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7)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有效保护文化遗址的措施之一,其结合了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基本实现了遗址保护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作为大连地区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小珠山文化,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兼顾学术研究、教育宣传和文化普及等价值的方针下,应借鉴其他地区考古遗址公园的经验进一步协调该遗址与周围环境、居民生活的关系,加强遗址社会教育功能宣传,优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管理,以期对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牛河梁遗址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顾苏宁 《民主》2010,(3):41-43
<正>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古发现,早在35万年前,已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在6000年前先民们聚族而居,已有了聚落遗址。春秋时期已有了城址,三国鼎立时期,孙吴大帝立都建业,南京第一次成为京城,在之后的一千八百年中,南京先后成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南  相似文献   

5.
大明官是盛唐时期的产物,是东亚乃至世界官城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群,它的建筑基本反映了<周礼>关于王官建制的理念.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遗址的保护问题即被纳入西安城市规划,受到一定的重视.近年来,大明官遗址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立足遗址的历史内涵,以文物法为依据,以保护遗址为基础,造福当地,改善城市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6.
大约100年前,从殷墟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被偶然发现了。“一片甲骨惊天下”,以寻找甲骨文开始的殷墟发掘,将我国有据可查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以前,使传说中的商代成为信史。世界为之震惊,并引出了一场史学界的大变革。从此,“小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名便在考古学家的手上:走进了历史教科书,也走向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郭旭东  刘志伟 《民主》2010,(5):33-36
公元1899年,河南省安阳市郊的那条古老的洹水近旁,蕞尔一邑的小屯村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学术界的瞩目:甲骨文字出土了!连同稍后发现的殷墟遗址,作为华夏文明最有力的佐证之一,载入了世界文明之林。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8,(24)
唐大明宫这一史上最大的皇家宫殿群,曾经是世界文明的制高点,这片遗址的保护一直备受各界关注。5月20日,罗哲文、黄景略、徐苹芳、张忠培、刘庆柱、张锦秋、郭旃、安家瑶、陈同滨、张廷皓、傅清远、侯卫东、王立平、龚国强等中国文物界顶级专家齐聚首都,参加了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纲研讨会,就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纲展开讨论。据了解,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将聘请由张锦秋、安家瑶等六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为  相似文献   

9.
日本广岛市原子弹爆炸遗址于1996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申遗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与广岛原爆遗址同为二战时期重要历史遗迹,对于警示世人珍爱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七三一部队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2010年确立了从国家层面推进七三一部队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目前已具备申遗基本要素,但整体条件距离国际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本文旨在对广岛原爆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历程进行分析,从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七三一”遗址的保护利用及中遗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少走弯路、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10.
五十多年前,甘肃河西走廊北部居延一带沙漠里出土一万余枚汉代木简,轰动了世界。当时这批汉简与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一起,被人们称作本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不料,近十年来甘肃文物工作队的考古人员又发掘出二万三千余枚汉简,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更大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使用文字的历史有多长?专家们对西安原始社会遗址新近出土的一批早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这个历史至少应上溯到4500—5000年前, 比过去认定的中国文字的历史要早1200—1700年。这一看法,首先是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镐京考古队长郑洪春和考古工作者穆海亭合写的一篇关于西安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研究的论文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陈广明 《民主》2011,(4):44-46
山西大同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北魏建都(当时称平城)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大同现仍保存着丰厚的古都历史文化遗存,体现着皇城气象。有体现北魏宫城文化的平城遗址:有体现北魏礼制文化的明堂遗址:有体现北魏皇帝皇后陵寝文化的北魏金陵、方山文明太后陵;  相似文献   

13.
王朴  卜云 《瞭望》1989,(29)
说来惭愧,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七大古都,一般的城市只有几个博物馆,首都北京1000万人口,也只有十几个博物馆,与他们的历史地位太不相称了。七大古都有鉴于此,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在西安,国家拨款一亿多,兴建现代化的综合性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于明年建成开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各地更多的是开发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有的古建、遗址,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给七大古都增辉添彩。再现地下遗址面貌——殷墟博物苑  相似文献   

14.
桂娟 《瞭望》2006,(29)
殷墟已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文化遗产,商代遗迹和甲骨、青铜器在保护展示中“亮相”7月13日,在立陶宛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消息,著名的甲骨文发现地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表示,申遗以来,文物部门已在破解保护与展示土遗迹的难题上作了种种尝试,努力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完整、真实的殷墟。  相似文献   

15.
冯国  边江 《瞭望》2004,(28)
今年5月,陕西周原考古发现大型西周墓地,被考古界称为“堪与发现殷墟相比肩的重大考古成果”。 周原考古历来为世所关注,2004年初夏周公庙遗址考古获得重大发现,一处由两墓道、三墓道与四墓道等形制的墓葬组成的大型墓葬群、1500余米长的大型夯土城墙、760余片甲骨和六处大型建筑基址的“集体出世”,使人们对此地的关注程度再次升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以  相似文献   

16.
李江 《瞭望》1992,(36)
河南安阳,因殷墟遗址和大量出土的甲骨文而名噪海内外。然而,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内陆的这座中原城市的经济发展,步伐却显得缓慢。 如何改换旧貌?安阳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1990年,一项大胆的举动——“千村百万工程”破土而出,它牵动了安阳480万人民的心,得到了河南省  相似文献   

17.
双瑞  芦瑞  温小娟 《瞭望》2020,(2):34-35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甲骨文迎来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速布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少林功夫、豫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曾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中原大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踏上新征程。近年来,河南深挖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推动一批文化项目“走出去”,古老而现代的中原故事、中国风采越来越吸引世界目光光。  相似文献   

18.
巩文 《瞭望》2001,(36)
考古学是一门19世纪兴起于欧洲的崭新学科,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传入中国后与传统的金石学相结合,以1928年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为标志,诞生了中国考古学。20世纪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从发生、发展到走向辉煌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间,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古人类遗址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遗址考古被认为是2003年考古发现的两大收获  相似文献   

20.
佘宏明 《民主》2012,(4):38-39,58
东关街是一条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街,它因运河而繁荣,因盐商而兴旺。要想品读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请你走进扬州东关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