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永和县把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五名“村官”选配到岗后,县上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大力调动“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选聘“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制定了《永和县关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委主任助理,在落实党的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中,必须履行的五项岗位职责,规范了选聘干部到农村开展工作的行为。二是签订《聘用合同书》具体包括聘用合同期限、岗位及…  相似文献   

2.
渔儿沟村党支部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农村发展相结合,推出了“五四三二一”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制定“五不准”干部行为准则,即不吃请、不受贿、不赌博、不与群众发生冲突,不准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党员干部“四上门”,即村民婚丧嫁娶,村干部必上门帮忙;村民生病住院,村干部必上门看望;  相似文献   

3.
没有10万元年收入,别想当村官——最近.江苏省射阳县选拔村干部划出此条“金钱杠杠”。对此射阳县委组织部的一名负责人补充说,拥护“三个代表”、勤劳守法致富、愿为村民服务、得到群众拥护,则是选拔这类干部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部分农村,“村霸”、宗族恶势力猖獗,违反党纪国法,操纵选举、暴力抗法、霸占资源,民众深恶痛绝。“村霸”不仅给农村干部队伍的公信力造成了巨大损害,更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国目前有4万多个乡镇、近70万个行政村,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石,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如何防止村官成“村霸”,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今年1月,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要加大对  相似文献   

5.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14-17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宫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6.
陈品充 《党课》2011,(20):59-61
近年来,乐东县把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大力推行“三三模式”,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目前,全县在职村干部中,大学生“村官”有36名(含省选聘生9名),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12名、村(居)委会主任5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干部体系里,村干部原本算不上一级官,但他们手中又实实在在地握有一定的资源。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村干部极有可能将自己掌握的公共资源占为己有,使之成为他们权力寻租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现有乡镇3.9万多个,村民委员会20多万个,村官队伍多达100多万人。他们和9亿农民朝夕相处,既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又承担着组织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村官腐败问题不应被忽视,而应当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村官腐败甚嚣尘上去年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一些“村官”腐败犯…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被人誉为“天之骄子”,昂扬奋进、青春蓬勃;“村干部”则是中国农村职位最低、人数最多的“官”,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我省从2007年起实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将两者结合生成了一个充满了时代感的名词—大学生“村官”。两年来的实践,使满身书卷气的大学生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质愈发步调一致,广裹的农村大地正在唱响激昂的青春之歌。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大学生立足农村,我省各地都出台并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规定,为大学生“村官”创建一个“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及时宣传我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在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从本期开始,我刊推出大学生“村官”专栏,重点反映我省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的情况,报道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宣传大学生“村官”中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优秀典型,并为大学生“村官”交流心得体会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9.
“村官”,也即村干部,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应当肯定,绝大多数村干部是好的,他们常年工作在艰苦的一线,服务群众,任劳任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农村也存在“村官”腐败问题。在村干部违法乱纪问题中,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村官”暴富愈演愈烈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各地农村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顺口溜,叫做“算盘响,换队长”。意思是说,农村中的村干部非常难当,谁都不愿干。“算盘一响”,即一年结束后,就另换新的当家人。改革开放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无论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还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出现了争着当村干部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城乡结合部或有资源优势的农村,“村官”的吸引力更大。近年来,每到“村官”换届选举时,媒体上频频出现的贿选事件,就是最有力的明证。为什么一个不入品的小小“村官”,对一些人来说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11.
包世权 《党的建设》2013,(12):48-48
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担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漳县根据全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实际,在积极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大胆探索,建立以“双诺”、“双评”、“双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双管村官”绩效管理机制,对村干部实行年度目标承诺和岗位目标承诺“双诺”,开展乡镇党委评议和党员群众测评“双评”,把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进退留转“双挂钩”,有效加强了村级班子管理,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了村级班子整体合力,促进了村级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1):75-76
村干部当得好不好,谁说了算?让村民评判“村官”,到底有多难?考核体系是否上下兼顾、取信于民?江苏省太仓市用一份《村级“勤廉指数”测评问卷》给出了答案。“勤廉指数”设置了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社会和谐、教育预防、权力规范、廉洁从政等30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剑力 《先锋队》2014,(12):37-37
让农民跟着自己选出来的"六型"村官,不仅有希望,而且有奔头。当前正值全省农村"两委"换届的重要时节,基层群众对将来选出的"村官"有什么期盼?在笔者与农民朋友交谈时,90%的农民期盼选出"六种类型"的村官:一是期盼选出手脚净的"廉洁型"村官。农民们期盼选出的村干部,一方面对村里的重大村务能与村民商量,让村民代表决策;对村里的财务收支状况,能及时向村民公开;对邻里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4.
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切不可忽略了“村官”这一阶层。“村官”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腐化堕落现象。这些“村官”虽然官小职微,权力有限,然而一旦发生蜕变,其危害却是很大的。俗话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村委会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村干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叫《从罢免村官谈起》。大意是:大年初四北京昌平区南邵镇姜屯村包括村委主任在内的5名村干部被集体罢免,罢免结束后。村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爆竹声,原因是他们上任以来不办实事,且挥霍花销账目不公开等行为,激起村民公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村民已开始懂得运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选举出来的村官行使监督权,村官如果不能尽其职责,为村民谋利,甚至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不正当利益,就有可能遭到村民罢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与此形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信访活动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农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及一些大村的村民小组长,也即人们常说的“村官”们,成为信访活动的焦点。从近几年的控申登记情况看,这类信访件占农村总信访流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信访活动的核心是农村支部、村委权力的运作与分配的合理与否,以及在其运作和分配过程中是否触及到全体村民或部分村民,或者个别村民的利益。这也就是“村官”成为农村信访活动焦点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主要村干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干群关系紧张,引起群众上访。这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8月,9名大学生接受党组织的挑选,走上天长市"村官"岗位。他们在农村"小学教"的"四访四问"活动中,在"五大载体"建设中,在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中……与村干部并肩战斗、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正在完成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2009年12月,天长市委组织部在对首批9名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时,当地村干部和村民都为他们打了满分……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村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看的,那就是村民的“脸色”。村民的“脸色”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如果村干部的决策正确,不贪不占,廉洁自律,村民的“脸色”肯定好看,生产积极性肯定会高。相反,如果村民的“脸色”不开晴,不露笑容,说明村民心里不快。啥原因?从村干部  相似文献   

19.
司马龙 《党课》2007,(2):73-76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虽然称不上“大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因为我国共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有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这个庞大的干部群体掌控着农村政务乃至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而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很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贪污大案,令社会震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舒导群体,他们的腐败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遏制“村官”腐败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村官”,可谓共和国最小的官,但在农民的眼里却不得了。这不,一天,当下缸窑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宝带着几个村干部向一些农户家走来的时候,有的村民大老远就躲了起来。村民们压根儿也没想到,这次村干部来农户家,一不是收款,二不是派工,而是和他们“连心”来了。当大家终于坐在一个热炕头上唠起来的时候,心里都觉得有一股已生疏但又企望已久的东西在涌动。 “连心”触动干部 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刚开始时,村干部们似乎有点不情愿地面对多少年不曾有的“封闭式”学习。然而,他们通过一段时间集中学习“三个代表”收获很大,感悟到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拉近与群众已经疏远的距离,明白了“植根于群众之中”这句话的真谛。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