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放弃空洞的“民主”口号,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为社会政治发展和经济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经过4年多的治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俄罗斯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强大的“政权党”。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在普京一系列改革措施总体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和不定因素。在“可控民主”下的俄罗斯,能够对执政当局造成振动的恐怕也只有来自精英集团内部、来自官僚体制内部的挑战。未来的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将最有可能来自执政集团。  相似文献   

2.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首先,民主、共和两党之间以及民主党内双重极化同步加剧,不仅导致拜登所代表的政治中间主义路径无法构建推进其国内改革的政治共识,反而使自身陷入执政困境。其次,围绕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斗争白热化,进而形成“中选大选化”的畸形态势并使报复性政治大行其道,进一步恶化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再次,共和党的“特朗普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由特朗普背书的共和党内反建制力量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这些变化将对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甚至更长周期内的美国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即政治精英进行选举动员的方式步入新阶段,两党整合方向呈渐行渐远之势,“文化—认同”因素超越“经济—阶级”因素成为美国政治演化的首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卢梅花 《东南亚》2012,(2):22-26
回顾越南25年的革新开放历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大体经过了政府职能调整、提高行政效率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改革的原动力、改革模式的选择和改革方式的探索这样三个角度来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鲜明的“越南特色”。这种“越南特色”还决定了越南式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以政治新思维为基础, 从“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出发, 为给苏联 的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致力于核裁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美在对待“战略防御计划”的态 度上存在分歧,因为苏美双方都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威胁。核裁军思想及其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美国 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军国主义化的揭露,也有利于人们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由于苏美意识形态的 对立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核裁军战略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5.
独立十余年来的中亚国家相继步入了总统权力更替的关键阶段,领导层政治精英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步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其总统权力的权威性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期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纷纷通过修宪改制来维持政治精英内部的力量平衡,以保障总统权力的平稳承接.然而,不论从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基础,还是从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轨迹看,哈吉两国近期的修宪改制是一种表面的政治策略,总统制仍将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探讨中亚国家总统制的一些规律特征,并对中亚国家总统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我国时,第一副外长托卡耶夫随同来访,并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特约,亲自为本刊撰写了文章。现将全文译出如下。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美国对哈展开了持续的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全球公共外交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密切合作,同时对哈萨克斯坦的精英给予了特别关注。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许多公共外交项目本质上是在向哈"输出民主"。对美国在哈的公共外交需客观评价,既要认识到它在哈国内的积极作用及其成效,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美国对哈公共外交的得失应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不但成功巩固了国家主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外交领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使哈萨克斯坦成为全球治理舞台中最为活跃的中亚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哈萨克斯坦将自己定位为“有实力的重要地区大国”,奉行以巩固主权独立和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战略,通过建立睦邻友好信任带的“近邻外交”和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远邻外交”,拉近与世界各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扮演着“沟通者”和“调停者”角色,积极推动中亚地区内部的一体化进程,广泛参与全球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在核不扩散和文明对话等领域提出了各种有影响力的倡议,力图将本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融为一体,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赢得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使哈萨克斯坦在国际社会中的能见度不断提升。作为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最为成功、外交最为活跃、国际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俄罗斯政治力量消长看普京的核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政治力量消长及其社会思想基础等方面论述了普京政治核心地位的确立,并分析了普京推行新政特别是行政改革受阻是否会动摇普京的政治核心地位问题.就普京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否确立作出判断,对研究俄罗斯未来走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普京执政时间短,政治力量消长仍处于动态之中,对有些问题尚难以得出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以比较的方法描绘普京时期与叶利钦时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序言本文中心分析缅甸奈温军事政权从1962年执政时起到1974年移政于民时为止这段所谓革命评议会政权时期的缅甸经济、探讨这段期间的经济改革、经济开发政策和经济成效等。这段期间,奈温政权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口号下实施了生产手段国有化、建立了农产品收购制度、国家全面垄断对外贸易等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2.
