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非渗透性光滑表面上的汗潜指印显现,传统的是使用粉末显现法、"502"熏显法和短波紫外线照相法等方法显现和提取,这些方法都是有损或准无损检验方法。环形闪光灯作为一种照相光源,既有闪光灯的特点,又有环形灯的特性,用它照明拍摄非渗透性光滑表面的汗潜指印是一种光学显现法,也是一种无损检验方法,在显现和提取过程中是一种首选方法。实验证实,利用环形闪光灯照明拍摄汗潜指印,可以获得其他光源无法得到的显现效果。根据环形闪光灯显现汗潜指印的原理,它同样也适用于遗留在非渗透性光滑表面上其他较小痕迹物证的显现和提取,这对基层刑事现场勘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闪光灯是一种最常见的摄影光源,但是在痕迹物证拍摄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得到应用。无线引闪器可以把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单独使用,实现闪光灯的掠入射照明和侧光照明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闪光灯的实用性。实验证实:与足迹灯相比,采用闪光灯照明配光,不仅可以在黑暗环境下,而且能够在明亮环境下对平面灰尘足迹和立体沙土足迹进行显现和拍摄,效果良好。因此,闪光灯在痕迹物证的拍摄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场勘查中,需要对许多痕迹物证进行现场拍摄,闪光灯由于便于携带而在现场物证摄影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总结出闪光灯在现场不同痕迹物证上的应用的拍摄方法与规律.从使用闪光灯进行痕迹物证摄影方面的应用入手,使闪光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进行打光,从而发现手印在浅色塑料上拍摄最佳的打光方法,得到最好的拍摄效果。  相似文献   

4.
闪光灯具有携带方便,光照强度高等特点,但作为物证照相光源,易出现强烈光点,影响物证照片质量,本文介绍几种改变光源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波段光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照相工作中,多波段光源在拍摄现场痕迹物证及潜在指纹等方面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6.
数码照相所具有的观察图像的直观性、图像处理的方便性、图像传输的方便快捷性、图像保存的长期性、拍摄痕迹物证的简便性等特点,给刑事照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刑事技术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场足迹是现场的常见的重要物证,利用拍照技术记录现场足迹是足迹提取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单侧光配光拍照方法,对一些残缺、比较模糊的现场足迹的拍摄存在一定的局限,而运用无线双闪光灯配光拍摄现场足迹可以取得更清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现场照相工作中,一些常见痕迹物证的无损提取在可见光照条件下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大量照相实验表明,使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客体痕迹拍摄提取,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刑事照相中在遇到光线不足和无法解决辅助光的情况下,巧妙利用普通平面镜拍摄痕迹物证,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紫外反射照相还是紫外光谱成像,其对案发现场的痕迹、物品等物证类检材进行快速成像、无损提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用于物证检验领域的紫外光成像技术的研究,最早涉及的是紫外照相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世界领先优势。其后,随着全波段CCD照相系统的问世,紫外照相被逐渐推向新的高潮。再后,为了突破全波段CCD照相系统的局限,一些研究者转向探索紫外光谱成像技术在物证检验领域中的应用问题。2009年至今,紫外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物证检验领域的研究涉及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等多方面,并取得了一批成果。未来相关研究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首次用长余辉材料Rt-8c粉显现指纹,基本消除承痕体光学背景干扰。测定了Rt-8c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用长余辉材料Rt-8c粉末显现人民币上的新鲜皮脂腺潜指纹,然后用日光灯激发,指纹于暗室中发出黄绿色荧光。用照相法提取指纹,有效地去除了承痕体光学背景干扰,获得了细节清晰的指纹图像。初步实验表明长余辉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指纹显现试剂,可望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光技术的应用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极为广泛,无论是现场勘查,还是物证检验,光的检测是例行的第一步,它具有灵敏度高,不损害检材的特点.作为可提供多个波段光选择的多波段光源,集合了物证检验所需的多个光源之优势,能适应不同现场痕迹物证的寻找、采取及各种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刑事照相是依法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犯罪侦查技术工作。刑事照片在法庭审理中作为证据已经广泛使用。搞清楚刑事照片的证据类别,并且按照不同证据类别的具体要求进行刑事照相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场照相是一项侦查工作,也是一种诉讼活动,必须要有证据意识,并拓展现场照相在诉讼工作中的取证能力。我们提倡的是“有备而拍”;在拍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和充实原来的拍摄计划;现场照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拍摄要循序渐进;要重视现场照相的编排、制卷工作,采取多样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物证技术科学的继续发展应当立足于对其理性因素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其非理性因素的克服。物证技术理性的三大构成,即证明方式变革、基础理论的发展、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物证信息调控理论提出的基础。这种理论可用以分析物证技术在现场勘查的认知模式、操作程式及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进而为克服这些非理性因素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技术侦察中应用数字图像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像技术与传统图像技术比较有许多长处,应用于秘密照相取证、秘密录像取证及电子监控取证等技术侦察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查控犯罪效率。应用中应保证正确性、有效性,提高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物质交换理论、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和同一认定理论共同构成了物证技术的基础理论。其中,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是物质交换理论在刑事犯罪证据领域的延伸,而同一认定理论则是物质交换理论与信息交换与转移理论在物证技术领域内的体现。这三种理论同时又构筑了两种证明方式,即直接证明方式和间接证明方式。深入理解这三种理论及其构建出的两种证明方式,不仅会使我们对物证技术有明晰的逻辑认识,也会对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结构虽然在根本上保障了实体公正的实现 ,但刑事证据规则在功能上有效防止了控辩对抗可能引发的控辩“纠缠” ,其本质在于追求效率价值 ,核心在于禁止提出带有更大虚伪性的证据 ,是实体性规则也是可出示规则。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结构因较强的职权干预保证了较高的诉讼效率 ,刑事证据规则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吸收 ,当务之急首先是完善交叉询问、举证责任等有关证据运用的程序规则以及确立带有根本意义的自由心证原则 ,刑事证据规则除已有的规定以外 ,应主要增补排除传闻证据规则。超前制定完善的证据法典从刑事诉讼结构发展角度讲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有关摄影作品侵权案件屡见报端 ,由于摄影作品的特殊性 ,极容易与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新闻作品发生竞合。本文试从摄影作品的含义、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入手 ,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对摄影作品的相关规定 ,分别对职务摄影作品、委托摄影作品、新闻摄影作品著作权归属进行具体分析 ,最终提出我国对摄影作品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