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接待活动     
《黄埔》2009,(1):63-63
2008年11月21日,海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接待台北海南同乡会理事长、黄埔同学云逢任及其亲属。 2008年11月5日,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南京接待黄埔亲属、联合国生态安全院士彭培根教授。  相似文献   

2.
周强 《黄埔》2008,(1):53-55
2007年7月27日至8月7日,云南省黄埔同学会组织黄埔后代亲友组成“乡土·乡情”民俗文化参访团赴台参访,先后参观了自然科学博物馆,阿里山、日月潭风景区,并先后与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黄埔军校二十期在台同学联谊会、云南同乡会及台湾原住民邹族文艺表演团等有关团体进行了联谊交流。作为省黄埔同学会机关的一员,在参访的几天时间里,  相似文献   

3.
我曾于1993年、2001年两度赴台探望父母兄弟。我是3岁时,父母托军中友人将我从台湾送回大陆老家,蒙自家祖父母抚养,一别40多年,真是海峡咫尺天涯。现在终于圆了团圆梦,感慨万千。民心相通认同中华到台湾没有陌生的感觉。虽然流行闽南方言,但电视广播都讲国语(普通话),逛商场超市,上菜场,当地人一见大陆同胞也都讲国语。去台退伍军人和家属大都住在当年宋美龄牵头集资建盖的眷村里,一家一套,单门独院,大家互相关照,有许多同乡会,还有黄埔同学联谊会。我父亲就存有一册各期同学名录和去向任职。父亲普嘉斌,黄埔十五期,一生光明磊落,崇拜中山先…  相似文献   

4.
“有些干部聚在一起搞同乡会、同学会,黄埔一二三期这么论,看似漫无目的,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结交情谊,将来好相互提携,这就不符合规矩了.”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报道,中纪委研究室理论研究处处长苏静在解读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时,发出以上警告.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6.
郝一峰 《黄埔》2013,(3):11-11
每一位黄埔校友、亲属和学者在谈及黄埔精神时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感人的经历。我真正对黄埔精神有较深入的理解,还是通过几次平凡的经历。经历一,在我刚调入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不久,参加了一次两岸黄埔校友的聚会。畅谈间,一位黄埔生情不自禁地唱  相似文献   

7.
无悔的追求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在黄埔,秘书长就是个“大管家”,但管的却是一个无钱、无权的“清贫家”。会务工作、会员生活、机关建设样样离不开钱,这是秘书长的第一“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8.
情洒黄埔     
谭玉莲 《黄埔》2006,(4):17-19
斗转星移,弹指之间,我在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已有16个春秋了。 1990年,因工作需要,我从基层被调到宁夏黄埔同学会。此后,黄埔精神、黄埔情结以及黄埔同学的示范作用不断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激励我把对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挚爱,化在自尊、自强、自重、自信中,化在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激情中。  相似文献   

9.
无悔的追求     
刘汉林 《黄埔》2006,(3):28-29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4)
正我是2007年年底到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至今10年了。记得有一年在春节慰问黄埔老兵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使我们至今难忘的事情。那是在2014年,我市健在的近20名黄埔老兵分别居住在市区内和下辖的四个县、乡、村里,每次看望慰问要安排至少3天以上时间。芜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安排元月6日至8日开展春节慰问黄埔老兵活动。市黄埔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21,(1)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按照上级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和微信群,慰问省内黄埔同学和黄埔亲友,并发出倡议,号召黄埔亲友们发扬黄埔精神,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展现江西黄埔人的担当和风采。  相似文献   

12.
情洒黄埔     
斗转星移,弹指之间,我在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已有16个春秋了。1990年,因工作需要,我从基层被调到宁夏黄埔同学会。此后,黄埔精神、黄埔情结以及黄埔同学的示范作用不断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激励我把对黄埔同学会工作的挚爱,化在自尊、自强、自重、自信中,化在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激情中。多年来,在与黄埔老人的接触交往中,我对他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发现他们有许多可贵、可敬、可学之处。他们坦诚相见,很少掩饰自己的观点,使人听其言而知其人;他们有很高的志趣追求,既有孜孜不倦坚持学习的求索精神,又有一颗情系祖国统一大业的拳拳赤子丹…  相似文献   

13.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14.
团结同乡,增进感情湖北监利县台办主任吴克计早在1980年我就奉调到台办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了。监利当年去台675人,现今在台人员连家属在内已达3356人,其活动形式主要是通过台北监利同乡会。台“国大代表”、湖北同乡会常务理事刘韵石曾称赞在台监利同乡...  相似文献   

15.
台湾之行     
谭玉莲 《黄埔》2006,(6):58-59
为了加强两岸的联络,扩大宁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我有幸参加宁夏综合经济参访团,带着全区百余位黄埔同学的嘱托,于2004年11月来到了宝岛——台湾。台湾那满目苍翠的自然风光与亲如一家的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黄埔来台北的当天晚上,我就开始联络同乡、同胞、黄埔同学,只要打通电话,一说是大陆来的,又和黄埔有关,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愫,即同乡情、同胞情、黄埔情,这种情结就连我们这些在黄埔同学会工作的人员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此次赴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天下黄埔是一家。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见面,都有一种…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17.
刘衍珍 《黄埔》2006,(2):16-17
细数这段与黄埔深情结缘的日子,想想经历的困难,再想想得到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充实和欣慰,注定今生还将继续在黄埔的天地里奋斗下去,因为自己割舍不去那——我常常想,黄埔人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社会珍惜与尊重。每一位黄埔老人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需要用心去拜读。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来到黄埔同学会工作,更没想到这一来就是整整18年。然而这如梦幻般的历程,自己却是如此真实地走过,将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奉献在黄埔同学会的工作中,心中留下的是永远不变、一生相拥的黄埔情怀。翻开逝去的岁月,困难与成功同在,苦辣酸甜俱全,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心…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统一论坛》2013,(2):33-33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办“美丽中国·秀美江西”黄埔书画笔会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书法家黄天璧先生、杨农生先生,画家、黄埔后代、省政协委员、黄埔书画院院长方学晓先生,黄埔后代、黄埔书画院副院长平德威先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江苏黄海画院院长胥力浦先生等22位书画家。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黄埔》杂志编辑: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老者陈宗儒先生,八旬有三,闲谈中方知是黄埔生,于后,送了我几本黄埔刊物。精心拜读后,鄂然,更知新中国的诞生,发展,富强,其中包括了黄埔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建议黄埔杂志社出专辑,将黄埔前辈在各个时期的事迹整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  相似文献   

20.
8年前,上级决定调我到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我在与黄埔前辈多年的接触后,深切感受到他们有许多值得敬仰的地方:每次参加集体活动,都是提前到场;面对人生坎坷,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发挥余热,坚持做促进祖国统一工作……这种老骥伏枥的执着行为和奉献精神,让我感动,使我钦佩。我逐渐认识到,能有缘与这些黄埔前辈在一起共事,是莫大的荣幸。8年来,在省委统战部和会长办公会议领导下,通过广大会员和机关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本会工作有了不断的进步,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很多体会,其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必须尽心黄埔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