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中提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要经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客观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国际形势和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和不骄不躁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 ,要经得住执政的考验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大以后 ,新任总书记胡锦涛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意义深远。“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保芬 《工会论坛》2003,9(4):91-92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国钧 《理论前沿》2003,2(2):10-12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务必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脚踏实地,重在实践,居安思危,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党无论何时都应坚定理想信念.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牢记“两个务必”,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就了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和蓝图,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形势下“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重申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前夕关于“两个务必”的教导,要求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具有十分伟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不久,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重温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提高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 ,青年干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其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 ,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根本目标 ,坚持“两个务必” ,谦虚谨慎 ,艰苦奋斗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参政执政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与老区人民一起回顾了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他说,“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显然,在新世纪新阶段,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并结合新的形势坚持做到“两个务必”。重温并坚持“两个务必”,体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对于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坚持“两个务必”,是对党风建设历史经验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伯坡考察时,发表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丰富了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涵,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件。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朴素、勇敢、智慧的优秀品格著称于世。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闪耀着艰苦创业精神光辉的奋…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两个务必”,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肩负着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只有坚持“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的热潮中,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考察学习,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关头,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机遇…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以及党执政后的建设建树了伟大功绩。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其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和精神风貌,培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两个务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繁荣昌盛的精神保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党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坚持“两个务必”具有极端重要性、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当前,坚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务必”为主题、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锻造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我们全党同志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务必”是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路”逐步生成的历史过程。其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化初心使命之动力;“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坚定共产党人作风品质之毅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增强自身主动之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三个务必”以历史思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以创新思维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时代化发展;以战略思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主动;以底线思维激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党风建设必须保持“两个务必”,不保持就会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就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不保持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不保持就会失去拒腐防变的法宝。只有保持“两个务必”,才能从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20.
王洛亚 《工会论坛》2003,9(6):104-105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勤俭建国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艰苦奋斗精神具有了新的内涵,应该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