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捷报:上半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超过386亿元,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心跳的数字,这意味着“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将提前两年实现。从2002年提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柳州人蹙紧眉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终于向世人展露开怀一笑。这一笑,苦尽甘来;这一笑,雄姿英发。  相似文献   

2.
广西工业重镇,柳州,2005年大写辉煌——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0.01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0.18亿元,顺利实现“三个八”的奋斗目标,“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柳州传出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达80.01亿元的喜讯之际,记者专访了柳州市经委主任李新元。多年来,柳州工业一直在大作创新的文章。“创新,是贯穿柳州工业的一条主线。我们的工业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则以产品为主体,产品就要靠创新来支撑。”李新元如是说。观念创新:从“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曾让柳州引以为荣的制造业,开始面临严  相似文献   

4.
赵亮 《当代广西》2009,(15):23-23
作为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柳州一直是创业的一方热土。 从一个工业总产值不足亿元的江畔“商埠”到突破千亿元的重要工业城市,从满怀豪情的艰苦拓荒到奋起直追的“二次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成就梦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8,(14):F0002-F0002,I0001,I0002,50,F0003,F0004
上栗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引进内资、外资,外贸出口和创汇等不断创造新高。2008年1—6月,全县引进内资项目36个,进资9.71亿元,引进外资11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860万美元;全县4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62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个,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个,建材、食品、机械、化工等新兴工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们江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以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总揽全局,坚持发展不动摇,调整思路迎挑战,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同比增长22.6%以上;预算内财政收入超80亿元,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1850亿元,增长33.1%;工业销售收入1780亿元,增长32.5%;工业利税总额150亿元,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0.2%,其中工业投入205亿元,增长9.6%;合同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到账外资7.2亿美元,分别增长23.39%和23.9%;自营出口21.5亿…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北海经济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发展后劲足"的显著特点。主要发展成就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97 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1080元提高到24315.85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6 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2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5.3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2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13 7亿美元;新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6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8倍。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城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工业柳州跨越千亿元工业产值大关。 从199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06年跨越1000亿元,柳州市走过了汗水与欢笑相伴相随的14年。这14年,因为有36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拼搏,因为有中央、自治区的关心支持,因为有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柳州人在不断创造着辉煌,收获着希望。  相似文献   

9.
熊伟 《政策》2009,(6):51-52
2008年,夷陵区委、区政府针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着力推进“四大转变”,努力化“危”为“机”,促进科学发展,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1.2亿元,同比增长16.4%;规模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43.4%;全地域财政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40.1%;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31.7%;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柳州高新区高新技术工业实现总产值580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率超过70%,占柳州市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的83%。在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省级高新区中,柳州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利税、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排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从宝鸡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建设“四市”(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和“两个最佳”(西部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好势头。2003年到2004年两年GDP净增102亿元,达到320.3亿元,2004年比上年增长14.5%,增速位居陕西关中6市区之首;财政收入也保持了高于GDP的增速,去年财税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2%和1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去年年底,在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2.
肖珊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5,(18):18-20
这个夏天,柳州的天空骄阳似火;这个夏天,柳州人的心头似骄阳一般灿烂。2005年上半年,柳州工业在去年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长速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运行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势头,总产值超过386亿元,增长23%。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自1988年海南省办特区以来,尤其是“八五”期间,全省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0亿元,年均递增37.1%,工业总产值1995年预计完成145亿元,年均递增18.2%;累计实现利税41亿元,年均递增19.7%,其中累计实现利润15亿元,年均递增21.1%。纵观整个“八五”期间特区工业发展的运动轨迹,不难看出海南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投资带动增长”典型特征。并且,这种投资带动增长的特征将会因为海南工业基础过于薄弱的现实而继续保持一段时间,至少在“九…  相似文献   

14.
朱军 《当代广西》2004,(19):10-10
今年1月~9月,柳州市经济发展取得了近10年来的最好成绩。自治区“三突破”目标的提出给柳州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突破”分解到柳州市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380亿元,财政收入67.2亿元,工业企业利润32亿元。这些指标分别占全区“三突破”任务的12.67%、16.8%和32%。我们认真研究了柳州当前的经济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完成“三突破”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柳州,一个以工业为发展标志的城市。 2005年,柳州实现以工业为主轴的“三个八”奋斗目标,工业经济发展创历史新高,为全区实现“双过千”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为了探寻工业发展新路,柳州进一步推进工业自主创新,力图实现“柳州制造”到“柳州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3,(11):F0003-F0003
吕振华是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中捷农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03年以来,他锐意改革、干事创业、履职尽责、清正廉洁,带领园区干部群众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振兴之路。从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全区GDP由3.79亿元增长到90亿元,财政收入从0.33亿元增长到38.2亿元,分别增长了22.7倍、114.7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徐州经济开发区按照“全市经济发展第一增长极”和“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总体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开发区建设全过程,坚持集约开发,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建设,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努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工业新城.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园区建设之路。全区累计投产企业2000家,其中外资企业300家.已构筑起以工程机械、工业电子两大产业为龙头,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材料、综合物流四大辅助产业为重点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2007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突破427亿元.增长41.9%:财政收入突破12.4亿元,增长34.81%。徐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江苏省级开发区中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7,(4):64-65
姚庄,位于素有“银嘉善”之称的嘉善县东北部,东接上海80公里,西依杭州98公里,北靠苏州90公里,总面积30.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其中“新嘉善人”1万人。镇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忝字美称。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增长32%,工农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62%,其中工业72亿元,增长65%,农业3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增长91.8%;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3%。  相似文献   

19.
管爱国 《群众》2011,(7):28-28
改革开放以米,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升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成功走出厂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率先达到汀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2010年,全市宄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fL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其中地方一股预算收入163.1亿元;工业总产值7001.3亿元;进出口总额821.2亿美元,其中出口533.4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0923元和17645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海口工业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2009年一季度,海口市工业持续了2008年以来负增长的局面: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同比下降13.7%:出口交货值4.8亿元,同比下降14.9%;累计产销率103.8%,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环节上缴税收6亿元,同比下降6.7%。五大支柱产业中,比重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化工化纤纺织业出现大幅下滑,机电制造业、食品工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