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从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赣西南地区数十万群众,配合江西地方红军武装以及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工农红军,九次攻打吉安城,毛泽东诗词称之为"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是"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的总导演。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新闻创作,如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著、讲话、谈话、批语、按语、电报、书信等,形式非常丰富。他以“子任”的笔名,发表在1933年8月13日中央军委机关报《红星》第四版上的《吉安的占领》,是最早写的一篇战地通讯。吉安是江西西部重镇,地势险要。1930年2月至8月,红四、五、六军与中共赣西南特委曾调动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几次围攻吉安城。同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第九次攻打吉安,一举攻克。《吉安的占领》这篇战地通讯,是毛泽东同志1933年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排挤出红军领导岗位后,研究、总结红军攻打吉安八败一胜的经验教训,为《红星》报撰写的。稿  相似文献   

4.
王荣盛 《党史文苑》2023,(S1):17-19
<正>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吉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建立全国苏维埃红色区域构想;“九打吉安”,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吉安调查”;吉安地区军民连续三次投入反“围剿”战斗并取得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吉安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孕育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2):57-57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的伟大壮举,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它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毛泽东称为“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6.
刘勉玉 《世纪桥》2000,(6):47-49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在江西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曾山同志是第一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历任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对江西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其主要贡献是:成功地领导了官田暴动;指挥攻打吉安功绩卓著;最先提出按人口平分土地的正确主张;大力建设苏维埃,以人力物力保障反“围剿”战争;坚持游击战争,掩护红军长征,参与组建新四军.  相似文献   

7.
1930年9月28日毛泽东在“袁州会议”上确定了红一方面军的行动计划,抵制了当时立三中央要红军去攻打大城市的命令,而带领红军攻克吉安,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实力大大增强,为第一次反围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文林这个名字,对当今绝大多数人说来,是极为陌生的。然而,在30年代却是颇负盛名的。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著名的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1936年7月,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谈到:“1928年春天,由李文林和李韶九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江西的兴国和东固活跃起来。这个运动以吉安一带为根据地,这些游击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湘鄂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个根据地。其规模中央根据地第一,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红军近10万。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红军达8万之众,规模第二。从位置上看,绝大部分根据地建立在南方,北方仅陕甘1个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恰处南北根据地之中,形成了连接南北根据地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34年,由于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中央红军在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损失惨重,只能被迫撤离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处境之险,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未曾有过。但英勇的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实现胜利会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分不开的。它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这是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60年前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在这次征途上,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余里,胜利结束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众所周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不是事先的计划和安排,而是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决策,是毛泽东等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的结果。可以说,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60年后的今天,沿着选择“落脚点”的轨迹,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 一、黎平决议,准备创建川黔边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江西吉安的东固为中心,跨越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边界,是赣西苏区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论著中,这块根据地没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人们只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而不知当时被陈毅称为“东井冈”的东固根据地。特别是由于这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李文林在反“AB团”的斗争中遭到错杀,使这块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也被抹煞。  相似文献   

13.
吉安是通往井冈山的天然门户.1927年,毛泽东亲自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毛泽东首先选择了吉安.1929年10月下旬,中共赣西特委作出了“攻取吉安” 战略部署.为此,特委组织各县、区和红军司令部,党内成立行动委员会,广泛动员和组织城乡工农群众,配合红二、三、四团里应外合攻取吉安城.11月上旬,吉安各地组建了9个纵队5万余人的群众武装,日夜操练,准备战斗.赣西特委迁至吉安破头,由刘士奇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14.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15.
江西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源地。在这场伟大的苏维埃运动中,涌现出一批江西英杰,曾山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讲过:“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  相似文献   

16.
源自井冈山——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由来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是中国革 命实践的产物。井冈山斗争和万里 长征的伟大实践使这一思想初步确 立起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 立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当时由于国 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加之根据地人 口少,产粮少,部队生活非常艰苦, 正是有毛泽东的正确引导和坚持与 人民同甘苦,才使红色根据地由小 变大,逐渐形成燎原之势。特别是经 过长征的伟大实践,使毛泽东进一 步看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 折不回的革命精神。毛泽东第一次 使用“艰苦奋斗”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1936年12月,他在《中国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7.
方志敏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今年8月对日,是他诞辰ito周年。我们在庆祝新中国诞生50周年之际,更加怀念他曾为创建新中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缅怀他为开辟“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武装革命道路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毛泽东曾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视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  相似文献   

18.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19.
<正>小布誓师大会后,全军将士斗志高昂,同仇敌忾1930年,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迅速,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0万多人。这使李立三过高估计了形势,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1930年7月27日,红3军团乘虚攻占长沙。此后,红军回师江西,于10月4日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20.
程子华是与毛泽东认识比较早的一位山西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泽东,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后,程子华一直追随毛泽东。在毛泽东的眼里,程子华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政治工作水平,以及做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程子华,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成功。1930年6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时负伤,到上海治疗。1931年4月,从上海经汕头、潮州、闽西根据地,到达江西东固红军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