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站门前,人海茫茫,喇叭声声,车来车往,你从哪里来,他要去何方,在这天地间,情系你我他,不是朋友胜过朋友,不是亲人胜过亲人。啊,亲人朋友何需说,这里就是家。”这是酉阳汽车运输公司酉阳汽车站的站歌,正如歌中所唱,酉运员工把公司把车站当成了家的同时,也满心希望乘客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凶手的罪证     
“董事长,王明出事了。五分钟前,我和他通电话时,突然听到了他痛苦的‘呜呜’声和摔倒的声音,好像被人卡着脖子似的。”李珂在深夜给公司董事长陆季明打电话说。   “王明在哪里给你打的电话?”   “在他的家里,好像正在喝酒,我们聊天时还能清楚地听见玻璃杯中的冰块声。”   “好吧,你赶快报警,我马上就赶到现场。对了,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我家里。”   “你在家里先别动,有什么事儿我再与你联系。”   王明和李珂是丽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技术人员。最近他们俩刚研制出一项新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年…  相似文献   

3.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4.
90后入殓师     
于雪 《今日广西》2013,(5):35-35
在不少人眼中,入殓师是个神秘的职业,而且往往与“晦气”等词语挂钩。而在浙江省嘉兴市天泉佳境礼体中心——中国内地第一家专门从事入殓工作的机构,却会集了一批90后入殓师。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逝者美容。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认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是不足取的,那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就是值得提倡的么?如果有人倾向于认为这个社会的“谎言”是没有底线的,那么“什么都不信”的底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感受方便     
方便,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倍感温馨的词语。你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场所,哪里是卫生间,哪里是电话亭……有清清楚楚的路标,有齐备完善的设施,你心里就会很舒服,感到一种温馨。虽然还没有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动手为你做什么事情,可你却看到礼貌和秩序。这就是因为,它给了你方便。你到车站、码头、机场,买票、托运、进站、出站,都那么省时、省事、省力,不用去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说明,不用使劲儿琢磨那些复杂的规定,不用绕各种路线,过各种关口,使你觉得,固然是“在家千般好”,却并不是“在外处处难”。这也是因为你感到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陈亦佳 《小康》2013,(12):65-65
这个世界是以加速度前进的,当你一觉醒来,很可能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位忙到精疲力竭的企业家感慨:“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很没有安全感。马上浮现脑海的,就是那句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让世界停下来,我要下车!’——问题是,就算真的能下车一阵子清醒清醒,你知道要怎么下车,在哪里下车吗?然后又要怎么上车?在哪里上车?”  相似文献   

8.
相识钱娜是在她的亲戚秀德家。随着琵琶和口弦的声调,她和同伴们身着傈僳短衫长裙,迈起舞步边跳边歌,既为我们客人表演,又是一种投入的自娱。藤竹架下的空地上,火塘冒着炊烟,绕圈舞过,歌声高亮:“扇着美丽翅膀的姑娘,你往哪里飞?能不能告诉我,你落脚的地方,飞来密丽玛呀!” 舞息,热情的秀德老人已为大家准备好自酿的“杵酒”,每人至少得喝两个竹筒杯的酒,“一只脚走不得山路”,秀德劝酒的理由简单而有效,两杯过后又轮流喝起同心酒,即一对男女相互搂着,嘴拼嘴,同喝一杯酒,不得滴出酒来。酒后,主人客人坐入秀德家堂屋…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不服气 “咱们的吊床放哪儿了,我怎么也没找到。” 不能怪我   法官怒斥被告:“自从我担任这个地方的法院法官以来,已经见过你 7次了,难道你不觉得羞耻吗 ?”   被告:“你仍然不能升官,可不能怪我呀。” 欢迎您再来   一个小偷在商店里偷东西时又被警察抓到了。   警察:“你明知会被抓住,为什么还来 ?”   小偷说:“商店门口写着‘欢迎您再来’。” 报 警   5岁的小汤姆来到警察局报告说:“贸易市场遭到了抢劫。”   “你能来报案太好了,孩子。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警察仔细地问。   “从电视上看到的。” …  相似文献   

