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高度契合、又一体相依。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等优秀因子,增添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的自信和底气。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及其文化意蕴,在春节团拜会等场合集中阐释包括春节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并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是从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高度揭示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人是"文化"的存在者,人必须接受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是指引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特别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做出了"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  相似文献   

6.
王仁雷 《群众》2022,(21):33-34
<正>文化是民族之魂和国家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江苏省内一所重要的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7.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老中青少四代师生回信,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总书记多次这样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总书记讲:"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自信;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传承与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八个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关于传承和弘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着重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今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关于怎样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当今实际和时代需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22,(6):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指引我们看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文明史意义,现代性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为新时代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根本精神指明了方向。一是中华文明的生命观和历史追求;二是中华文明的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三是中华文明的义勇精神和群体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才能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伟大意义,并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泽云 《群众》2023,(3):37-3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的独特优势。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更高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胶济铁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在胶济铁路沿线建设以“胶济铁路济南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坊子博物馆”为主体的胶济铁路博物馆集群,为实现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理想的现实展开,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  相似文献   

14.
秦焕钧 《北京观察》2023,(12):68-71
<正>杨利慧师从“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他一生正直严谨,笔耕不辍、诲人不倦,“正直、勤奋、淡泊”的人生信条对杨利慧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她激励自己不断奋发向上的座右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只有在与时代共鸣的基础上,才能开创新的发展范式和新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5.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率领神农氏时代的先民们在拓荒中华农耕文明、开创中华医药学等民生文化先河中所凝聚而成的炎帝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开拓、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国学宝库中蕴含了"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三严"是对儒家修己安人之道的凝练与提升,"三实"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更高标准。"三严三实"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培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论。学习"三严三实"中的国学精神,可开拓党员领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开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正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国家文化资源已经润物无声地进入了治国理政新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李秋洪 《桂海论丛》2022,(3):119-1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和源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根本的自信等。蔡晓所著的《中国道统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版,全2册,80万字)主旨是探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