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国 《新东方》2007,(12):68-70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无疑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不无忧虑的是,就海南的现状来看,我们不少人没有特区意识,以至于在海南经济特区,人们很少谈特区意识,更没有特区精神,这对特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停留在非特区的层面上。这是很要命的事情。连特区意识都没有,还会有特区精神、特区速度、特区创新?根本谈不到。所以,海南经济特区,要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2.
26年前,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极富远见、满怀期望地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25年前,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从此走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踏上了中央寄予的追赶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伟大征程。在海南建省办特区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有关活动后视察海南,与大家一起重温小平同志的夙愿和嘱托,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  相似文献   

3.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这明确了中央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新要求和新形势下肩负的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努力推动海南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结合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特区的使命在开放,  相似文献   

4.
海南建省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突出立法和监督两个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海南有全国人大授予的较大地方立法权,这是我们省人大常委会推进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武器。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武器,制定了百余项地方性法规,不失时机地把经济特区的政  相似文献   

5.
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海南在经济特区建设中逐渐孕育和锤炼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风貌,是展示特区人品格、凝聚特区人力量、激励特区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新征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奋力书写海南特区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何雁 《今日海南》2013,(5):10-14
<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也是不断开放改革、锐意进取的25年,每一波改革的浪潮都如惊涛拍岸,澎湃有力,推动着海南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波波浪潮中,总少不了优秀的"弄潮者"在浪尖上起舞,更缺不了勇立潮头的"领舞者"。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则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当之无愧的"领舞者"。自公司创立至今的20年里,海航倾听了海南的每一次呼吸,把准了海南的每一次脉动,踏上了海南的每一波浪潮,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携手共成长,成为海南开放改革的一个缩影和海南名扬天下的一张醒目名片。  相似文献   

7.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也是不断开放改革、锐意进取的25年,每一波改革的浪潮都如惊涛拍岸,澎湃有力,推动着海南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波波浪潮中,总少不了优秀的"弄潮者"在浪尖上起舞,更缺不了勇立潮头的"领舞者"。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则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当之无愧的"领舞者"。自公司创立至今的20年里,海航倾听了海南的每一次呼吸,把准了海南的每一次脉动,踏上了海南的每一波浪潮,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携手共成长,成为海南开放改革的一个缩影和海南名扬天下的一张醒目名片。  相似文献   

8.
王京生撰文认为,“特区文化”是一个意旨不清楚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臆想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即“特区文化是伴随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对外开放衣澎声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体系”。这里有两个疑问:其一,是不是经济特区就一定是文化特区?其二,作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是否属于同样的所谓特区文化形态?当初,中央成立几个经济特区,只是搞经济改革开放的试点,而绝非政治和文化的意图。特区经济发展的迅速,与全国相比只能视为速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导致质的变化。在制度文化方面,特区与内地并没…  相似文献   

9.
一、特区的社区内涵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四个沿海城市改称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批准海南为经济特区。对这五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5月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90年代初开始开发的浦东新区,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8,(5):8-10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作为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特区的诞生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历史重任。海南经济大特区虽然晚后十年出生,  相似文献   

11.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2.
努力把经济特区内党的建设工作做好,是办好经济特区的根本保证。汕头特区创办九年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运用中央赋予特区的特殊政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决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根据特区的实际情况和碰到的问题,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证了特区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今日海南》2008,(2):10-13
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 我们经常说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我们不能把特区当名片打。 回忆这几年,我觉得这几年我们确确实实是在不断理清发展思路,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打基础,然后走上了一条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海南建省办特区风风雨雨二十年,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正>大特区精神是海南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弘扬大特区精神,加快海南改革发展,是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圳,当年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靠的正是包含改革开放创新特质的特区精神。在临近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关键时期,重新认识、弘扬大特区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4月13日习总书记亲临海南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2号文件),赋予海南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到今天整整一个月。  相似文献   

16.
<正>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12号文件,赋予海南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使命。这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为推动海南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是即将迎来建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海南为进一步擦亮特区招牌、革除思想体制障碍、加快美好新海南建设而开出的一剂自我革新的"猛药"。省委明确了"十大重点"内容,规划了"五个步骤"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不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而且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是在创造物质文明奇迹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特区精神。关于特区精神,每个经济特区都有自己的总结和提炼。最早创立的深圳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0.
王建国 《新东方》2008,(4):33-35
当全国人民在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又好又快发展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海南应该怎么样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海南要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在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新的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根本的出路在于“特”。这不仅是因为海南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有特别的精神、特别的办法去谋求发展,更是因为海南是经济特区,需要有特区的意识、特区的理性、特区的方略去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