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湛 《北京党史》2006,(4):51-53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在城市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作为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社会公共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作。北京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始于20世纪初期。1913年,北平街头出现了经营出租小卧车业务的私人汽车行,从而揭开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的序幕。有轨电车在1921年开始筹建,到1924年底通车,当时的设备如电车车辆、轨道、变压器,都是买自法国的旧货。公共汽车的运营开始于1935年。从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开办到1949年的二三十年间,北京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得极其缓慢。到解放前夕,北京…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阻塞严重、人口生态意识薄弱等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支持水资源循环保护、大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的战略;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如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交通,在今日的城市建设,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李鹏同志在1985年的一次会议上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精神文明的窗口,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北京的公共交通始建于20年代,由北洋军阀政府和商人合办。1924年,全市只有一条从前门至西直门9公里长的有轨线路通车,共有电车10辆。从那时到1949年解放前的25年间,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城市,一共只有6条公共交通线路,能行驶的汽车和电车总共才54辆。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3,(9):42-44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的出行对客运交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城市公共交通及出租车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的情况下,一些非法营运的"黑车"应运而生。最近,银川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与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对银川市三区和贺兰县、永宁县的"黑车"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宋旻杰 《唯实》2014,(2):69-71
<正>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交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城市公共交通质量的高低,甚至已经直接成了这个城市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各个城市都在追求富有自己城市个性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此提高城市公共管理的运转效率,配合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全国迎来了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半年过去了,在我国50万人口以上的550个城市中,目前已有108个城市承诺参加活动。昆明市作为我国第一个每月都有“无车日”制度的城市,已经迎来了第四个无车日。从此次无车日活动起,活动时间缩短为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活动区域扩大到二环路以内,在一环路(含)至二环路(不含)之间的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7.
11月11日一场54年来罕见的大暴雪又一次挑战了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几乎成了人们雨雪天出行的首选,不经意间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认识城市公共交通地位和作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铁的建设和运行,将进一步改善成都市区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都市不是遍地私家车、满眼高架桥,而是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转的城市.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优点,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通畅.随着成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逐渐凸显.在过去的10年里,成都人口由不到300万人迅速膨胀到600万人,在最拥挤的时候,穿越"摊薄饼"式的圆形城市需要两个小时.特大中心城市的进一步成长,急切呼唤公共交通体系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魏兰 《当代贵州》2008,(6):24-25
城市公交的立法,既是理顺公交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贵州建设旅游大省、展示贵州文化风格的呼唤。2008年1月1日,《贵州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施行,这是我省全面涵盖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第一个条例。最近,接连有读者致电和致信本刊,希望深入了解这部法规的内容和出台背景。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卫华。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连接地下与地面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地铁是各地大中型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动脉。它们虽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存在和发展,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1.
周耀东 《前线》2014,(5):88-90
<正>近10年来,北京公共交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污染(声、气和固废)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也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交通的核心矛盾在于其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多元城市目标定位、单中心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巨大常态化交通流等加剧了交通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态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综合规划、精细化管理和管理手段转型等方面着手,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是北京破解交通难题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特大城市"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数量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按城市市辖区人口规模将城市统计分组为"巨型城市"(1000万人口及以上)、"超大城市"(500-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200-500万人口)、"大城市"(100-200万人口)、"中等城市"(50-100万人口)、"小城市"(50万人口以下)六类。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警告,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会翻一番,届时世界上赞民窟将随处可见。从20I)0年到203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将从13.6亿增加到26.4亿,非洲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城市入口也将快速增加。而且。新增的城市人口多为贫民,其出生地和居住地也多为贫民窟。  相似文献   

14.
周进 《北京党史》2014,(4):39-41
正城市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首要指标,历来是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其人口总量、结构、质量均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口问题成为当前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城市人口规模经历多次阶梯式增长,目前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949—1960年,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高机械增长  相似文献   

15.
宋传银 《学习月刊》2009,(22):29-3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成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最强烈的区域.从而出现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环境问题。汉口城市兴起的时间只有500余年,  相似文献   

16.
高峰 《企业党建》2012,(5):30-32
中国城市化高潮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30%就会出现城市化的高潮,每年城市化率将达到1%至2%。这就意味着今后中国每年有1000万至2000万的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开展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建设高潮已经历了十几年,今后中国还有30至40年的城市化高潮。将有总数5亿的农民移居到城市。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站     
1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  相似文献   

18.
孙光英 《红旗文稿》2013,(17):32-34
拉美是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据联合国人居署2012年8月发布的《拉美城市发展报告》,在这一地区,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然而,拉美国家的城市发展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却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并最终危害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拉美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许多情况相似,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教训值得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区虽有600多万人口,但私人小汽车仅有20余万辆,公共交通平均日客运量为1075万人次,占居民出行总量的90%左右,被誉为公共交通最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其中,香港城市的轨道系统,包括九广铁路(KCRC)、地铁(MTR)、有轨电车及山顶缆车,就承担了香港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和住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