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的姑姐名叫汪萍,今年49岁,是九师一六一团一名普通职工。15年前,姑姐78岁的婆婆由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有好几次因为找不到家而走失。当时姑姐在基建公司每天干的都是搬砖、筛沙子的繁重体力劳动,丈夫又在地方乡场当老师,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照顾婆婆的重任都落在了姑姐  相似文献   

2.
正吕敬爱,73岁,是农一师十二团文明路社区的居民。儿子结婚十几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社区公认的好婆婆。她用传统妇女的纯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3.
正她有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88岁的公公和78岁的婆婆,上初三的女儿,爱人在轧花厂工作,十六年来她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用真情关爱着家里的每个人,让家里充满了幸福的味道,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她就是六师一○三团蔡家湖镇医院的庄继红。今年,她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1996年12月,庄继红和爱人孙跃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直很孝顺父母的她决定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在庄继红眼里,爱人的亲人就是自  相似文献   

4.
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6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  相似文献   

5.
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职工蔡清云同婆婆李元英10年如一日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婆婆把媳妇当作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媳妇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关心备至。婆媳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去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让婆婆住上好房子,蔡清云报名参加危旧住改造。4月份动工后,旧房拆了,一家人只能暂时住在帐篷里。蔡清云与婆婆商量,让婆婆到她女儿家里去住一段时间,待房子建好后再接她回来。婆婆问蔡清云是不是嫌弃她了?不想要她了?  相似文献   

6.
今年38岁的韩庆珍是八师石总场北泉建安公司预算科科长。丈夫宋伟利与她是大学同学,在公司任质检科科长。聪明伶俐的女儿宋奕蕾今年9岁,在石河子市第二小学上小学四年级。因为公公去世得早,自2002年结婚以来,韩庆珍就一直与婆婆和小姑子生活在一起。她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来孝敬。婆婆因为多年守寡,经常郁郁寡欢,韩庆珍就利用工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8,(1)
亳州市民包苏氏27岁那年,5天之内,她的公公、爱人和小儿子都不幸去世。"那时候简直就觉得天塌下来,日子根本没法儿过……"忆起往事,包苏氏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但是,看着同样伤心欲绝的婆婆,包苏氏强打精神告诉自己:爱人是家里的独子,现在爱人不在了,自己要和婆婆一起把4个妹妹照顾好,把儿子拉扯大。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7,(7)
铜陵县老洲乡成德村村民谷玉姐,十五年如一日,侍奉婆婆和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以无私的奉献感召着身边年轻的媳妇们,邻里有口皆碑,先后当选"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好儿女"。今年38岁的谷玉姐,15年前嫁到婆家,看到公公早逝,婆婆含辛茹苦地照顾两个儿子,她对婆婆的怜悯、惋惜之情油然而生。久而久之,在她的心里便萌生了让婆婆再婚的念头。然而,当她把自己的想法诉说给家人时,却遭到了一致的指责。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41岁的王谊在农三师小海子水管处医院工作。她一家3口,靠夫妻两人微薄的工资赡养年迈的公公婆婆,还要负担前来投亲的大伯哥一家3口,多年来,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这个8口人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见婆婆,她正在厨房里做饭,系着一个红色围裙,手里拿着一副锅铲,看到我进去,赶紧让我到客厅坐等着,我忙说需要我帮什么忙?她说不用不用,去坐着等着就好了。她说的很快,没有一点客套的感觉,好亲近。我爱人家里是个大家族,一聚在一起,20多人,客厅坐满了亲戚,我有点不好意思。吃饭的时候婆婆一一介绍了大家给我认识,她说:"别客气,以后都是自己家人了!"这一句话说得我暖暖的。结婚后,由于爱人工作关系,经  相似文献   

12.
出生在战争中的李敏,小名娇娇,才一岁多,妈妈贺子珍就去了苏联。她先后被寄养在陕北的农民和干部家里,会走路时进了延安保育院。毛泽东安排才4岁的娇娇到苏联,她在苏联卫国战争艰苦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也使她对自己的母亲贺子珍有了非同寻常的依恋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杨玲,十师一八四团幼儿园保洁员。与丈夫朱连新从相识、相知到结婚,25年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从没红过脸,在一八四团传为佳话。杨玲与朱连新是自由恋爱,于1990年3月结婚,20多年来,她和公公婆婆一直住在一起,使本来不曾认识的婆媳产生了浓浓的亲情。从刚结婚时的不适应,发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她和公公婆婆的相互宽容。刚到一八四团时杨玲没工作,靠丈夫一人维持家庭生活。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她从来不这么认为,公公婆婆是团场朴实的农工,对杨玲也特别好。杨玲也努力去扮好儿媳角色,在生活日常开支上,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挑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位不离不弃的好女儿好儿媳。因为她相继用了26年时间的坚守,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朱梅出生在一四三团,长在一四三团。1989年母亲患上偏瘫病后,为了伺侯和照料母亲,便与父亲一起照  相似文献   

15.
<正>丈夫去世6年之久,小叔子及其妻子也先后离开,留下8个月大的女婴,农六师奇台农场留守办退休职工63岁的陈好,扶养着当时已81岁的小脚婆婆和襁褓中的侄女已整整14年,其间自己的3个孩子也均被她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挑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4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朱梅在一四三团生,长在一四三团,并于1984年在本团高中毕业,1985年嫁到了河南。1989年母亲患上偏瘫病。为了伺侯和照料母亲,加上她不习惯河南的生活,便与河南的丈夫离婚于1990年又回到了新疆,  相似文献   

17.
<正>丈夫去世6年之久,小叔子及其妻子也先后离开,留下8个月大的女婴,农六师奇台农场留守办退休职工、63岁的陈好扶养着当时已81岁的小脚婆婆和襁褓中的侄女已整整14年,其间自己的三个孩子也均被她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8.
七师一二九团四连职工莫杨梅七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前夫王回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两次将王回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手将年幼的孩子抚养成人,她用别样的爱为前夫和孩子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1988年,19岁的湘妹子莫杨梅随着新婚的丈夫王回乡和婆婆一起来到了新疆,在一二九团四连安家落户,成为了兵团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刚参加土地承包时,团场的大农业生产对于这个湘妹子来说的确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但是倔强的莫杨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坚信,只要自己和丈夫齐心协力,通过辛勤努力,小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走进朱东华婆婆家时,房间干净整洁,无臭味。老人穿得干干净净地坐在轮椅上。朱东华正在给婆婆洗衣服,我们就聊起来。朱东华1984年嫁到陈家,和婆婆是隔壁邻居,公公婆婆有个头疼脑热的,朱东华跑前跑后地给老人买药,端水端药。公婆非常满意。2009年12月,和她生活了25年的婆婆因做胆结石手术后,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婆婆瘫痪后,由于三分之二大脑坏死,造成婆婆丧失语言功能,不能说话。为方便照顾好婆婆,朱东华和丈夫商量,搬到婆婆家住。商店  相似文献   

20.
奶奶     
正离预产期还有三个月,婆婆便准备为宝宝准备出生用的东西。婆婆走遍了农场的市场才找到一家顺带卖棉花的窗帘店,买了两公斤棉花,做了小被子、小垫子。天渐凉的时候,婆婆开始为儿子做棉衣棉裤,也是买的棉花,一片一片撕下来,再一片一片铺上去。婆婆眼睛花了,每次穿针都得站在窗户跟前捣鼓上好一阵,密密麻麻的、整齐的针脚,是她把自己的爱都缝了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