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考核“结果”向考核“效果”转变,由考核“形象”向考核“效益”转变,河北省唐县围绕进一步端正考核导向,建立了干部政绩考核成本分析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紧张制定中,不久将颁布。细则将包括“硬指标”与“软任务”、数量与质量、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等方面内容。领导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新颖之处在于,办法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不仅看领导干部取得的政绩,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以及为谁创造政绩。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相似文献   

3.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把政财连理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政财连理,就是指在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时,既考核其在任职岗位办了哪些实事,又考核其是否做到了量财施政;既考核其任期内的政绩,又考核其取得政绩的行政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崔玉国 《新长征》2010,(6):64-64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并非易事,因为政绩既具有客观实在性,更具有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要客观全面地考核政绩,使考察结果充分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四看”、“四防”。  相似文献   

6.
徐玲 《共产党人》2005,(17):54-54
“政绩成本”是指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使自己任期内取得政绩所花费的经济力量、造成的政治影响和取得综合效益等。对它进行核算能准确地反应领导干部的从政思想、施政目的。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脆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地区来说,“政绩成本”越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干部政绩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最基础而又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政绩的要求不同,在干部中产生的导向作用也不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政绩的界定和要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也是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需要。一、当前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相…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和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的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提出了“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曾长秋  张慧 《学习论坛》2010,26(1):54-56
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有四条考核标准,即为政之本、为政之源、为政之道、为政之度。有六点考核办法,即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考核;从突出“静态考核”到突出“动态考核”;从综合考核到综合考核与分类考核相结合;从“官考官”到“官考官”与“民考官”相结合;从短期考核向长短期结合考核转变;从“考”“用”分离到“考”“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大姚县出台《科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在乡(镇)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以上级评、同级评、下级评和群众评的“四评”方式,为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政绩评定确定了“量身尺”。一是在考核内容上求新,实现由笼统向具体转变,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的实践看,如何准确把握干部的政绩,提高识人水平和用人质量,仍然是摆在干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要准确考核定位干部政绩,还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用辩证的观点准确区分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任何一个单位取得的成绩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考核干部政绩时,要准确区分个人政绩和集体政绩。既不以“集体努力的结果”为名,否认个人所做的贡献;也不能把所有成绩都归结到个人身上,搞一绩多用或多绩一用,否认整体效能。特别注意不能把领导班子集体政绩算作个人的政绩。用求实的观点正…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如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考核体系,变政绩考核“—刀切”为“多元化”,破解“一好遮百丑”问题。考核体系要体现多元性、针对性、差异性和创新性,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考评指标多元化,根据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分类别、有区别、有差异地下达目标任务,切实改变“唯GDP论英雄”的现状。考评对象层次化,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3.
《求贤》2006,(9):1-1
中央强调,在今明两年进行的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作为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好干部、配好班子.保证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政绩观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考核干部首先应看其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看其是否能从全局角度把握工作。考核干部应做到客观、历史、公正,正确甄别政绩的虚实和对待干部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带着这一命题,我们深入衡东县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市当前在推进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改革方面做出的探索,发现干部政绩考评在考核指标、内容、过程、结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如何推进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改革,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绩,是干部的综合素质如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中共中共《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的歪风。”这对在新形势下考核选拔干部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评价干部的政绩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干部考核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运用实践观点考核和评价干部的政绩,首先必须确立起实践标准。即一方…  相似文献   

17.
进之  苏北 《先锋队》2011,(2):45-4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越来越鲜明,关于干部德行考核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具体,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新的干部考评体制.干部德行考核开始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科学考核干部的政绩,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做到“四重四看”。 一、注重干部所创政绩的“客观性”,看政绩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政绩。政绩是干部德、能、勤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是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获得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但有些干部的“政绩”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是空  相似文献   

19.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标准,重点看政绩。如同考试是教育学生的“指挥棒”一样,政绩考核也能起到影响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作用。面对新世纪组织工作的任务,如何寻找和挥动新的“指挥棒”,对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干部不择手段地虚报浮夸,搞虚假政绩,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正常现象,群众对此非常反感。联想起大跃进时的浮夸风,这样的教训太沉重了。究其原因,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欺上瞒下,上报的情况和数字都有很大水份,…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之友》2014,(3):56-56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衡量政绩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