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1,(6):I0004-I0005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日前通过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作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宁波杭州湾新区向海洋经济战略平台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11,(2):66-67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日前通过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作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宁波杭州湾新区向海洋经济战略平台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10,(10):49-49
省级产业聚集区14个最近,由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经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小组审议并获原则通过。根据《规划》。  相似文献   

4.
《河南政报》2013,(9):2+41
4月25日,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对2013年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活动进行点评,总结近年来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成效和成功经验,安排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分别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20,(2):50-57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动能。但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我省新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不足、政策聚焦不够、科技支撑不强、吸引人才优势不明显。为此建议:一是高定位规划建设新经济产业集聚区,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圈。依托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筛选吸引一批高成长性、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人驻,加快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大力打造智能产业集聚区、构建创意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6.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决策部署以来,全省上下积极谋划,着力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切实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开创我省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吴蔚荣 《政策瞭望》2010,(10):14-16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四大"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而大平台建设是"四大"的重中之重,产业集聚区是大平台建设的突破口。联系台州实际,加快构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决策部署以来,全省上下积极谋划,着力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切实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开创我省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9月9日至13日,根据全国政协的委员考察工作计划,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主席黄跃金带领住赣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来豫,就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考察。考察团13日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向我省反馈考察情况。副省长张维宁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考察期间,考察团听取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先后考察了洛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学习考察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以及许昌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并到有关企业实地考察座谈,深入了解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12,(10):56-56
张家口市中小企业创业园位于张家口市产业集聚区中心位置,规划占地1000亩(一期占地400亩,土地手续已办理完毕),规划建设控制线370.08亩。创业园是在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下创建的市重点园区之一。园区以建设全国一流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工业城区为目标,为无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全国各地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地方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载体,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聚区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原来产能的框架里,使产业集聚区的功能被扭曲、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职能,注重解决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扶沟县政协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委员赴阜阳等地参观学习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深入县产业集聚区实地视察凋研,召开八届十二次常委会听取情况汇报进行专题议政,为推动县产业集聚区科学快速发展提出了13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经过3年大规模建设,我省大力推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已显现出综合带动效应。如今,180个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个战略突破口。几年间,产业集聚区建设积累了哪些有益经验,又  相似文献   

14.
规划建设省级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大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经过3年多的规划实施,省级产业集聚区以经从“打基础、筑平台”的起步建设期进入到了“引项目、聚产业”的加速发展期.为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前不久印发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新常态下,河南产业集聚区迎来了提质转型发展关键的历史期,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后,更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应借"互联网+"的东风,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主要思路是强化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途径是打造"互联网+"产业群和智慧产业园,促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全面深度融合,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河南产业集聚区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开创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金中梁 《今日浙江》2010,(23):35-35
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全省范围内布局14个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金华市的金华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等名列其中,这为金华市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大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刘志彪  章寿荣 《群众》2013,(6):11-13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苏南区域现代化的目标是“着力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1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全面展示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分别作重要讲话。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召开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对全省经济工作的有力推动,是落实中央"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要求的体现。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2008年年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五年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已经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实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不仅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锻炼和培养了  相似文献   

19.
顾雷鸣 《群众》2013,(3):I0024-I0025
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284万,是我国综合实力雄厚、发展质量好、对外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活力强的地区之一,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江苏省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苏南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富裕文明宜居区,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苏南特点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路,将对江苏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沈丘县把打造“水韵绿城、魅力沈丘”作为县城建设重点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关注、支持县城生态建设,着力推动目标的顺利实现。2009年以来,该县相继获得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和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佳绩承载着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也凝聚着沈丘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城区快速建设的坚定与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