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根据本人申请审核认定。与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亲属申请认定侨眷身份的,应当提供由公证机构出具的扶养证明。第三条 华侨、归侨去世后或者华侨身份改变后,其国内眷属原依法认定的侨眷身份不变。依法与华侨、归侨及其子女解除婚姻关系,或者与华侨、归侨解除扶养关系的,其原依法认定的侨眷身份丧失。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办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归侨身份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以下简称市侨务部门)确认,凡符合归侨身份条件的,市侨务部门发给《上海市归侨证》。侨眷身份由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二条第三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五年以上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第四款修改为:“归侨身份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以下简称市侨务部门)确认,凡符合归侨身份条件的,市侨务部门发给《上海市归侨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了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  相似文献   

5.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律,也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公民权益的特别法。一、归侨、华侨、侨眷的概念和侨眷的范围根据《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  相似文献   

6.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执业医师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申请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认定和申请医师执业注册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已取得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以申请执业医师资格。已取得医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及1995年、1996年大学专科毕业生已经转正但未取得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以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第四条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可以同时申请医师资格认定和医师执业注册,由所在机构集体申报.其中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的,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申请;在预防机构中工作的,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侨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侨务法制建设不断成熟与日臻完善.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广大归侨侨眷的关心、爱护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华侨、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在国外和港澳地区的遗产、因工死亡的赔偿,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和正当权益。根据毛主席关于“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的教导,以及我国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的规定,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具体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曹婧 《中国律师》2013,(12):26-29
蔚海蓝天,白云金滩,椰林果香,渔帆点点。在这个美丽富饶的海岛上,生活着这样一位女律师,她为人谦和、低调,却荣誉满载:全国优秀律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海南省十大杰出女性;海南省最佳诚信律师……多次当选为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和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她,就是海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符琼芬。  相似文献   

11.
确认归侨身份是侨务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其进行安置和保护其权益的基础和起点。归侨能否融入国内主流社会是检验归侨安置政策的最重要标准,以此标准衡量,我国过去60年来的归侨安置政策不完全成功。现行归侨安置法律存在着归侨身份确认不严谨、安置内容不明确、社会保障范围窄、忽视融入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等问题。因而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公民居留期制度,实现公民动态管理,完善确认归侨身份的法规规章,明确“促进融合”新对待归侨方针,免费提供强迫性和自愿性融合课程,澄清现行法律归侨安置方面的歧义性规定,进而完善归侨身份确认和安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继承开始后,没有继承人的,对被继承人没有法定扶养义务但事实上扶养较多的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的条件,遗产的妥善保管与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相似文献   

13.
在婚姻家庭法上,继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原因不应局限于生父或者生母再婚的通常情形,未婚的生母、生父或者养母、养父带子女(养子女)与他人结婚亦会产生继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类型有多种表现,但收养型继父母子女关系和不完全收养型继父母子女关系并不成立。继父母子女之间取得继承权的规范依据包括《民法典》第1070条、第1072条第2款和第1127条,事实依据是继父母子女间存在扶养关系。这种扶养关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须根据具体个案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4.
【要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1年,该条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虽未明确中止、中断的有关情形,但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64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指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扣除不可抗力耽误的时间,这说明一年的申请时限系可变期间。【案情】原告陈应龙。被告寿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应当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算。这里的“事故伤害发生之日”应当包括工伤事故导致的伤害结果实际发生之日。工伤事故发生时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工伤职工在伤害结果实际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不属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加强与侨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涉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侨房清退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公证机构的审查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6,(3):1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对公证机构在办证过程中的审查范围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体现在第28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二)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三)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四)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第三条临时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第四条临时居民身份证式样为聚酯薄膜密封的单页卡式,证件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尺寸,彩虹印刷,正面印有证件名称和长城图案,背面登载公民本人黑白照片和身份项目。第五条临时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  相似文献   

19.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既包括死者生前实际扶养的人,也包括应当由死者抚养,但因为死亡事故发生,死者尚未抚养的子女。  相似文献   

20.
一、公证公信力之基本内涵及其来源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其核心是信任、信赖,这种信任的主体是社会公众。换言之,公信力主要是建立在社会公众对公权力行使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之上的。根据我国《公证法》第2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