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欠发达、欠开发"判断告诉我们,贵州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固然意味着贵州的落后和所面临的困难,但更意味着开发贵州的巨大潜力。"欠发达、欠开发"判断还告诉我们,欠发达的贵州在今后的开发和开放中不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有条件做到扬长避短,这意味着贵州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2.
薛永应 《当代贵州》2006,(22):18-19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省委新一届领导对贵州省情的最新概括。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这是对贵州经济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概括,是一个符合实际、有战略眼光的概括和指示。“欠发达”是毋庸讳言的事实,“欠开发”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欠发达、欠开发”,贵州才保留了她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陈恩达 《当代贵州》2007,(23):60-61
从现实和长远看,人口问题既是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状况的一大主要症结,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又是改变贵州“两欠”省情的重要途径,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贵州”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基础因素。因此,石宗源书记一再告诫全省广大干部:“人口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定龙 《当代贵州》2006,(22):17-18
贵州经济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快,成绩也很显著。看着贵州一年比一年好,我们这些在北京的贵州人感到很高兴,很荣耀。从贵州的客观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及面临的一些环境来考虑,取得这些成绩、发生这些变化是来之不易的。贵州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这些年虽然进行了一些开发,但程度还是不够。贵州产业结构的层次分布还是不合理,一些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在很多方面、很多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石宗源书记“欠开发、欠发达”的判断,无疑是符合实际的,是非常准确的。但不能因为“欠发达、欠开发”就感到悲观,对未来的发展而言这…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95%的人觉得用“欠发达、欠开发”来概括贵州的省情,符合实际。88%的人对贵州的发展持有信心。83%的人觉得虽然“两欠”的现状不令人满意,但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73%的人认为这种状况更增强了贵州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71%的人认为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6.
欧阳谦 《当代贵州》2006,(22):19-20
贵州固然是“欠发达、欠开发”,但正是因为“欠发达、欠开发”,贵州才可以找到它潜在的“后发优势”,即它的诸多有待开发推广的文化资源。如以黄果树瀑布和梵净山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以苗寨和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以茅台酒和老干妈等为代表的黔味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石宗源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后,经过周密科学的调研,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出了"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判断,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而言,振兴贵州经济最真实有效的行动就是"贵州大开发".拿什么来支撑贵州大开发呢?很明显,是大投资和大开放.大投资和大开放,是贵州大开发的两个"命门".  相似文献   

8.
杨柏 《当代贵州》2007,(5):54-54
印度在传统低效的经济模式上,借网络“基础设施”的平台,搭乘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参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成为“世界的办公室”,分享知识经济的“边际增长”。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柏 《当代贵州》2007,(6):54-54
印度在传统低效的经济模式上,借网络“基础设施”的平台,搭乘信息高速公路的“直通车”,参与发达国家的新经济,成为“世界的办公室”。分享知识经济的“边际增长”。对“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省十次党代会关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新判断,蕴含着原因结果、共性个性、优势劣势等辩证关系。深入理解这些辩证关系,有助于把握贵州欠发达的特殊本质和主要原因,有助于增强应对压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有助于改变贵州欠发达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党代会报告中的热点和亮点.其中.最受瞩目之一的是报告中关于省情的表述——“欠发达、欠开发”。但这六个字时常被说成“欠开发、欠发达”,这是一种误读.没有正确理解“欠发达”和“欠开发”两者之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薛涛 《当代贵州》2007,(6):44-45
象贵州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更要高度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快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同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蔡永生 《当代贵州》2007,(18):27-28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王成仁 《当代贵州》2007,(15):34-34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石宗源书记提出了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的总体构想。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这一战略构想能否实现。人口问题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欠发达、欠开发。欠发达,意味内力不足,借助外力推动非常必要;欠开发,意味发展潜力之大,把握发展机遇尤为重要。借助外力推动和把握发展机遇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大着力点。两大着力点的落实,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作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王庆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7,(10):41-42
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提法进入我们的视听,我们有一种亲切感。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贵州的“三农”问题尤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这样的背景,自2006年2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全省上下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按照省委的要求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推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6):1-1
要从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重视基层、加强基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党的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落后,基层条件相对比较差,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艰巨、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8.
任道丕 《当代贵州》2008,(12):58-58
读罢贵刊2008年第8期特别策划《生态文明之路如何走》一组文章,禁不住有话想说。 这组文章从理论上诠释了“何为生态文明”,从政策上阐释贵州为何抉择“建设生态文明”,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于读者眼前,从而进一步澄清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对于在环境方面存在优势而“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这个“唯一”让人沉重,催人思索。欠发达、欠开发,这个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最显著特征,要求人们学会辨证看省情。目光投向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我们既要进行适时的观念变革,又要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作出务实的审时度势之举。看准了,大力抓,就能促进贵州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特别是贵州一直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当前,贵州贫困地区开发建设既面临着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严峻形势,又面临着加快脱贫攻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