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1世纪,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营造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对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具有根本性作用。为此,北京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的部分委员与从事科技中介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围绕北京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什么是科技中介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谈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们并不陌生,但一说起“科技中介”,大多数人就未必能说清楚。其实,会计师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提高知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但是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进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亟待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价值、条件、体系和趋势四个方面着手构建.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业以较高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态承载要求,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更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但也存在高端化、集聚化水平相对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海曙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海曙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据的概念界定和划分范畴,选取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与客运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8大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剖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导向,提出了海曙区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大连产业结构高级化,是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以新技术、新兴产业、新产品为牵动,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疆目前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服务业层次较低,为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新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虽然起步晚,但爆发力强。尤其是近几年的工业化建设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工业园区和边境贸易口岸的建立和开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城市化步伐整体提速,为加快发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大国之间军事对抗和政治对立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竞相采用最新科学技术,许多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很快地从军事部门转移到经济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一大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中介业的主流向市场中介业延伸,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智力特征的服务产业。二战后,美、法、德、日等国家都把“发展科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各国为提升科技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大都依托中介组织在科技与经济、政府与科技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渠道。中介业由此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特点。特点之一: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共同做法是通过立法政策导向,推动、引导中介服务机构关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在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7.
王栋 《岭南学刊》2010,(5):89-92
湛江要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必须走"科技兴市"之路。湛江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快农业技术革新,促进服务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力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使湛江成为粤西地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基地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8,(20)
正近年来,江苏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提高传统服务业质量结合起来,以全面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作为发展目标,一方面完成了第三产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逐渐实现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升级。在重点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基础上,强调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向现代服务的转型和提升,形成了支持性行业不断优化、新兴行业持续增长的产业新格局。金融发展为产业支柱,现代物流增效明显,科技服务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居于全国前列,文化产  相似文献   

9.
吴坚 《今日浙江》2011,(3):48-49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大背景下,招工问题成为长三角共同的难题。有关专家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长三角地区,现在必然要向高新技术业、高档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转变。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海曙将围绕构筑宁渡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战略定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现代工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但目前的产业人才队伍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承载能力不强。海曙传统商贸业比较发达,但现代服务业刚处崛起之中,发展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仍比较缺乏。海曙都市工业高附加值、高科技企业不多。科技研发机构缺乏,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相对滞后,相应的高新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较为短缺。整个产业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吸纳能力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2006,(4):F0004-F0004
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辐射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把观念更新放在首要位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大力推广应用包括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和落后技术,力争在“两型湖区”生态建设上率先突破,在学习借鉴沿海新区经验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风险创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我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要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大力推进风险创业。文章站在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这一高度,就高新技术优势行业赶超问题探讨了推进风险创业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伟 《重庆行政》2008,(6):75-77
一、重庆北部新区与保税港区的新定位结合中央对重庆的战略部署,综合考虑重庆发展阶段特征,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和两路一寸滩保税港区的战略定位要在发展内涵上突出自主创新,在发展方向上紧扣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和现代服务业,在功能作用上重点体现创新引领、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和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成为带动重庆发展的"核心、高地、平台"。  相似文献   

15.
王静  谷慧玲 《人民论坛》2012,(11):176-177
现代产业演进的规律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制造业大省,要强化优势产业支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瓶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该文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产业发展的主体,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适应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大我市工业布局调整力度,抢抓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盘活工业企业主城区存量资产,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型产业,积极带动产业升级,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都市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现就加快都市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关注高学历女性,一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体力上虽不及男性、但在智力上可以与男性并驾齐驱的女性创造了越来越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李涛 《今日浙江》2011,(9):44-45
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从产业层面讲就是要以低碳为导向,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企业层面讲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低碳为先导的技术创新,实现低碳生产经营。显然,无论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还是低碳生产经营的实现,都要以低碳取向的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正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瞄定发展目标,围绕打造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重点产业投资,夯实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