救助是有限的,并有多种限制条件。相比较而言,刑事和解等恢复性司法措施更有利于满足刑事被害人的需求,有利于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导完善刑事被害人补偿机制,是我国刑事司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认为犯罪主要是对被害人的损害。因此,恢复性司法过程授权被害人有效地参与确定犯罪人义务的活动,而犯罪人的主要义务是对被害人应当承担的义务。但从犯罪本质和刑事责任两个角度,对恢复性司法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是没有根据的,且会导致了一系列的理论矛盾。恢复性司法作为一场世界性刑事政策运动,具有片面的真理性,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  相似文献   

17.
"赔钱减刑"是指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对民事部分包括赔偿、劳务、赔礼道歉等达成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被告人的悔罪情况、赔偿情况和被害人的态度等决定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目的是恢复加害人和被害者的和睦关系,减少被害方的实际损失,并使罪犯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广东东莞中级人民法院的"赔钱减刑"是在相应法律制度完善前的初始尝试与有益实践,在无损刑法目的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前提下,体现了刑法谦抑的内涵,保障了被害方的利益,有利于建立法治的和谐社会;而对于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实践中应注意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认罪认罚制度全面推行语境下,围绕谅解主体、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谅解范围等三个要素,考察434个涉及被害人谅解的认罪认罚裁判样本,并对样本来源地区S省R市的6位刑事审判人员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被害人谅解有效性认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普遍比较注重协商格局下,部分案件中参与谅解的主体过多且参与时机有误,二是在确认式庭审背景下,部分法官对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审查不够严谨、合理,三是部分法官随意运用自由裁量权,无故突破个案中的谅解范围。对此,应从适当规制谅解参与的主体和时机、加强谅解自愿性和合法性的审查力度、准确认定被害人谅解的范围等路径求解。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审判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通知》实质是对酌定情节的具体运用。为使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从几乎事事解释、案案指示的费心劳力工作中解脱出来,且最大限度地制掣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之行使,最大限度实现刑事个案正义,我国的刑事立法应参酌域外刑事立法,将较为成熟的酌定情节予以法定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充分保护刑事被害人利益并积极促使犯罪人复归社会的理想追求,恢复性司法风靡于西方国家,成为影响传统刑事法的重要司法范式,现成为我国学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在法律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单一的理论与实践不足以担当起时代的司法重任.如果就保护刑事被害人利益又均衡多重刑事司法正义而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设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减缓恢复性司法可能导致的办案人员在惩罚犯罪上的顾虑,弥补恢复性司法在犯罪预防方面的不足;可以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