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梁志文 《法学》2014,(6):32-41
版权法以文字作品为模型,导致摄影作品的独创性和保护范围存在界定困难。摄影作品独创性的判定常常从照片(表达)出发,以拍摄过程中的创作性选择为替代标准,但拍摄技术本身并不构成独创性,而是体现为运用拍摄技术所实现的照片效果。精确再现被拍摄对象的照片应具有独创性,但被拍摄对象为平面艺术作品的除外。版权不保护摄影作品的被拍摄对象,因为它是不受版权保护的事实。主题创作型、再现型和抓拍型照片的独创性各不相同,其保护范围也应有所区分。依此,我国《著作权法》有必要对摄影作品予以重新定义,但没有必要移植非独创性照片的双层保护制度。此外,我国法院还有必要提高摄影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类似电影作品录像制品与MTV的法律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震 《中国司法》2007,(6):95-96
类似电影作品,即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由多人共同创作,以拍摄电影的方式及步骤制作而成的电视片或录像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电视片或录像片都属于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例如复制性地录制他人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活动而制作的电视片或录像片  相似文献   

3.
孙艳 《人民司法》2021,(7):59-61
原告全景视觉公司是涉案摄影作品的作者,该作品以折卷后的人民币作为拍摄主题。被告富甲天下公司未经原告许可,在其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使用了被诉侵权图片。经比对,被诉侵权图片与全景视觉公司主张权利的图片内容一致。  相似文献   

4.
照相底片版权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像摄影室(摄影师)对其为顾客拍摄的照片主张版权,这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下面仅就人像摄影室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摄影作品的特点 我国版权法第3条将摄影作品列为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马骋 《检察风云》2022,(3):90-91
早期的摄影家努力向绘画靠拢,竭尽全力模仿绘画,以期跨进艺术殿堂的大门.19世纪的摄影师几乎是按照绘画的方式在工作,不仅主题取材自宗教、历史和文学作品等,同样的素材,拍摄绘画性摄影作品之前还要画草图、做道具、请模特等.拍摄完成后,要在暗房中进行复杂的照片拼接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雷献禾 《中国监察》2010,(11):62-63
20年前,吉林省电视台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纪检工作的12集电视连续剧《纪委书记》,我荣幸地参与其中,担任摄影工作。在摄制过程中,对纪检工作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其后,我拍摄了多部反腐打黑作品,对纪检工作也多有涉及,但真正近距离接继还是这一次,作为导演参与到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摄制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著作权法下,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是否或如何覆盖非连续画面内容,并不十分清楚。实务中,如何看待视听作品所含内容对视听作品独创性和权利归属的影响,也一直存在争议。决策者应当接受画面与内容二分思路指引,消除视听作品著作权规则的模糊性。在二分思路下,视听作品独创性体现在画面制作的三个环节,即过程事件的可视化、连续画面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视听作品著作权保护限于连续画面本身。非画面内容应按照传统作品类型分别予以保护。内容贡献者如果没有参与上述任一画面制作环节,则没有对视听作品的独创性做出贡献,也不影响视听作品的权利归属。二分思路可以很好地解释复杂的网络游戏画面著作权争议,展现了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燕雨生于1998年拍摄了名为《黄金搭档》的摄影作品一幅。此作品在“迈向新世纪的北京龙卡杯摄影大奖赛”上获得优秀奖并由大赛组织者印成纪念册予以发行,作者署名为:燕雨生。2000年9月,燕雨生发现该幅摄影作品被用于一则宣传广告,大量放置于北京街头候车亭的广告灯箱中。燕雨生遂请北京市公证处对此情况进行了公证。根据公证书记载:2001年1月10日及2001年2月5日两次对北京市部分公路沿线的灯箱广  相似文献   

