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如何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何种原因导致网络成瘾,如何有效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国外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学校、家庭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系统主体如何全面、科学对待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上具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人数与日俱增,网络成瘾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也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鉴于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的内涵、危害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并从美德、积极情绪、乐商等方面提出了积极心理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上网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严重的的社会问题。我们对武汉市部分中学生上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网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是一个影响面极广的社会难题。本文客观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瘾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帮助未成年人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瘾戒除特训营"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据统计,全国现有大大小小300余个以戒除网瘾为目标的特训机构。这类"网瘾戒除特训营"往往采取集中化、封闭化的方式对被界定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采取各种类型的治疗,以帮助他们脱离虚拟世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11,(7):100-102
上网会成瘾,快乐大叔相信。但这网瘾的“瘾头”却需要服药甚至住院来治疗,快乐大叔则没有想到。原来只以为青少年才会沉溺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现在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成了网络的“瘾君子”。生活中,这些成年人把电脑当成了寄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每天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不仅有碍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危害他人。或许正基于此,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对“网络依赖”以至成瘾问题表示了担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艳芳 《世纪桥》2009,(7):148-149
青少年网络成瘾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不少地区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科学的认识这种社会现象,近几年来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侯小梅 《世纪桥》2008,(10):89-90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帮助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吸引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帮助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等.  相似文献   

10.
《兵团党校学报》2005,(2):42-42
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700万,其中1/3是学生。北京师范大学的有关问卷调查显示,中国未成年人有"网瘾"者比例达到14.8%。"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其征兆包括每天上网时间超长、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和程度等行为。另外,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不仅会有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还经常表现出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认为,解决"网瘾"问题,首先要立足于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各个渠道加强防范。比如,家庭可采取规定上网时间和内容等措施。学校应进行正向的理想与成才教育引导。社会防范的重点是从源头上把关,制定出全面有效的法规和管理措施。另外,可以通过强化上网者个人的自我和社会责任感提升自制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质性研究,以家庭功能理论为基础,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家庭干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在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中存在着沟通与互动模式不合理的问题。最后,提出一套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整合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正改变着青少年娱乐、学习和社交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满足娱乐、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一些上网者,特别是青少年上网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科学上网使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瘾,并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瘾青少年及其家庭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截止到目前,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在全国开展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已经成功挽救了300多个上网成瘾的孩子,培训了3000多名志愿者。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殷林飞  罗丹 《世纪桥》2010,(23):88-89
青少年网瘾在于评价体系单一,问题家庭增多、网络教育薄弱、社会教育功能缺失等。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拯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何秋敏 《求实》2006,(Z2):271-272
"网瘾",是每当上网时,网瘾者就产生愉悦的心理快感,因此反复追求上网,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渴求这种身心愉悦感觉.这种渴求与任何成瘾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现代社会,网络以其便捷和高效强烈吸引人们的参与,而且它还正以狂暴的速度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娱乐、心理等各个方面.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国许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铺设了宽带网,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也给不少人带来了伤害--正如酗酒、吸毒和赌博一样,网络也给上网成瘾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之高校附近分布的大量网吧,也为沉迷于网聊、酣战于网游的网瘾者提供了躲避学校监管的避难所,使涉世不深、自制力尚须提高的大学生网瘾者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飞速发展,既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利器,同时也使部分青少年像沾染了毒品一般,对网络的依存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因素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方面,其中社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权威的瓦解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治德 《探索》2005,62(2):132-135
网瘾是个人的行为现象,解读网瘾现象必须从驱使这一行为现象发生的心理根源开始。从有机心理学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探讨网瘾行为的个人内心根源因素,将这个由内心根源驱使的行为放置于青少年的社会存在环境中分析,可以提出一个解读网瘾行为和解决网瘾问题对策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也给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形成的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考验.当青少年以拓荒者的姿态参与网络时,青少年上网成瘾、网络道德失范等问题也日渐凸现.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和正视网络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的交流更加及时和顺畅、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需要家长与时俱进,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提升亲子相处的质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研究发现,网络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主要有:自我实现、满足快感、对现实状况的补偿、获取知识和信息、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等方面。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成瘾的心理需  相似文献   

20.
宋国力 《奋斗》2007,(1):50-51
“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不仅国外青少年有这样评价,中国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说它是天使,因为它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户。说它是魔鬼,因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互联网的双面性,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开始有所警觉和应对的准备。时下,网络正在改变着中国公众尤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与准则。如果借用年轻人的话说,“上网,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与睡觉、吃饭同等重要。”但是,“过于沉迷网络”、“过于信赖网络”、“过于衷情网络”,正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发生影响,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新生代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释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价值、方法、态度、技术等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进行一次观念冲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