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其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娴熟地运用了时间蒙太奇、多视角叙述、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等多种意识流技巧,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充分展示出了意识流技巧在其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渗透到文学的每一个角落。意识流文学是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作家从叙事时间、叙事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大胆突破,反对虚构故事情节,主张反映真实的生活,再现客体(包括人)的实在性。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在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艺术技巧的分析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做了廓清,同时为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被遗弃的韦泽渥老太太>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一部杰作.意识流手法使这部小说成为意义开放的作品.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而是人物心灵的丝丝颤动.我们读完了故事,却觉得没有读完.故事嘎然而止,却似乎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一、总论《乞力马扎罗的雪》(TheSnowsofKilimanjaro,下简称《雪》)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部小说一反海明威通常采用的结构紧凑写法,在叙述现实即死亡逼近和得逞的主线上穿插了若干段以插叙、倒叙和象征为主要形式的意识流叙述,两者交汇贯通,形成了形式和意识的完美契合。难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认为《雪》是海明威最有才艺、最有造诣的短篇小说。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乞力马扎罗的雪》叙述的是作家哈里生命中最后一天的生活,他到非洲狩猎旅行,不慎擦破了腿又没有及时治疗,以…  相似文献   

5.
从《墙上的斑点》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这一短篇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与视角转换等主要意识流写作技巧。小说在表现她致力于写作方式的革新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位杰出代表,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女性的她,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歧视,早就产生了女性主义思想。她在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行列里享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在她的主要作品中,都体现了她向往平静、安宁、和谐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迷雾中的灯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欧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其理论主张毫无疑问会在她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到灯塔去>中的女画家莉丽·布里斯科便是伍尔夫女性思想的代言人,我们从她艰难的心路历程中可参透伍尔夫的理想追求和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主义的一部主要著作,《尤利西斯》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尤利西斯》中,我们发现跟奥德赛这个古老的故事相同的情节和写作顺序。通过这种手段,作者使现实社会和神话联系在一起。神话在这篇小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神话表达了现实社会在作者眼中已经成为一片“荒原”。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在继承拉关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根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其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量运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实。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飞蛾之死》中,把一只飞蛾的生死瞬间和以一种极度浓缩的意象视觉效果、娴熟的意识流手法、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中动物、植物及人的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体会这些自然生命类型不同却极其相似的生命过程及意义,体会生与死给我们带来对生命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达洛卫夫人》中,弗吉尼亚.伍尔夫赋予了并行的达洛卫夫人和赛普蒂默斯女与男,生与死,理性与疯狂等诸多二元对立元素。这些对立元素在二人身上最终获得了分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主要是通过对已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社会女性拉姆齐夫人和一直在追求自己独特个性的独身女子莉丽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探索的描述,展现传统男权社会中的两性对立和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借助赛普蒂默斯的视角,前瞻性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存在与本质等后来的存在主义作家关注的问题。赛普蒂默斯以他对荒诞的清醒认识和对荒诞的大无畏反抗,维护了自己心灵的纯洁,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他还勇敢地承担起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有的责任,毅然选择自杀以震撼和警醒世人麻木不仁的心灵,使自己的精神通过达洛卫夫人等人得以传递和延续。他的死使他成为一位勇于创造生命本质、敢于承担责任的存在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14.
Mrs.Warren' Profession mainly tells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rs.Warren and her daughter Vivie goes worse and even breaks up in the context of capitalism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long with the ethical line of unaccomplished kinship, this article is to deconstruct its ethical knots of the ethical choice, ethical identity, and ethical confusion through presenting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explore its deep-hidden ethical root of unaccomplished good family relation ship.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为杨开慧写诗有三首,为第三任妻子仅写过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与贺子珍相濡以沫,同生共死的度过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为艰苦的10年,但没有专门为贺子珍写诗,可他的心中对这位性格倔强、自尊要强的“战友”并未忘怀,只是碍于客观环境的局限,只能将自己的满腔惦念和关怀之情深深地闭锁起来……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人生指南的信仰是一系列具有坚定性、确定性的信念或者信条。但是克尔凯郭尔借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之口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认为确定性是信仰的大敌,只有在不确定性中信仰才能获得有用的导师。而形成上述观点的根源在于他反对把基督教信仰等同于客观的知识体系,信仰不是知识,信仰是一种自身即具有强力的特殊的"器官";信仰的达成依靠的是主体充满激情的对于"永恒福祉"的个体性的、永无终止的不懈追求,因为信仰最终只关乎主体个人,它是主体的一种精神追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将“先强奸后自愿发生性行为”直接除罪化,不仅缺乏理论依据,也违反了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同时还导致了法规范的不协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将具有这一特殊情形的强奸罪规定为亲告罪,即《刑法》应明确规定:“第一次性行为违背妇女的意志,但后来女方又多次自愿与该男子发生性行为的,对于先前的强奸行为,告诉的才处理。”  相似文献   

19.
铁凝的《玫瑰门》以其独特的意义塑造了司猗纹、姑爸等"疯女人"形象,揭露出女人被"形成"的过程。司猗纹一生为了挤进男性主宰的历史而不断地失去自我,乃至疯狂。姑爸有意逃离自身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历史却将其还原为一个"疯女人"。在这里,女性话语呈现出理性的力量,它可以反思和重新叙述历史,包括反思和重新叙述妇女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