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话语的融合不是偶然的。这缘于她们对自身边缘身份的体认,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取向。后殖民女性主义在理论空间上的开拓,一方面在于深入挖掘父权制与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共谋关系,另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白人女性主义理论话语,以及主流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质疑和抨击。这启发着我们反观自身,找寻中国的女性主义自己的批评之路。  相似文献   

2.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是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 ,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 ,在消解中心性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崛起 ,并以其权力话语研究和文化政治批评性拓展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域。面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全球播撒 ,中国学者回应第一世界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思路主要有 :注重后殖民场域中的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对话性 ,反思现代性与后殖民性的内在关系及其在中国的表征 ,关注后殖民语境中的知识分子状况 ,强调后殖民性与民族性问题的辩证关系。第三世界通过对后殖民理论的反思 ,可以与第一世界开展文化“对话” ,并使边缘文化得以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5.
隋晓冰 《求索》2012,(8):169-171
西方女性主义近四十年来,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从把妇女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体性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从性别压迫等级制到结盟政治;从批判父权制到重建性别关系,构建了多元化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叙事聚焦和性别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困扰着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后殖民批评理论对于我们分析西方汉学再现中国文化身份过程中所隐含的权力话语,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然而后殖民批评家专于话语层面的解构,无视权力背后的商品化,以及热衷理论轻实践等弊端,注定了它只可能在理论话语资源的层面对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做出有限的贡献.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只能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密切的亲和力。作为弱势群体的话语,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共同目标是重新改写传统的“主体/他者”的关系。接受了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最明显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崛起。处于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构自身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与母女关系的社会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轻 《求索》2010,(8):116-118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引发了对母女关系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著名法国哲学家及女性主义理论家伊里加蕾探讨了母女关系的伦理建构,她认为母女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母亲缺乏主体性所造成,而母亲主体性的缺失又导致女儿主体性的缺失。她提倡主体间性的母女关系,强调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个女性话语体系以及女性之间的积极沟通。建立母女主体间性的关系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交叉性理论是第三波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当代西方左派激进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被引入许多相关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女性所遭受的阶级、种族、性别、性和年龄等多重和共时的压迫问题。然而,交叉性理论中包含的一些倾向引起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重视,她们希望通过批判、利用和改造交叉性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西方女性主义左派激进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对交叉性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姜飞 《学习与实践》2006,(7):151-158
“殖民话语”(colonialdiscourse)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首次由萨义德使用,他从福柯那里借过来,用以描述殖民主义在实践中的出场。1978年萨义德出版的《东方学:西方对于东方的观念》,就是探讨了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到当代被称为“东方学”的西方人看待东方、处置东方的殖民话语,及其表述方式、策略和机制。本文从四个方面揭示殖民话语的特性,分析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新殖民主义的话语方式,从而有助于规避殖民话语陷阱,推进当前的后殖民以及文化新殖民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