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6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情。追溯到漫漫的历史长河,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无不积淀着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和文化宝藏。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凝聚着我们祖先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和创造精神。云南民族博物馆正是通过对这些宝贵财富的收集、整理、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来传播历史和文化知识,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们的爱…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梭更生态博物馆建立。它将原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古老民族文化──长角苗文化,置入到全球现代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之下。它的实践过程,就是交流、对话、冲突、互渗与协调的过程,对本土文化的所有者──社区人民,以及来自欧洲的生态博物馆理念,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本上世居文化与外来现代观念之间,生态博物馆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社区人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建立以及世界文化生态保护事业的未来,均产生了微妙地、不可预测地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长角苗世居文化田野调查;2、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实践;3、对两者互动过程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安臣 《创造》2011,(3):37-37
3月26日,上海金乡集团向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仪式在昆明举行。云南是我国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文化遗产及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民族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迫在眉睫。上海金乡集团积极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联系,希望能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金乡集团董事长吴黎明在捐赠仪式上说,经过数年的打拼,企业逐年发展壮大,一直心系云南的民族文化发展,目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所需投入的资金尚多,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文物保护:与时间赛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由云南省民委主办,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承办的《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在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这是迄今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方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的展示。除表意的实物外,一件件以古老文字记录并印证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和发展进程的古籍,散发出醉人甚至神秘的气息,让人不禁感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如此多姿多彩。原定于今年5月就结束的展览,因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反响,主办单位作出了延期闭展的决定,让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得以延续。云南民族博物馆谢沫华馆长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6.
陈海君  查定明 《创造》2003,(6):30-31
近百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地球上许多民族文化,尤其是原生性的民族文化已经消失,并给今天的人们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因此,在以市场经济为主流的当今世界,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现存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命运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云南以它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独有优势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省,是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一个缩影,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云南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从原始社…  相似文献   

7.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丰厚的云南各民族文化,前提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现我省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它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于近现代,是各民族不同时代在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直观反映,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构成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开馆絮语     
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区科学文化水平的主要际志之一。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在当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直接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建国初期,我们这个世界闻名的文物大国,仅有21个博物馆,而今天己发展到2000座就是明证。多民族聚居的云南省,早就有建设民族博物馆的呼吁和议论,并曾列入历届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不是由于财力不足,就是因为机遇未临,而搁置下来。改革开放为我省文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由文革前的一个馆发展到20多个馆,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列上项目,而且成为投资上亿元的省…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6月13日上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组织召开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代表谈本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各族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自1981年10月26日创建正式开馆展出以来,作为学校教育设施的一部份,在校内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16年来,云南民族学院博物馆是云南民族学院学生上课教室以外的另一种教室(课堂),它…  相似文献   

11.
晋思超 《创造》2003,(9):8-9
彩云之南位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接点,正处于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因而,有人称它是亚洲各民族交融的重要节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宝库,这是云南独有的优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构成了世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这更是云南的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这片神秘之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于1996年12月首次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目标,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  相似文献   

12.
好听好看     
《云南民族服饰》 可以说,这是一本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图典。本书资料绝大多数都来自大批专业人士的田野考察工作,而不同于博物馆的展品那样与环境隔离。全书真实再现了云南26个民族的服装服饰风格以及同一民族不同服饰的类型,并详细记录了原料与加工、服饰与民族文化的互容互补关系,是迄今为止较为系统,图文并茂,全面反映云南民族服饰的图书。 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联合出版。《云南节祭》 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宗教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往往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常常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14.
发挥博物馆职能 守护人类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逐步深入人心,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5.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最有效的保护是主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云南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