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既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既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领导干部立德,就是要砥砺品行,克己修身,在道德修养上做表率。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  相似文献   

3.
委员与立言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应该说,人民政协所从事的事业是不朽的事业,每一位委员所参与的工作,既是立德、立功的工作,更是立言的工作。政协是一个民主的讲坛,它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立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会,是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委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观     
《乡音》2014,(3):46-46
推荐书目:《曾国藩家书》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主要内容: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灿 《长江论坛》2019,(2):92-96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作为排名首位的"不朽",其内涵亦贯穿"三不朽"中,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基本上遵循着"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7.
《左传》里讲,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政治导向、文明标准、道德规范。古往今来,我们老祖宗“三不朽”的修身养性哲学、以贤处世的价值观造就了一代代志士仁人与社会贤达。如今,作为党员干部该以何立德?以何立言?以何立功?简而言之就要老老实实地做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崇尚气节──近千年来湖湘学人的传统精神唐兆梅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均卓有建树,令人瞩目。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议政建言是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与委员的每一项工作都息息相关。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应该说,人民政协所从事的事业是不朽的事业,每一位委员所参与的工作,既是立德、立功的工作,更是立言的工作。人民政协是一个民主的讲坛,它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年一次的全体会议,是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委员可以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各抒己见;每季度一次的常委会议,是委员专题议政的重要平台,委员可以围绕某个专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年政协还要组织一些视察和调研活动,委员可以通过深入实际,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在美丽的梁子湖畔,有一名秉持此价值奉献无闻者,他用真诚真心和实际行动,践行着神圣的使命,在贫瘠神奇的土地上播撒着蓬勃的绿色和希  相似文献   

11.
祖言 《今日浙江》2012,(23):44-44
什么叫进步?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孙中山先生讲,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当大官。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杜洪英说得好,"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进步"。对中青年干部来讲,树立正确的进步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广泛汲取国际经验,深入发掘本土素材;不仅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也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国梦想和智慧,更饱含着十三亿多人民的长久期盼。正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更兼中外之长。是立德、立功、更兼立言也。  相似文献   

13.
贾晓明 《黄埔》2023,(5):86-90
<正>1926年5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严重为黄埔军校教育部主任。关于严重于黄埔军校的研究,本刊已有发表,不再赘述,这里仅将严重相关轶事整理数则,以飨读者。邓演达的终生“畏友”严重,字立三(据说来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自幼曾随父居武昌读书,文理两科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  相似文献   

14.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一、民惟邦本,敬德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贵君轻。二是人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兴亡。当权者必须考虑民意,重视民心。三是要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重民。因此为了维护和实现民主思想,一些封建社会的志士仁人,曾做出了为民请命,抚恤民情,关心民生,兴利除弊的有益于国、有益于民…  相似文献   

15.
对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处)这一级领导干部直接肩负着基层领导工作 ,他们中一部分还将成长为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高级领导干部。这支队伍的素质状况如何 ,关系到党现在和未来的政治前途。最近 ,笔者对33个市直机关、9个县(市)区班子的领导作了一次政治素质状况的调查。从调查情况看 ,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总的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提出 ,以供各级组织参考。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意识有所淡化。较长时间里政治修养不突出。自我改造不深刻 ,这是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首先是个人德与才的素养不全。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才高德低甚至有才无德的状况。县(处)这一级的领导干部多数满足于一般的领导人才 ,而不太注重以职业革命家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国先贤有“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之论 ,时下有的干部多重视“立功、立言” ,对“立德”不积极 ,也就是党性不强 ,为官一任 ,较少考虑怎样从个人的品德操行上为干部群众作出表率。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党性强、作风正是老实人 ,“吃不开、玩不转”。其次是讲政治与讲业务有失偏颇。在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的身上 ,存在着重经济、轻政治 ;...  相似文献   

16.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他在个人修养、品格及才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曾国藩死后,清廷赐谥"文正公",这是清政府所能给予臣子的最高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介石等等,都对曾国藩称赞有加。曾国藩的人生已然达到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度,即古人所谓"三不朽"的境界。1917年8月,毛泽东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并说:  相似文献   

17.
王涛 《群众》2014,(4):58-58
<正>人生在世,似晨露朝茵,如匆匆过客。但人又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意义的人生等于提前死亡。"一个社会,芸芸众生,人生观各不相同,因而对人生目的追求和存在意义的看法也五花八门。笔者认为,古人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乃是人生境界和意义的最简练概括,故又称人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语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把立德放在了做人的第一位。做人要有道德,这其实是一个常识,无需做更多的阐述或张扬,但中国人目前缺的正是常识。其实我们完全不可太看重新的真理的发现,仅就一些传统的常识的实践,恐怕就够中国人努力几个世纪了。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常识积累也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的创新实践,要有理论支撑;人民的实践经验,要有理论提升;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有理论提供动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真知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句话,为人民做学问,才能做出真学问,做出大学问。我们做学问是为了什么?这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曾有过很好的回答。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将立德、立功、立言谓为"三不朽",把"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当作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