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3,(5):50-51
(2013年3月28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护和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就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各少数民族成员会把自己是否平等地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作为衡量是否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标准。因此,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立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从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使用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增加,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入诉讼程序的法律案件不断增多,且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司法机关因司法资源有限,各方面准备不足,影响了《宪法》及其他法律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这一权利在侦查、检察和审判的过程中的严格实施,并存在制度的、结构的和法律技术的严重缺陷。着力解决当前缺少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法律人才、少数民族法律翻译职业化不足、少数民族法律翻译用语统一标准难等问题,亟待从制度、程序和组织上,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法律翻译、法律双语人才引入机制、法律翻译职业化的政策法律,建立起双语法律人才库的培养机制,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法律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民族理论特别是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影响,“共同语言”被视为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忽略了中国民族的多层次特质。古代中国,南北、东西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迁徙流动时有发生,各民族语言存在互相影响、相互兼用转用,例如回鹘文、西夏语等对汉语的词汇借用,以及汉语从其他民族语词吸收人名、地名、职官名成分等;辽宋夏金时期,契丹、党项、女真等仿照汉字创制文字,建立文化符号、完备政治制度;自北朝起,为了消弭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沟通障碍,形成编纂对译辞书传统,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历史表明,民族语言文字总体呈现出“交流互通”的突出特征;同时,由于操汉语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汉语自然而然承担起族际共同语的职能,充当不同母语者沟通的媒介。进入新时代,在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契合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也能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6.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深远而独特的多维价值. 一、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语言教育和文字教育的结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方面各民族不断实现着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国家人口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也决定了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0,(4):87-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目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包括27种文字,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信息化接轨,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极大关怀,是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律上给予的地位和保障。 为了帮助有语言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创立文字,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批准了前国务院文教委员会、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问题的报告》;在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拟定了调查少数民族语言的全面规划,帮助需要创立和改进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国务院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日发出《关于各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方案的批准程序和实验推行分工的通知》和国务院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日《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讨论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报告”的批复》等等。这些政策和原则都是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少数民族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而着急,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讲普通话,而本民族的东西却在慢慢丢失。应尽快、及时、实质性地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以保护,如果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全国两会上,来自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大代表图门语气急迫。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不仅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方便本民族交流的工具。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族语言文字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图门代表用了"抢救"一词。  相似文献   

10.
6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于洪志今年提出的议案仍然与“民族语言文字”有关,建议要长期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这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表示,随着社会进程加快,有些口口相传的民族语言逐渐丢失,“保留语言很难,但可对语言进行技术保留,把现在的语言用机器记录下来。”她比喻道,如果早前有这项技术,我们甚至可以听到唐宋时期的发声语言。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年底,国务院把原来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在通知中特别提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仍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我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仍由国家民委管理是有道理的。因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不少民族跨境而居,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民族语文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内容包括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意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健康多彩,反映着发展进步中的中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描绘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蓝图;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迈上新台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取得新成就;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成为社会共识;热词新词不断丰富语言生活;语言热点问题广受关注;媒体用字用语稳中有变;语言文字合作与交流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依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立规范的语言文字极为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有关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新疆实际,曾在1988年12月颁布实施《自治区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5年后又经自治区八届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民族文字为工具开展民族语言(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水平。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所公认。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由此看来,推行民族文字是使各少数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宪法规定的光荣任务和政绩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全省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3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着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做好民族语文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巩固边疆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云南省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民族的平等团结,维护了边疆的繁荣稳定。一建立机构加强对民族语文工、,作的领导早在1956年6月,中共云南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东乌旗高度重视民族语言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贯彻交流、交往、交融的"三交"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东乌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使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和蒙汉文并用管理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奇·斯钦 《前沿》2002,20(12):123-126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重视不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要不要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不仅仅局限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本身 ,而是事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大问题 ,是事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问题 ,本人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一、语言文字的平等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1 语言文字的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的民族语文政策 ,它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精神 ,是“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者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来刊发了大量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值得认真梳理并加以归纳综述。综合分析主要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字、"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几个方面,在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南 《前沿》2001,(4):50-51
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了。它的诞生 ,是我国语言文字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 ,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表明语言文字的宏观管理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管理的轨道。语言和文字 ,是信息最重要的载体 ,是民族和国家主权的象征 ,统一团结的纽带。世界上所有统一、文明的国家和民族 ,都非常强调、重视语言和文字的规范。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都迫切要求语言文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共同语、实现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