10.
主人,你的位置在企业!阳安江北京的一份青年杂志刊登的署名文章《主人,你的位置在哪里?》宣称:职工只是国家的主人,而“企业中的工人不是这个企业的主人”。那么,谁是企业的主人?工人的位置在哪里?这是很发人深思的问题。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处于主人位置,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吴坚 《今日浙江》2009,(7):26-27
党委政府倾力抓就业 2009年,年轻学子聚集最多的地方,除了高校,就是人才市场。在这里,你可以看见一张张充满期待,同时又是焦虑的脸。学成归来,“饭碗”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3.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了,由于今天发生了三起较严重的交通事故,谢明珍带领秩序科的其他民警往返奔波了一天,此时回到家,他感到特别的疲惫,身体又隐隐作痛。“又忘了吃药,”她这才想起。服了药,谢明珍休息了一会儿又起身。“今天这么累,我看你精神不太好,明天再去吧。”爱人劝慰她。她摇摇头,“到了时间不坚持换药,就会影响整个治疗,我既然答应了就该负责到底。”“那我送你去。”“不用了,你也够累的。”她接过爱人手中的东西,转身出了家门。作为江西省奉新县交警大队秩序科长的谢明珍,不仅以处事干练、稳重、细致受到同行…  相似文献   

14.
大娘大嫂你在哪里?刘新颖9月18日,河北省保定市《保定日报》刊登了容城县公安局长田维志提出的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大娘”、“大嫂”哪里去了?文章认为,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近年来虽说是强调再三,但实际上那种融洽密切的警民关系已...  相似文献   

15.
父母的腊月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过年就在哪里;过年在哪里,团圆就在哪里。团圆的那一刻,父母爽朗的笑声飘扬在院内,子女稚嫩的呼唤撞击在心间,夫妻多年的恩爱荡漾在眼中,亲友亲切的问候弥漫在耳际……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终生难忘。可一说起春节团圆,  相似文献   

16.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往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日:‘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抄一篇完事。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 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  相似文献   

17.
家:小家与大家“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几年前,一个叫做潘美辰的台湾女歌星,曾以这首歌打动了成千上万颗心。可见家之于人是多么重要!然而,“身在此山中”,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你究竟对自己和周围别的“家”了解多少呢?还有一种社会现象翻...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都有些稚气未脱,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你的衣着打扮就是一个“门面”,不要说多华丽,只要是得体、给人舒服并且适合职业需求就是最好的。马上进入炎炎夏日,天气的变化让坐在办公室的职场新人有些应接不暇,下面是小编专门为职场人士推荐的几组不同搭配,作为一周造型搭配,让你每天都有新造型。  相似文献   

19.
她们的偶像走到哪里,她们就出现在哪里。她们出现在哪里,就把尖叫声带到哪里。她们癫狂、痴迷、彪悍。手舞荧光棒,满脸泪光。她们就是人们所说的“粉丝”。 “2007快乐男声全国巡演”首站在成都上演。在机场,某位“快男”歌手,像“凯旋而归的将军”。享受到了一次“王者般的待遇”:歌迷会组织了80辆轿车的车队前往迎接,并且在演出现场,专为他打出价值20万元的巨型横幅。据说“粉丝”们还特意赠送了他一支价值逾百万元的shure(舒尔)无线话筒。  相似文献   

20.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3):56-57
【今年你在哪里过年?】春节临近,为了疫情防控,全国多地陆续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有人响应号召留在工作地过年,有人视疫情发展情况还在观望。您在哪里过年?疫情之下,引导大家“减少流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平安年!@有钱的冰美式:当然不愿意不回家,但为了省去之后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服从安排。家是过年的地方,但健康才是家人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