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27):66-66
贺龙部队官兵大多是湘黔人,故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之说。贺龙的部队出白贵州,三个师长和许多官兵是贵州人,他们推动和支持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中立下不朽战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梅克保 《湘潮》2011,(12):12-13
廖汉生是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1911年11月14日,他出生于桑植县长瑞乡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家与贺龙家仅有一山之隔,敢为穷苦人打天下的贺龙,很早就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他的父亲廖茂才是湘西才子,思想倾向革命,后来加入贺龙部队。  相似文献   

3.
贺龙部队是起义的主力 南昌起义部队来自多方面,但贺龙任军长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后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是起义的主力。  相似文献   

4.
贺龙部队官兵大多是湘黔人,故有三千子弟兵,八百贵州人之说。贺龙的部队出自贵州,三个师长和许多官兵是贵州人,他们推动和支持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中立下不朽战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贺锦斋是湘鄂边革命武装创建人。1901年生,湖南桑植人,是贺龙的堂弟。1919年入贺龙部当卫士,由于作战勇敢,由士兵逐级递升至团长。1926年5月,贺龙响应广东革命政府的号召,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贺锦斋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团长、代理旅长,指挥所部参加了澧县、斗湖堤、武胜关、逍遥镇等战斗,屡建战功。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重大历史关头,贺锦斋跟随贺龙坚定地站在革命一边。他排除反动派的重重阻挠,毅然将部队从河南带到武汉。6月,我党把在汉口的工农革命武装编入贺龙的部队,使该部迅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任军长,贺…  相似文献   

6.
成国银 《党史文汇》2003,(11):37-38
战斗剧社原属红二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就属120师领导。贺龙很重视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认为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对部队士气影响很大,是部队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贺龙师长本人虽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很尊重知识分子,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连一些青年学生,也很受贺龙师长的珍视。剧社女同志和小同志较多,贺龙师长对这部分人特别关怀和照顾。有人风趣地说:“贺老总是战斗剧社的后台老板。”一1938年冬,120师由晋西开赴冀中。这次横跨晋冀两省的冬季远征,途中要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特别…  相似文献   

7.
正1926年夏,一日傍晚时分,在常德府平街衙门内,19岁的辰溪望乡人石玉湘见到了父亲石宝臣生前的结义兄弟、部队首长贺龙。此时,石玉湘正在常德明明中学读书。贺龙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率部进驻常德,准备参加北伐。贺龙像久别的亲人一样,向石玉湘问起他两个妈妈的生活、身体状况,又问起他读书学习的情况,石玉湘都一一作答。贺龙转身对副官长陈策(辰溪人,石玉湘父  相似文献   

8.
正1928年和1933年,是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难的两个年头。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历经三起三落,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的部队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深山小镇——因神兵暴动而闻名于湘鄂川黔4省边区的"神兵窝"。他采取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1931年到西安事变前夕,十七路军各部门几乎都先后建立了秘密党组织,其中时间最长、力量最强的是杨虎城的直属部队,特别是陕西省政府警卫团。警卫团建立了中共警卫团党委会,共产党员发展到200多人,后被人称为“共产党的干部仓库”。杨虎城一直和共产党人有着亲密的合作,并曾要求加入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和谢葆真的影响下,杨虎城的思想进步很快,他多次向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表示与共产党合作到底的坚定信念,并希望作“第二个贺龙”,要将自己的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杨、谢结婚后不久,杨即向党的皖北特委负责人魏野畴…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27年8月1日领导北伐部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时期.有许多革命志士仁人,来到洪湖西岸的监利开展武装斗争。最著名的革命英杰有邓中夏、贺龙、周逸群、关向应、段德吕、鲁易、柳直荀、许光达等20多人。其中贺龙、周逸群、鲁易三人之间革命关系鲜为人知。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是周逸群,周逸群的入党介绍人是鲁易。他们受党的派遣,先后都来到了监利,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党史界流行着南昌起义部队3万人之说和2万人之说。而两种说法,都包括蔡廷锴所指挥的第十师3个团的人数。其实,蔡廷锴及其部队并未参加南昌起义。贺龙曾回忆:“蔡廷锴有一个师,……在三十日、三十一日先后到达南昌,我们把他们  相似文献   

13.
贺龙在年轻时代就投身革命,他率部驻防彭水期间,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924年5月,彭水老百姓知道他的部队移防的消息,都忙乱起来.著名人士、学生、农民、商人等纷纷派出代表去见贺龙,再三挽留,舍不得他和部队离开.贺龙无比感动,但军命难违.见挽留不住,郁山镇各界和民众团体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欢送会.该镇镇长代表大家讲话.他列举了贺龙部队驻防彭水以来,清剿土匪,除暴安良,发展教育,修桥铺路,体察民情等种种功绩,最后说:"贺旅长不愧为军人的楷模.贺旅长的部队不愧为仁义之师,文明之师,彭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4.
“有盐同咸”,这句话是出自贺龙之口。当年,贺龙带领部队转战湘鄂崇山峻岭之中,由于敌人的封锁,指战员经常吃不到盐。一次,炊事员想方设法搞到手指头大小的一块盐巴,特地给贺龙炒了一碗辣子。贺龙发现菜中有盐后,便将菜倒进了大锅里,并说:“有盐同咸!”  相似文献   

15.
卢冬生是我军一位杰出的指挥员。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他长期跟随贺龙,南北转战,历展艰辛,几起几落,屡建奇功,成为贺龙的左膀右臂。就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就在党和人民期待地担负起更重责任时,没有牺牲在炮火纷飞的战场,却倒在了一个苏军败类的枪口下。南昌起义失败后,卢冬生随贺龙回湘西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建立同党中央的联系,卢冬生饱尝艰辛卢冬生,湖南湘潭人。1908年生。1925年到湘军当兵,后参加北伐。南昌暴动时,他在陈赓的警卫营当警卫员。此前曾在贺龙身边当过勤务兵。卢冬生聪明机警,很招人喜爱。南昌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16.
贺龙领导的西北支前刘秉荣严峻的形势1947年春,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当时,蒋胡匪军在西北部队共32万人,用于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即达25万。同时,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榆林邓宝珊等敌军也从西面、北面向陕甘宁边区发起了疯狂攻击。西北敌军...  相似文献   

17.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2):35-39
勇夺“汉阳造”,当上了班长 1930年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  相似文献   

18.
戴楚洲 《湘潮》2023,(2):43-44
<正>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2年10月,贺龙和关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贺龙与薛明的婚恋故事权延赤贺龙为林彪抱不平,竟引出对薛明的恋情贺龙来到延安不久,由于感情不合,与骞先任离婚了。延安的一些热心人便忙着为贺龙当起红娘来。无奈,贺龙热情不高,一时还不想再找。一天,西北局和联防军司令部的几个首长在一起议事,一下子谈到了林彪...  相似文献   

20.
尚立昆 《湘潮》2014,(8):51-55
贺龙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平生却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是下棋,一是钓鱼,尤其又以嗜好钓鱼为人们津津乐道。大江南北,到处都有他垂钓的身影,都留下了他钓鱼的足迹。 第一根钓竿收获父亲钓鱼绝技 贺龙出身寒微,全家11口人仅有两亩稻田和一卣多旱地,生活极端困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