挑战与应战:变化中的日本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的爆发和国内结构性改革步履为艰 ,使日本政治在 2 0 0 3年的变数增多。悬而未决的有事法立法、引而不发地向伊拉克派兵以及倍受瞩目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国会的解散和众议院的大选等问题 ,都与国际危机的演进一起形成了对日本政治的冲击。以“普通国家”为目标的“小泉式”政治与外交倍受考验。日本国家的结构性转型方向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执政文化是贯穿执政系统和执政过程中的一套赋予意义和秩序的观念、原则、态度、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①。它是执政党对其执政理念、方略、制度和方式进行社会化而形成的一种政治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14.
萨利纳斯执政时期(1988~1994年)墨西哥通过三个宪法修正案,对议会席位的分配方式、联邦选举机构和选举程序进行改革,使墨西哥议会的独立性得到加强,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程序民主进一步完善,提高了选举平等性和选举结果的可信度;通过选举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多党政治的基础,墨西哥政治体制开始向民主化方向转变。可以说,萨利纳斯执政时期的选举制度改革是墨西哥政治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一时期选举制度改革的原因在于,萨利纳斯执政时期反对党的崛起和壮大,革命制度党势力的衰落,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墨西哥选举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了维持革命制度党的统治和墨西哥的政治稳定,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哈萨克政治中的精英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脉络为线索,对哈萨克精英的形成过程、组成方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哈萨克社会转型与精英变迁之间的关系.在哈萨克汗国成立至今的五百多年间,哈萨克社会经历了两轮根本性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即苏维埃时期的社会主义化与独立后的资本主义化.而哈萨克精英则在此转型过程当中经历了三轮演变、两轮危机与...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政府以“新韩国建设论”作为其内外政策的总纲,主张在政治上建设“清廉的政治、强有力的政府”,在经济上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和稳定物价,在南北统一问题上既保持接触又继续“施加压力”,在对外关系上维持韩美安保体系,以韩美、韩日关系为基轴加强同中国、俄罗斯的合作关系。而其“新政”的中心仍是经济建设。新政府执政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提出“全面调整,突破现状,开创新局面”的经济发展方针,以求实现“第二次经济腾飞”。但是,韩国新政府在实施政治革新、突破经济困境、实现南北和解的进程中仍面临不少难题,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拉美左派的出现打破了右派长期执政的局面,是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过渡的开始,在拉美的政治光谱上从此出现了"左"和"右"两种政治倾向的分野。从20世纪至今,拉美国家已经出现了三个左派执政周期,每个周期的开始都有对前一周期的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拉美政治发展由此形成"左""右"周期轮流执政的钟摆式变化。拉美政治格局"时左时右"的政治钟摆现象本质上是拉美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调控机制。因此,不管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控与发展。当前,拉美右派取得了地区政治的主导权,但拉美左派存在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以及阶级基础都仍然存在,本轮左派执政周期也并未结束。未来拉美政治格局的前景有两种较大的可能性:一种是政治和经济上全面右转,另一种是政治上左派执政但经济上向右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8.
解析普京的联邦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积累了许多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有步骤地对联邦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普京的联邦制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使联邦制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地方精英成分的变化更显普京联邦制改革的重要性,而这种联邦制改革的趋势是中央集权前提下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度:地方分权将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即给地方以更多的经济自主权,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而在政治方面,由于联邦中央,特别是总统掌握了对地方立法的监督权,对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免权而使得集权倾向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虽有所增强,但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的中间阶段,中长期发展取决于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的成效.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将继续其“内政为主”的执政理念,聚焦增加就业和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等发展议题.美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态一方面使得美国社会继续看重中国发展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美方也日益关注中国竞争能力升级及其对美国的多重挑战.中国应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对双边关系议程的塑造能力,加快中美经贸关系的升级版建设,并推动美国社会形成更加客观理性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执政权力,众议院选举后的日本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民党惨败的原因既有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自外向内地从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内变革的因素,也有自民党自身政策僵化、理念陈旧、应对失误、制度疲劳、政治世袭、腐败严重等原因。民主党执政后急需处理的内政问题有:能否兑现承诺、巩固政权基础;妥善处理与自民党的关系;提高自身政策制定能力并处理好与文官系统的关系以及解决虚假政治献金等问题。其对外政策主要为:“友爱”的政治外交理念;对美、对亚并重,回归重视和保持平衡的日本外交传统;重视对亚洲与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