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淦生 《唯实》2008,(8):190-190
最近一段时间,贵州、湖南、上海等地相继发生了一起起较为严重的有碍社会治安的恶性案件。这些事件从表层看,似乎都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即我们说惯了的“偶发事件”)所引发;可细加分析,这当中又都隐含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即便没有那些偶然因素作为导火索,这些冲突也极有可能或迟或早地发生。在汶川大地震这一惨烈的天灾之后,一系列人祸又接二连三地出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常伴着"偶然"二字.从政四十年如一日的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一直默默无闻.水利部驻吉林水利厅巡视组在查阅民意测验表时,"偶然"发现很多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在其中写道:"我们信任水利厅的班子,我们信任汪洋湖同志."于是,汪洋湖这个干部典型通过新闻媒体的广为传播走向全国;无锡老太邓斌"偶然"露馅儿",牵出了大人物陈希同、王宝森;泰安市无赖任德海"偶然"闯祸,带出了市委书记胡建学;远华公司"偶然"因报销赌资而发生内讧,引发了湛江、厦门走私大案……"除此而外,还有小偷偷出来的"偶然"……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兴旺,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损失.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4.
谢立中 《求实》2016,(2):4-14
当前的"市场转型"并不是一个仅仅发生在前苏联、东中欧及中国等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中的事情,而是一个在全世界几乎所有曾经建立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体制的国家中普遍发生的事情。从全球视野来看,迄今为止,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已经发生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无论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也好,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或尚在进行的体制改革也好,都是历次全球社会大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仅仅孤立地发生在这些体制内部、由这些体制内部的因素所引起的历史事件。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正在进行的"市场转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8,(4)
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法国人帕布斯·海恩曾从飞行安全事故的角度,提出过著名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的背后都会有29个事故苗头征兆,每个征兆背后又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必然性因素,而忽略事故隐患、苗头、征兆,常常是导致"偶然"事故发生的元凶。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了‘民工之家',我们这些‘背二哥'天天都能吃上热饭热菜,而且再也不会饱一顿饿一顿了,这真是党和政府给乡亲们办的大好事啊!"走在平昌县城的街头巷尾,处处都能听到来自农村的"背二哥"发自肺腑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为官者颇似一座活动的堡垒,因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能会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当然,这堡垒并非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只是他自己的一躯血肉之身.他防守这堡垒的武器也不是机关枪火箭筒之类,而是他的法律意识、道德修养以及意志和判断力.这些堡垒的"进攻者",均是以亲切友好的面目出现,以种种手段让防守者舒舒服服、高高兴兴或是稀里糊涂地放弃抵抗,故防守者稍有麻痹、松懈或一时的软弱,都可能使"进攻者"有机可乘,致使堡垒被对方攻破.  相似文献   

8.
杨筱刚 《探索》2002,46(3):67-70
我们不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奴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干预这一过程,使之在最有利于人类的轨道上行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并不能因此而取消这一过程、消灭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那些"弊端"和冲突.--这是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两个基本点,也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的精神实质之所在.历史证明对此"设想"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乃是社会主义的致胜之道.而这一态度就是不受其束缚,而直接诉诸于此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方法论,以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在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有一张红军小号手的照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军形象.可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到底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谁留下这宝贵的历史瞬间?这些都鲜为人知.我们在举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革命文物"陈列时,陈列了这照张片,可照片的说明,只能用"抗战之声"或"西征红军在宁夏"这样很简单的文字.当参观者问起这张照片的详情时,我们却不能回答清楚.这就促使我们要下决心调查清楚这张照片的详细情况和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红军西征和在宁夏的革命活动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弄清了这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从菜园子里拔出一个萝卜,根部总会带出一些湿泥.我们对这些粘粘糊糊的泥土很是讨厌.而在另外的一些场合,当我们拔出了一个"毒萝卜",很想看看"营养"这个"毒萝卜"的都是些什么土壤的时候,却偏偏看不见,这"毒萝卜"的屁股干干净净,一点儿泥也不沾.  相似文献   

11.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并非偶然,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原因,二元户籍制度是"民工荒"发生的制度根源,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是"民工荒"形成的动力因素."民工荒"已给农民工、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进行探析,提出了解决"民工荒"的途径,以期早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那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命题,并为人们所周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中,被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论论证所笼罩,形成了"实践标准"论证上的价值论缺失,以至于影响了人们对实践标准的系统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话说"洗澡"     
几天前看了电影<洗澡>.电影写的是清水池澡堂里发生的故事.去澡堂的人,都是真正要洗澡或要搓澡的,绝对没有名为按摩实为"特殊服务"的歪门邪道.那是名副其实的澡堂,一次洗浴,通体干净、神志清爽地走出来,是何等的快慰之事!  相似文献   

14.
谭旭孙 《求实》2006,(12):10-11
一、创业促发展,发展促和谐 刚刚过去的"十五",是江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年,也是江西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的5年.这5年,江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都翻了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跃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江西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省委提出了"推进五化进程"和"建设三个江西"的发展目标.今年4月,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的主题教育活动.省委的这一决定必将在极大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力地推动我省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联合政府的主张,因当时尚不完全具备实现的条件,且历史的演进又导向了内战,于是就产生了提出这一主张是战略目标还是策略口号的疑问.其实,建立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所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目标;中共七大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路线,完整地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战略构想;由于抗战后期形势发生突变,中共调整了原有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构想未能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改革开放30年,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解放为先导。站在新的起点,面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任务又一次紧迫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偶然一个机会,看到了台湾的《财讯》杂志的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抢中国金子不如先抢中国才子》,不能不引起思想上的极大震动.这个题目本身就够鲜明、醒目,并发人深思的了:明明白白说的是"抢"呀!"抢"中国的"金子"和人才资源.并在这两者之间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作出权衡、比较、选择,采取大规模的"抢滩"行动.  相似文献   

18.
依靠群众,这话当然不错.共产党的干部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依靠群众带领群众走发家致富的道路,保一地群众的平安.眼下,一些部门也常说,反腐败要依靠群众,治安要依靠群众,打假要依靠群众,等等,也都不错.历史已经证明,不依靠群众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然而,我们似乎也应当警惕一种倾向,就是有人将"依靠群众"当成一顶"帽子"给群众戴上,而自己却在"帽子"底下或疏于职责,或视而不察,或吃饱了喝足了躺在那里睡大觉.  相似文献   

19.
王贵容  陈蕊丽 《求实》2006,(Z2):283-284
近期,各新闻媒体都花了大量的篇幅报道湖北京山县"余祥林杀妻"一案,也从各方面分析了这一冤案产生的原因.作为一名物证技术学的老师,我认为,这冤案的发生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基层公安人员的"物证"意识不强.如果在案发当初,我们能够对无名女尸作一个身份鉴定,即可查明死者身份,避免冤案的发生.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过分相信所谓"口供",致使无辜之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余祥林杀妻"一案的发生使我强烈感受到我们公安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让同学们掌握这门刑事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同学们的"物证"意识,让"物证"意识深植于同学们心中.那么什么是物证意识呢?我们知道,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谓物证意识,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和办案民警内心世界对犯罪现场各种痕迹物证的一种感受和态度,也是一种诉讼证据意识观念的体现.在教学中,应如何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常有"官杀官"的新闻见诸报端.瓜田没有精力确切地统计到底有多少官员死于官场争权夺利的黑枪或者黑刀之下.前些日子见到一篇文章,说是发生了十几起.十几个干部杀人谋官,这数字在偌大的国家中,所占干部的比例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人们却没有"不计",相反,却受到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