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全市上下落实“十二五规划”,着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召开的。俞正声同志代表第九届市委所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2.
李希 《党政论坛》2012,(10):4-6,1
李希的"准确把握形势任务着力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一文指出,今年5月份召开的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要求、总方针,我们思想上要深刻领会,行动上要有力贯彻。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书记作的《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对实现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瑜 《党政论坛》2012,(5):7-9,1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级党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党校、行政学院在全市贯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推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余庆 《党政论坛》2013,(9):13-16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没“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之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将以学爿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围绕大局,改革创新,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推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7,(7)
<正>5月22日,中共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李鸿忠同志代表中共天津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忠诚担当、创新竞进,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的报告。会议系统总结了天津过去五年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指明了理念先行、改革攻坚、开放先导的清晰路径,求真务实、催人  相似文献   

8.
余庆 《党政论坛》2012,(6):10-13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时期.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将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和开拓新空间.科学制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对于未来五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浩 《求知》2017,(10):10-12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后,滨海新区建交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所作的《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忠诚担当、创新竞进,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而奋斗》的报告精神,干部职工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级党校工作座谈会和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党校、行政学院在全市贯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推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主题。如何全面贯彻改革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李文增 《求知》2023,(5):42-45
<正>2023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导向,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实施“十项行动”。“十项行动”方案的第五项就是“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  相似文献   

12.
李希的学习‘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一文指出,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对十二五时期发展,市委强调要以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建设世界城市的上海,正在发挥世博后续效应,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和上海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上海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围绕落实“四个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10)
<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奋斗目标,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全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全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指明了方向,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津南区把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以市党代会精神为指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5月22日至27日,中共广东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和省委八届一次全会隆重召开。会议站在跨世纪发展的高度,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指示作了全面部署。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增创新优势,迈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把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对世纪的行动纲领,它明确了全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08,(11):1-1
沈红光的“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一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上海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围绕落实“四个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相似文献   

17.
李希 《党政论坛》2012,(4):4-6,1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上海“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九届市委十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干部队伍的能力素养至关重要.正声同志最近提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提升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能力的问题,为上海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证.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力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要求很高.而群众工作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把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善做群众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身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上海进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今后的五年,上海已确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道路.转型与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转型与创新也是当代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因而也成为各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刚 刚闭幕的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指出了新世纪开局头五年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对上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十五”期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全面估量我国加入WTO后上海面临的新形势 ,从整体上把握发展形势。这个时期上海面临的世界经济的特征是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世界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进入新一轮…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机遇。经过"起步、聚焦和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始建于1992年的张江高新区,如今已形成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一区十八园"发展格局。2013年张江示范区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总收入2.7万亿元、税收1986亿元、创汇601亿美元,地均经济产出名列国家级示范区前列。为了促使张江示范区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者,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的成功范例,就要不断地研究、建设适于张江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环境,以利于更好地激发张江示范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