9.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Gore)于2006年拍摄并制作了环保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难以忽视的真相》)。以往纪录片为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介入画面。而《真相》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戈尔作为见证者与解说者直接参与拍摄,主导着整部影片。这种解说者的介入从三个方面增强了影片真实性:事实更权威化,故事的叙述更独特,论说的角度更多样。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5,(6):8
这组名为《时间碎片》的作品,来自纽约摄影师Richard Silver,画面中的建筑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城市地标。与普通风景照不同的是,他通过拍摄36张同一建筑在不同时间段的照片后再将它们结合起来。于是我们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同时看到白天与夜晚,看到这些建筑在不同光线下的样子,以及每个时间段前去参观的游人。他的作品画面没有语言,没有动态,却向观者描绘了一整天在这个地方所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张爱东 《山东审判》2004,20(1):88-91
一、案情简介 原告为一摄影爱好者,具备比较高的摄影水平, 其摄影作品曾多次参加比赛,获得过不同级别的奖项 和奖励。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告为日照 某茶叶公司,有自己的茶厂。被告为了宣传自己的产 品,委托原告为其拍摄茶场及加工茶叶过程的宣传照 片。原告接受委托,来到茶厂实地拍摄了8张照片, 包括茶场风景照、加工茶叶等,原告冲洗后给付被告 5张。当时被告未使用,双方对该摄影作品如何使 用、使用报酬等未作约定。之后原告发现被告将其中 一张茶园风光照片用于被告的宣传画册,该照片体现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电影《马路天使》在上海公映引起社 会轰动,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60 年后,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电影《马路天使》 著作权纠纷案,原告为该片已故编导袁牧之的亲属,被告涉及电影《天涯歌女》的拍摄单位及有关个人。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我迷上了摄影,每到节假日便背起相机拍遍摄影打卡地,拍回的照片与摄友们拍的大同小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原湖南省摄协主席蒋志舟拍摄的一组花瑶族纪实摄影作品,那些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才是我想要用摄影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同游”享誉海内外在京城胡同里长大,从小便酷爱摄影的徐勇,以北京的胡同为题材拍摄的系列作品,以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引起了国内外同仁的关注。在京城沉寂了千年的胡同,也在国内外各种媒体的关注中得以升值。而民俗摄  相似文献   

15.
《人民司法》2005,(3):11-13
一、问题的提出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适用法定许可,是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新增的内容。著作权法对教科书所使用作品的类型及使用的数量、程度都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教科书这个概念没有作出相应的解释,这给司法适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摄影作品著作权纠纷案,原告丁某指控某出版社和某市教育局未经许可,擅自在其出版发行的乡土教材中使用原告拍摄的一帧摄影作品,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被告某出版社认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江苏靖江市马桥乡的农民刘汉坤聘请瓦工刘祖庚在自己的住房顶端建造了名为“龙游凤舞”的立体造型美术作品(即雕塑作品),并签订合约。合约中规定:该雕塑作品由刘汉坤构思设计,建材、用具、模板等物也均由刘汉坤负责;刘祖庚必须按刘汉坤要求的质量和式样进行施工,随时服从指导、修改;并还约定该作品的著作权归刘汉坤所有。1993年3月,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下称“文采公司”)、常州电视台(下称“常州台”)及宁、镇、扬、通、苏、锡等七个城市的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扬子江沿岸投资环境博览》(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刑警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公安艺术摄影、刑事摄影培训班在云南边陲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结束。来自福建、新疆、内蒙、四川、广西、辽宁、陕西、云南等省市区的40多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培训班邀请了国内摄影界的专家、学者授课,许多学员不畏辛苦,爬山涉水,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中拍摄作品。通过学习培训,这些来自公安第一线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案情原告杨建南诉称,2002年7月5日,范伟鸿、陈锦白、陈振海三被告将原告拍摄的发表在《今日华安》周刊上的两幅摄影作品刊登在《闽南日报》上,使人误认原告剽窃了他人作品,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后经原告多番交涉,2002年8月16日,在《闽南日报》B2版上,被告陈锦白、陈振海所在单位即华安县委报道组更正,称2002年7月5日《闽南日报》上组照的作者应加上原告名字。但这一更正同样给原告带来了不良后果,使人误认原告在《今日华安》上发  相似文献   

19.
以现有影视剧为基础制作扩编、新编或续编影视剧,符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扶持版权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点作品的创作"的精神.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市场上涌现出一系列新编影视剧,这种现象为著作权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在专题探讨将单集影视剧扩编成电视连续剧、对旧版影视剧重新拍摄成新版以及对现有影视剧续拍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应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公安实践工作中,民警使用手机作为一些证据固定的工具。本文以手印物证为拍摄客体,运用数码相机、文检仪、物证检验仪、扫描仪及四种不同品牌型号手机,进行拍摄比较,并运用华为P9手机拍摄四种材质客体上显现出的手印。手机拍摄效果略逊于数码相机等方法,但手机拍摄提取的手印完整、清晰、不变形、可以达到鉴定要求。运用手机拍摄手印物证,需要注意相关问题。发挥手机轻便灵活、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可以作为数码相机等拍摄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