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创新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群众工作方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要实现信访观念的创新,树立为民观念、畅通信访渠道;要实现信访体制的创新,建立“大信访”、完善“责任制”;要实现工作机制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完善信访功能;要实现信访方法的创新,注重情理兼顾、突出依法办访。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信访制度存在体制不顺、机构庞杂、功能错位、程序缺失等缺陷,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效。为此,文章指出,作为信访制度一部分的人大信访制度更应发挥依法监督的实效,建立领导接待来访制度,建立倾听民意制度,建立重要信访个案交办制度。  相似文献   

3.
处理好群众信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重要工作,是稳定社会基础的重头戏,纾解信访扣结、构建基层和谐刻不容缓。2006年义乌市信访工作呈现“三下降、一好转”的良好局面,即信访总量下降,进京赴省批次下降,非正常访与接待集体信访批次和总量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义乌市整合社会力量,构建“信访大调解”机制,从实践的角度回应了理论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奇  韩凤丽 《唯实》2010,(4):73-76
我国目前庞大的信访机构和对地方政府信访问题“一票否决”制度,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传统的信访理论经不起推敲,必须尽快取消各级信访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切实承担起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责,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并且在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机制,从而重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矛盾的突出,信访制度自身的缺陷也日益显现。改革信访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讨信访存在的困境及完善信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访机构是我国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当前信访机构收集民意面临着一些障碍:信访机构重叠,分工不明;信访机构责重权轻,监办乏力;信访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办事效率不高;信访职能错位,“人治”色彩浓厚;信访解决机制不完善。要消除这些障碍,充分发挥信访机构收集民意职能,需着重加强五方面工作:领导干邯转变僵化维稳观;理顺各信访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大信访”体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坚持法治原则,实现信访的法制化、有序化;拓宽信访渠道。  相似文献   

7.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信访案件都是涉法涉诉案件。涉法涉诉上访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访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其实质和特点表现在社会系统、政府及其政策、领导干部及其体制、信访机制等多方面。信访问题的预警系统是治理信访问题的机制设置,是社会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问题预警系统的设置要遵循科学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建立与信访系统预警机制相适应的辅助预警机制来配合。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解决中国特色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还要通过政府各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工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协同,才能共同构筑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
姜明安 《前线》2016,(7):40-44
本文研究供给侧改革与信访立法的关系,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供给侧改革对信访立法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或者说供给侧改革导致了或将可能导致哪些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规范,引发了或将可能引发哪些社会关系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调整。其二,信访立法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制度供给,其本身应该进行怎样的结构性改革。文章根据我国信访制度供给侧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弊端,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对信访的需求,从扩大信访立法调整的范围、改革信访体制与确立信访制度的基本原则、重构信访机构与信访程序、改进信访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应通过立法推进信访制度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目前愈演愈烈的个人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访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一状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将党委、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访机构整体移交给人大,使各级信访机构成为人大的工作机构,依托人大职能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问责制是和谐社会下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问责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对决策信息存在着高度垄断,问责主体的缺失,行政长官的零问责导致的行政权力膨胀,以及问责程序缺乏可操作性,问责外部缺乏明显的制度保障等等都是政府问责制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孟庆仁 《理论学刊》2005,4(11):8-12
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这个矛盾系统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发展着的超巨型的矛盾体系。社会矛盾体系是一个在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基础上,诸多社会矛盾生成和分化着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社会矛盾系统又是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外部矛盾的统一体。社会内部矛盾结构是在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和非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着的有机系统,社会外部矛盾结构是社会形态的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关系;二者又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研究永无止境。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信访制度的道路,寻求信访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所遇困难的根源,对当前信访制度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实际上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以社会资本为基础并适应社会资本发展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之矛盾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薄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日渐突出、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等方面问题仍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鉴此,现阶段也就有必要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化解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物质基础;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起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安全网;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广泛开展平安建设,以便形成化解不和谐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有利于团结、动员和组织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有利于坚实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为此,必须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完善创新矛盾化解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革与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增强领导社会管理能力;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确实出现了表面或虚假的对立和分离。但是,如果揭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虚假对立,我们会发现这仅是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以及应用过程中的不恰当所造成的社会现实后果与人文的现实对立所造成的一种后续反映和结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已成为当前各级地方政府的迫切愿望。社会稳定不等于没有社会矛盾,而是要正视与化解矛盾,创建民主、公平、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应当"协作创稳",着力于主动创稳、内化疏导、责任服务、精细规划和动态平衡,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重视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不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社会公正与文明进步程度的基本指标。目前我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着低保对象的核定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最低生活保障线单一,救助倾斜不够和低保覆盖面窄等问题。为此,要更新对残疾人救助理念,实现救助社会化,提供综合性救助和完善分类救助,提高对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标准,以残疾人保障与残疾人服务为重点,推进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