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从 2001年到 2005年,中国即将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您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 ?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   潘岳:“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意义重大,面临的问题很多。《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把这些问题概括为 16个方面,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经济体制改革、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建议》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确定“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5年,这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第100个年头。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令人苦涩的问题:“中国古代科举尚且能大致体现社会公平,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做不到吗?”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5,(3):54-54
第一个风险,即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安的问题是左右今后中国经济的巨大不利因素。如果失业和社会不安进一步严重,今后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最多将有0.8%左右的下滑。  相似文献   

6.
江成国  刘铮 《党建》2009,(9):26-29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朝朝代代无法解决温饱的农业国,发展壮大成为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三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5,(20):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勇 《新湘评论》2006,(2):23-25
回眸“十五” 成就辉煌 2001—2005年,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精彩纷呈的五年。回望这五年,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神州大地日新月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提前实现,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实现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江波 《党史纵览》2012,(5):22-25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经济学界,董辅初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推崇的贤者。他是“中国经济成长论”的杰出代表,又是第一个提出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体制问题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11):74-77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一个清醒、科学、准确、理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经济上或者是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首先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这次制定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一字之差,就反应了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直到五年前我们制定的还是计划,现在才改成规划,可见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在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进入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七五”计划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搞好“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工作?“关键有两条:  相似文献   

12.
1.为什么这一次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 从“计划”到“规划”,实际上直接、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就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一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从1951 年或者是1952年至1957年,中国用非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九五计划”实施和制定“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又恰逢历史进入新的千年的新的世纪,在此特殊时刻,回顾总结前九个“五年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经验教训,对于“十五”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是共和国建设中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回眸共和国历史上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的这九个“五年计划”,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50年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光辉业绩,无一不是与“五年计划”联在…  相似文献   

14.
刘云 《学习月刊》2014,(9):40-41
印度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该国科学界有志于在火星探测领域领跑亚洲,尤其是一步跨到日本和中国的前面。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同期,因各种原因,日本和中国各自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和“萤火一号”都未能发射成功。在航天的这个方面。印度暂时领先于中、日两国。尽管发射成功,但印度火星探测计划仍遭到了一些网友嘲讽。  相似文献   

15.
杨柏 《当代贵州》2014,(14):66-66
正从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到现在,香港连续有刊物呼吁身边的"深圳直辖"。在大陆,对此话题的讨论也十分热烈,尤其在互联网上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深圳直辖"成为热门话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的是:中国设不设第五个直辖市,深圳该不该以及如何成为直辖市,这些和贵州有什么关联?改革开放35年,偌大中国能从一个边境渔村,变成一个蛮大城市的,大概只有深圳。有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GDP实现14350多亿元,排名位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含海关  相似文献   

16.
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伦理问题是当今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一些不道德现象的产生,经济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但是,目前研究这一问题还刚刚起步。因此,什么是经济伦理?经济伦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使经济伦理进一步深化?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所以,探讨这些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什么是经济伦理什么是经济伦理?概念内涵是什么?从当前我国学术界的一些文章来看,学者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根据我的归纳,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6):32-38
一场难以避免的“阵痛” 当国际金融危机初起之时,很多人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逼迫经济转型的机会,出口不振,外部疲软,中国可以通过启动内需和加快产业升级应对。可惜的是,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迅速刷新了中国的GDP增速,数字的增长再次掩盖了经济的真正问题。中国错过了一次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如何冷静分析,客观面对历史性机遇,谋求更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前线》2008,(6):32-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认识逐渐清晰、从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理论界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焦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经济战略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部开发都高度重视,先后进行了可称之为三次西部开发高潮的建设。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西部新工业基地建设;第二次,是1964年至1978年以战备为中心在西部后方进行的三线建设;第三次,是1999年启动至今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