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改革     
《党课》2013,(10):30-33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据。与2012年预算执行数相比,今年中央本级预算“三公经费”减少1.26亿元,切实将李克强总理承诺的“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在舆论高度关注和公众热切期盼中,终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公开“三公”经费既是社会的期吩,民众的心愿,当然也应该是权力部门“清洗”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三公”经费的公开,可以说让一些部门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力图让“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10):18-19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政府机关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相关数据显示,政府机关“三公”经费公布三年来,各级各类政府机关的“三公”经费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今年已有北京、四川、河南3省(市)公布了“三公”经费,另有11省份宣布今年将公布“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5.
3月19日,四川省53个省级部门“三公”经费2011年决算和2012年预算情况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同步向社会公开。据了解,这是我省首次晒出省本级“三公”经费账本,同时使四川成为继北京后第二个对外公布部门“三公”经费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国情     
温家宝:解决不好腐败会“人亡政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对于民众关注的腐败滋生点——“三公”问题,会议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实行零增长。目前,已有98个中央部门和部分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但是,全国范围内“三公”经费的具体数字,却一直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7.
曹睿 《先锋队》2014,(8):41-42
由平顺县纪委牵头,协调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成立“三公经费”联合专项检查组,从6月9日开始,对全县各单位2013年以来“三公经费”等支出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组采用单位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审核与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以2013年1月份以来,各单位“三公经费”等支出是否真实、  相似文献   

8.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费用。“三公”经费原本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却关系剑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公”经费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目前“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情况反射出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中存住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廉政动态·     
《党的建设》2014,(5):32-34
今年中央“三公”经费预算71.51亿元,较去年预算降10.3%中央带头过“紧日子”财政部近日公开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2014年中央本级“i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这一数据与去年执行数略有下降,比去年年初预算减少8.18亿元.下降10.3%。  相似文献   

10.
财经     
去年中央“三公”比预算省10.2% 财政部4月18日向社会公开了中央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4年预算安排情况。去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执行数比去年初预算节省了10.2%。  相似文献   

11.
“三公”经费占据着国家财政支出的很大比例,因增长迅速且缺乏透明度,时常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而频出的相关新闻、数据以及“三公”经费挥霍黑幕,更加剧了人们对公共财政浪费和腐败现象滋生的忧虑。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2):34-34
以往在7月份才跟随部门决算面世的“三公”经费预算今年首度和部门预算同步公开,80多家中央部委在各自网站上晒了“三公”预算。总体而言,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69亿元,比去年实际花销减少了1.26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0.2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0.33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0.64亿元。  相似文献   

13.
观点     
《廉政瞭望》2012,(16):10-10
党报提“三公”公开后的四点期待 截至7月24日,已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去年决算和“三公”经费情况。《人民日报》刊文称,人们对“三公”公开有更多期待:“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标准不明,导致一些部门花钱超支;统计没有统一口径,公众无从监督;期待进一步明晰概念、明确标准。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大,期待建立互动机制,回应疑惑。规范是公开的目的,期待建立针对具体人的约束问责机制,公布典型案例。地方接待任务繁重,期待其如实公开,加以跟进。  相似文献   

14.
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一个仅拥有9个村1个社区、两万多人口的小镇,在乡镇分类中,因地势偏远、经济薄弱,被划分为三类乡镇,当多数地区的“三公”经费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时,这个贫困小镇早已悄悄把“三公”经费明细填写在镇政府的信息公开栏上了。  相似文献   

15.
机关消费标准及时量化,有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去年以来,中央部门纷纷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今年的审计报告揭示,由于“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尚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造成了公众的一些误读。因此,要落实好机关事务经费管理,前提是有关部门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三公”,即中国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项费用之简称。民众急切地期盼着“三公”能够真正的公开透明,但是中央政府各部委却以种种理由推诿,即便公布出来的账目也是让人一头雾水,而除少数几个省市外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何时能够公布其“三公”则不得而知。“三公”支出比例之高就是中国行政成本位列为世界最高之行列的一个重要表现。治理“三公”问题,除了具体技术、规范等改进外,根本的出路在于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意义的民主财政。  相似文献   

17.
温玉顺 《党课》2011,(18):24-27
近期,已有80多家中央单位“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与以前的信息不透明相比,这让人们多多少少看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不公开不知道,一公开吓一跳。在已公开的“三公”费用中,公车费用竟占了六成以上,喊了多少年的公车改革几乎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者注意到,在已公布的中央机关“三公”经费中,一些部门的“三公”消费数据仍在增加。而在许多地方,“说归说,做归做”还是一种普遍情形。  相似文献   

19.
在翘首等待半年后,第一笔“三公”消费清单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  相似文献   

20.
李迎九  郑世勇 《先锋队》2014,(10):49-50
为坚决杜绝各乡镇、各单位违规使用“三公经费”和私设“小金库”,近日,山阴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财政局、审计局组成两个检查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检查“三公经费”及清理“小金库”活动。此次活动重点清理检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