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艳玲 《理论视野》2023,(10):38-43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国应着重围绕以下三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经济和金融共生共荣的关系要求二者必须良性循环,以货币政策目标为重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二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和衍生品供给,创建中国式“粉单市场”,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着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得出金融发展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金融强国具有主权货币国际化、金融体系完备化、金融服务高效化、金融风险低少化等标志特征。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挑战主要是金融改革滞后与实体经济融资导向之间矛盾、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之间矛盾、融资成本压缩与实体经济成本高企之间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一是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三是要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四是要注重金融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五是要将制造强国建设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既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金融要义,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及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先导器"和"助推器"。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金融部门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强化促进创新功能,补足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守住风险防范底线,推动尽快建成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认识到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对金融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金融事业萌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探索新中国经济体制机制过程中构建了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金融工作迈入了市场化改革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主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了全球贸易投资、产业分工和经济治理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崛起,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加速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要通过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攀升;金融业利润居高不下;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领域业务增多。适度的金融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过度的金融化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金融诅咒"现象,并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化风险,需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构互利共生的银企关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加强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金融源于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有人缘地缘的先天优势,是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新时期在支持地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南地方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具备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湖南地方金融存在组织体系不全、供给能力不强、整体实力不强、资产质量不高、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结构、社会融资结构、自身发展水平、金融生态环境等不平衡是制约湖南地方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需要进一步高质量推动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地方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金融化增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也影响了世界经济秩序和权力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生产性劳动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唯一源泉,金融活动不创造价值,金融收入的实质是对剩余价值的转移和占有。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避免金融化的过度发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保障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深刻体现,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当前,金融部门资金空转与实体部门积累不足并存、金融供给与实体需求错配、金融市场功能弱化等问题阻碍了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金融市场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通过总结归纳不同金融模式下主要国家服务实体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分别就金融部门、实体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的合力、协同发展提出可行路径,以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金融全球化构成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环境,客观评估金融全球化成为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亟待激活存量资金,促进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为金融改革营造宏观经济稳定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金融开放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国际金融规则调整,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朱哲  陈诗 《理论探讨》2023,(1):156-161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体系,是践行新金融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可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移动支付重构了商业形态,改善了产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区块链及大数据技术重构了信用体系,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快速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头部企业数字权力膨胀、底层及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可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加快、范围扩大、深度加深,取得了新进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高水平金融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为凸显。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高水平开放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内部统筹要求更高、资本流动管理难度加大、国际头寸结构性扭曲深化以及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冲击等风险。为此,需要从以下六方面着力:综合施策,构建金融开放发展新范式;减少内部阻力,着力金融内外双向开放;打通开放堵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优化倒逼机制,促进国内金融深化改革;守住风险底线,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注重系统思维,构建国家金融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中,始终守住“人民的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庄重政治承诺。从政党的执政规律来看,只有守住“人民的心”,才能更加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守住“人民的心”,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直面问题和挑战,我们党必将坚持自我革命,以不变的初心守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5.
吕诚伦 《瞭望》2020,(2):61-61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除了需要一些短期政策,还需要分别施策,一一起建立长效机制。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目标之一。强监管可以规范诸多违法违规金融行为,同时更要发挥金融最本源的功能,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化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发展而出现的经济现象,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金融化相对应的往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厘清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一般运动形式与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一般运动形式是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决条件。马克思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既为我们厘清金融投资与金融化的边界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客观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形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毛泽东不仅提出和论述了我国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也为我们党规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这个总目标和总任务,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银行信贷规模超速发展、国家债务大量增加、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巨幅增长,导致中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提升过快,增加了中国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风险性。当前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与制度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既要保持适度金融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防范金融化欠缺和过度金融化,降低经济建设中出现国外传导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保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改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改革重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2018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改革内容,PPP的规范发展可以吸引社会资金降低政府债务,但是不规范的运营则会形成大规模的隐性地方政府债务。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PPP模式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在社会融资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跨期调度机制的作用下,PPP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在中期内通过约束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并在长期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在成本收益机制、债务隐藏机制和目标分化机制的作用下,PPP有可能在短期内诱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在中期内诱发连锁的隐藏债务风险,并在长期内诱发系统的金融经济风险。为了限制PPP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PPP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作用,应该从完善PPP的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PPP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培养参与主体的市场契约精神、制定社会资本的进入退出机制等四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