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方青 《求实》2006,(Z4):171-172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7,(11)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体现时代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抓党建,如何以人为本抓党建,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探索和建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党性与人性的关系。一、正确认识党性与人性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党性与人性是辩证统一的。一般说来,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为促进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发生转变,朝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逯贵梅 《党史博采》2008,(2):26-26,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国有企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对构建和谐企业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企业应解决好五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烟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微观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烟草企业责无旁贷。构建和谐社会,企业首先应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人与人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而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容有许多方面,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秉文撰文指出,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其中第六项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并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进一步学习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深刻含义,提高认识,注意以下十个重要问题。第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第二,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 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要在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用更宽阔的视野考察税收改革。本文通过税收对和谐社会构建作用的分析,认为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理念取向新一轮税收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强化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推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融洽的征纳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和谐税收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1.
刘淑娜 《新长征》2007,(6):42-43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体现时代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抓党建,如何以人为本抓党建,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探索和建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耿希 《揭阳论丛》2009,(3):46-47,33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社会的主旋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者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的四个主要因素:患者、医院、媒体和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时间过得真快.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以来,经过2005年"两会"的进一步深化,一套完整的理念已经逐渐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和谐.这个理念还告诉我们,和谐社会是活力进发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从十六大以来,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的五大亮点,这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导实践的新的理论战略,应予以认真研究和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实践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一切事情.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发展的规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首先应用认识与实践、抽象与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认识论,揭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设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其次,从对立统一、相对与绝对以及矛盾的相互转化的辩证法,阐明在扬弃不和谐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最后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历史观,说明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现实,从根本原则上创新,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创新,充实“和谐”内容;从方法手段上创新,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孙富霞 《求贤》2007,(2):40-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备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的新型干群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时应本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其贯彻和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妥善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及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注重的着力点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这一价值取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执政方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蕴涵和党的执政方略,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