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龚顺 《青年研究》2020,(1):1-11
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结合社会认同理论考察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接触经历(出国经历)和国家认同感与其对美日俄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群体对美日俄态度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大学生,其对美日俄也越友好;但群际接触经历和国家认同感对大学生群体对美日俄态度的影响并不一致。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宏观层面的中美日俄国家关系左右大学生群体对外国的态度,对理解我国大学生的国际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1082名青少年数据为基础,对国家、全球态度的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态度及全球态度均为包含三个子成分的结构;(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全球态度越积极;(3)国家态度中的一般自豪感、国家责任感越高者越重视全球和人类,表现出积极的全球态度;但国家优越感越强者,即使在遇到非实质性冲突时也会表现出较狭隘的爱国倾向,消极的全球态度。  相似文献   

3.
体育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4所大学25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较积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差异;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阻碍身体锻炼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思涛  张超 《学理论》2010,(27):199-201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行为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征。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较为积极,爱国热情高涨,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但政治参与认知水平、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热情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一项全国性调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生大数据思维培养模式研究"中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性别、学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大学生的孤独感越强,就越可能通过微信扩展人际关系,也越可能频繁使用网络;孤独感较强的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互动和网络自我表露方面表现相对较差;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不仅不能缓解孤独感,反而有可能从现实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连茜平 《学理论》2009,(24):198-199
体育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4所大学252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较积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存在差异;促进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阻碍身体锻炼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手机短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大学生手机普及率的大幅提高,手机短信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进而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待手机短信文化上,一方面既要以宽容的态度加以积极引导,对于一些渗透进校园的不健康的、非法的短信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之学会抵御种种社会诱惑,面对各种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8.
江洁 《学理论》2013,(30):231-232
鉴于大学生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将从积极心理学视野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其心理现状指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态度,提高生活的幸福满意感,构建美好的人生蓝图。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1)
通过对青海地区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同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如下: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利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平台,增强民族政策认知与认同;加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的正面宣传,以客观、积极的形象引导青年大学生的观念与态度认知。  相似文献   

10.
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扩展了的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与网络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接触网络年龄越早的个体自我统一性完成所需时间越长;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更长;大学生能分清网络的虚拟与真实;真实世界越不自由越易引发网络围攻行为。  相似文献   

11.
卢奇飞  刘兵 《学理论》2014,(5):183-184
采用自编问卷对9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在生育孩子性别上没有明显偏好,计划初育年龄大部分在25岁以后,并表现出比较强烈的生育二胎意愿;大学生对同性恋家庭模式持包容态度,对丁克家庭模式也未有明显反对倾向,大学生在"借腹生子"问题上普遍持反对态度,在人工流产和大学生捐献精子问题上则持保守态度。结论当代大学生在生育意愿上表现较为理性、客观,大学生更加以个体为本位,在生育行为上,个人利益权重正在增加。大学生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正在减小,在生育伦理上持更为开放态度,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传统延续,所以,当代大学生在生育伦理观念上传统与开放并存。  相似文献   

12.
简单论述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在一生的婚姻生活中彼此的忠贞、负责的态度,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大爱情怀;重点论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对当代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只有建立在道德和相同价值基础上的爱情之花才能常开不败。同时,这样的爱情观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六省市调查数据,本研究对青年人的阶层地位信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青年人的阶层地位信心较强,超过七成的青年人有信心进入中层及以上阶层,近四成青年有向上流动的信心,缺乏信心者(预期向下流动)的比例仅为1%;教育年限越多、职业地位越低、个人收入越高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非党员、农业户口、有住房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认为生活改善越多、贫富差距感越小、社会公平感越强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父亲接受的教育越多、职业地位越高的青年,其阶层地位信心越强。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年强,则中国强。高校教师党员担当了青年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主要引领角色,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对教育者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如下:思想激励是基石;文化激励是动力;愿景激励是保证;情感激励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理解出发,浅论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首先,合理期望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营造情境让大学生从顺应环境到真正接纳;其中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地位/权威的影响力、公开赞成和反对将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影响着态度;从行为开始,运用更有吸引力的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陆铭  李贵文 《学理论》2013,(18):86-87
为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倾向情况,笔者在H省16所高校大学生当中,通过"对宗教信仰的态度""遇到困惑或迷茫时求助对象""对宗教信仰作用的认识"三个方面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H省高校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防止宗教向校园渗透";"积极推动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宗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莫莉 《青年研究》2016,(4):85-93,96
从"接触假说"出发,本研究探讨了通过人际及网络与大陆进行接触对台湾大学生两岸社会距离感知的影响,以及统独意识和政党倾向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基于赴台采集的一手调查数据,研究构建了五个回归模型,发现无论是人际接触还是网络接触都有助于拉近台湾大学生感知到的两岸社会距离。个体对两岸统一认知度越低,实际接触对社会距离的正向影响力越强;政党倾向蓝的台湾青年通过实际接触所能够提升的社会距离要弱于其他政党倾向的个体。研究讨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助于缩短台湾青年感知的大陆社会距离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宿舍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成员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智发展与心理健康。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解决宿舍矛盾,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成为每位高校辅导员必须深思的话题。作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引发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出四点处理宿舍矛盾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田雨馨  塔若琪  陈祥展 《学理论》2015,(8):30-33,49
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群体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为进一步改善同性恋生存现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7名大学生进行外显态度的调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态度进行测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在外显态度上表现得更为接纳,而在内隐态度方面人们较为排斥,即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一群体仍持有负性态度。  相似文献   

20.
魏军锋 《学理论》2010,(22):194-195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决定因素,而创业意向是由创业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决定的。因此,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促进女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的实施,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优化创业环境,转变女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拓宽女大学生创业支持渠道,降低女大学生的创业压力;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