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腐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得出腐败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并对公务员廉洁与腐败微观机制进行阐述,认为制度的缺陷为腐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条件。通过对腐败机理的认识,得出遏制国家公务员腐败的根本措施主要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的非廉洁行为是一种权力腐败。公务员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其新特征,实质上是行政管理中公与私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矛盾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国家公务员的公务角色与私人角色的内在冲突。公务员的角色冲突必然引起公务员个人与国家行政组织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构成为公务员非廉洁行为本质内涵的重要内容。公务员非廉洁行为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两大类,根本原因是由三个矛盾构成。解决公务员非廉洁行政问题,需要对其产生的五个表层原因和三个根本原因,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利益冲突问题是危害政府廉洁形象和拙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建立公务员利益冲突制度是防止公权私用,抑制腐败,保证清正廉洁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公务员利益冲突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法制化程度较低。应该借鉴国际社会《利益冲突法》的成功经验,将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纳入法治化渠道,加快防止利益冲突的立法建设,对财产申报、资产处理、职务回避、离职后再就业等容易引发利益冲突的事项,进行了严格、清晰、详细的法律规定。同时,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监督机制,强化对从政行为的监督制约,实现对从政行为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务员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者,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政府公共管理效果。因此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加强对公务员管理,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资制度是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础内容,也是公务员制度体系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公务员工资制度设计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机构的高效与廉洁,关系着国家行政运作、社会成本的高低和执政风险的大小,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健全的考试录用制度则是公务员制度的"人口"和"阀门",决定着公务员队伍素质高低,并能有效解决行政机关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从而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民主、公正、平等。对于建立法治社会、提高政府效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关系到公务员制度的运转状况和运转效果、关系到政府的廉洁高效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预防腐败,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全球公认的对腐败能够有效预防和惩治的法律制度。本文针对推进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讨论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发展概况,提出对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8.
迎接入世挑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加入WTO之后 ,国家公务员队伍如何建设是一个新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才能真正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把社会最优秀人才的一部分吸引到政府机构 ,使其留得住、起作用 ,成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机制的完善必须与公务员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密切联系起来,独立存在的预防腐败机制缺乏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效力。而公务员体制改革历程揭示了确立并不断完善反腐败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化是整个公务员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纵观廉政国家的反腐经验不难发现,公务员体制改革呈现出权力明确化、雇员职业化、运作透明化、行为制度化、道德自律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制度的推行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在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分类管理,是为了培养和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宏伟大业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政府推行“政府立法回避制”,是为了避免政府部门利用立法这一特权将部门的利益“法制化”,但这一制度架空了《立法法》授权政府立法的本意,使政府立法从根本上失去了正当性,沦于“为立法而立法”的窘境。立法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应该具备广泛的民主性和公益代表性,通过“开门立法”,广泛吸纳民意,使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得以充分表达,是现代民主政治原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警察治安行政是指公安部门及其人民警察行使治安行政职权维护社会治安的行政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途径。警察行政规范化的前提是依法行政,包括行政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公安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化能促进警察治安行政的规范化,有利于强化警察治安行政规范化,可对警察治安行政进行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警察的武装性质使得警察治安行政的职权扩张和职权限制成为特别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严格限制警察行政的强制功能和处罚功能,尤其是要严格限制强制和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并加强警察治安行政的监督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自转轨以来,在政治上都进行了政党制度的改革,两者在改革的对象、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性质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各有异同,但两者在政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一些成效表明,一国政党制度建设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权利的构成要件,"流浪乞讨"是以牺牲乞讨者的人性尊严为代价来换取个人的生存,丧失了行为的正当性,因此,不是一种权利.同时,根据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理论","流浪乞讨"缺乏对应的义务主体,因此,只是一种自由.从各国对流浪乞讨的保护程度来看,流浪乞讨的自由不得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利和公共利益,所以设立一定范围的"禁乞区"是正当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流浪乞讨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存在,国家应当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逐步消除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权法采取了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的规定,学说对此指摘颇多,认为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由,不合物权法"物尽其用"的立法原则,建议允许抵押物自由转让。但该学说顾此失彼,忽视了对抵押权人的保护,在动产抵押中暴露了其局限性,即使动产抵押采取了登记对抗,也未尽合理。探究立法和学说缺陷之根源皆在忽略了不动产和动产之间的区别,所以未能于当事人间取得良好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一项义务.可事实上证人出庭作证比率非常低。如何提高证人出庭作证比率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对证人的有效保护机制,使得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即使作证后也长期处于恐慌之中,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其正常的家庭生活从此不得安宁。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人保护机制,才能打消证人的后顾之忧,让其大胆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私法中,适用直接适用的法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都可以达到排除外国法,从而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的效果,其中"直接适用的法"作为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理论学说,反映了随着国家职能的加强,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经济、生活干预的要求.而传统国际私法中的公共保留制度在近来也发生了变化.作为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两种手段,两者之间关系如何?是否具有互换性?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中间接限制模式的存在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当我国经济学界引进“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等概念解释中国的企业制度改革时,遇到的基本障碍之一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严格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大多数公有企业。因为这一理论最基本的假定是存在着一个真正的所有者,这个所有者愿意并有能力约束代理人,以防止自身权益的流失。但是,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所有者,那么讨论“委托—代理”的问题似乎就没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私益对立论存在着严重缺陷。公益与私益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一致性,从二者的构成来看,公益由私益组成,而私益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公益。因而公私益之间是一种对立与一致并存的复杂关系,这是二者之间的第一层关系(基本关系)。由于公私益之间的一致性,因而公益与私益的冲突转变为了公益与公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需要引入公益分层理论。公益与私益之间的第二层关系(地位关系)在公益分层理论之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首先应合理定位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本文认为,应把公益劳动作为假释类、缓刑类社区服刑人员的刑事义务。公益劳动的刑事义务以其补偿犯罪行为对社会、社区的危害及矫正犯罪人、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为合理根据。应以社区矫正公益劳动价值定位为指导,探索构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进而实现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