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盗窃虚拟财产应当按照盗窃罪进行处罚.应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的常见形式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也引发了在法律上属于空白的新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法律上财产的一般属性,同时也具有存续上的非永续性和使用上的非消耗性的独特属性,国外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都有法律上的保护,我国也应该从立法上肯定这种财产的存在,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已与现实的生活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在刑法上还是一个盲点。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我国刑法应严格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游戏产业不断为我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网络游戏玩家虚拟物品产权及相关问题亦成为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多数网民对虚拟物品的财产属性持肯定态度并期望得到法律上的保护,但目前理论上对虚拟物品的财产属性、产权归属、法律保护等问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司法实践对相关案件的处理做法也不尽统一。其主要分歧在于:"虚拟财产"是不是财产和虚拟财产是否应受刑法保护。笔者以为,虚拟物品在法律上的定位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网络游戏中的存在物是否具有财产属性以及是否因而应受刑法保护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特殊网络环境中的财产,具备法律意义上财产的一切属性。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有发生在虚拟世界的和发生在现实世界的两类,我国现行刑法未对这种侵犯行为作专门规定,只能通过现有刑法的扩张解释来弥补。我国可以通过罪名修改、增订的途径,将虚拟财产纳入传统刑法的保护体系。但未来走向是用专门刑法规制侵犯行为,需建立独立的虚拟财产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游戏之虚拟财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是以可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上是债权。虚拟性、价值性、合法性、现实性是法律意义上虚拟财产的必备条件,可通过民法保护和刑法保护两种途径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应当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刑法保护,这一点,在我国的刑法学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针对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行为,究竟应以什么罪名进行处罚,目前还有较大的争议.虚拟财产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之一,电子数据只是虚拟财产自然物理属性的体现,虚拟财产不但能和现实世界的财产进行交换,而且市场上也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交易机制.因此,这些虚拟财产已经超越了电子数据本身而具有了财产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于互联网行业的行业规范、行业争议开始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尤以网络虚拟财产的争端为甚.关于网络虚拟财产权的法律属性,有很多种学说,但是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给予一个恰当的界定.在这一研究问题上,唯有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理论、性质、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在立法与司法上的确立与完善,才能真正达到对网络虚拟财产全面的界定以及保护.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财产具备许多与现实财产相同的属性和特征,可认定为财产。它具有虚拟性、价值性和现实性,这种财产也应该得到法律保护。但是,虚拟财产只有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时,才能切实进入法律调整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网络游戏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在刑法该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倾向于将非法获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但这一刑法保护路径存在诸多问题。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是债权,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不是盗窃罪的行为对象;即便窃取财产性利益可以构成盗窃罪,网络虚拟财产也不属于盗窃罪中的财产性利益。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无体物,盗窃罪说同样存在无法解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领域的财产权问题渐成热点,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法律问题。对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价值确定以及相关举证责任的分担,应根据公平和客观的原则加以认定和区分。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可以纳入民法学上的物权范畴,对虚拟财产可以通过我国的民法、刑法以及制定专门的网络游戏基本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确立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制度至关重。文章通过分析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法律障碍及保护的可行性等因素,提出刑法保护建议:在立法中明确网络虚拟财产性质;提高网络侦查技术水平解决“取证难”;确立统一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认定标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应当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实践中处理盗窃虚拟财产案件存在诸多疑难点,如电子证据的运用、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多次盗窃的认定、虚拟财产盗窃犯罪形态认定及案件管辖地等。在综合国内外处理虚拟财产盗窃现状的基础上,应当在立法、司法层面上对我国盗窃虚拟财产罪之相关规定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游戏领域的财产问题越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网络虚拟财产所引起的各种纠纷已经成为亟待讨论解决的问题。自2003年成都19名律师联名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寄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到2007年3月2日,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出台,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正式被提上制度规范的层面。我国学术理论界对虚拟财产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模糊不清的理论问题也日趋明朗。在此,笔者从虚拟财产的性质出发,对当前的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几种较为理论界所接受的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提出框架性构想。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虽然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不同于传统类型财产的特点,但它仍然是一种特殊的物,接受物权法对它的规制。在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分配上,亦应确定归属于特定的所有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作为一种新兴的财产,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对这种财产作出具体规定,为了建立和完善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当在《物权法》中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为物权客体,具有物的属性,并制定相应的物权规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不断出现,为网络虚拟财产寻求正当性解释成为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当务之急。文章从哲学、经济学、伦理以及实践方面全面论证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正当性,以期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提供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仅存在于网络环境中,能为人们控制和支配,具有有用性和独立价值的电磁记录。网络虚拟财产因其客观性、有用性、价值性、可支配性、独立性和稀缺性等属性而可以成为财产权之客体。网络虚拟财产权应当归入无形财产权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了法学领域中斯的研究方向.虚拟财产法律属性问题困扰着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学界流行的"物权说"、"债权说"、"无形财产说"等学说均有合理和不足之处,单纯的物权说或债权说只能部分地解释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而虚拟财产具有债权和物权的双重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日渐增多。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志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由于我国现今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立法仍处于空白,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虚拟财产保护体系的现实意义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