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数次轰炸中朝边境上的鸭绿江大桥。不过,当年为炸这座大桥,美国杜鲁门政府与"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亚洲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失败和中朝人民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的。本文试就关系到战局胜负的毛泽东的战略策略思想作……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亚洲地区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失败和中朝人民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的。本文试就关系到战局胜负的毛泽东的战略策略思想作一初浅的探索,以揭示其战争胜利的原由。   一、正确分析形势,作出“出兵有利”的战略决策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命令美国的空军和海军部队 (不久陆军也参战 )掩护和支持南朝鲜伪军,直接实施武装侵略,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宣布美国决定以武力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派第七舰队武装侵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面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蓝色旗帜,旗帜中间乡有彩色图案,中央为一只鹰,鹰的上方为一只北极熊,这就是杭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缴获的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的团旗。原志愿军27军238团团长阎川野直接参加了这场漂亮的歼灭战,他说,此战是整个抗美援朝时期唯一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步兵团的歼灭战。 1950年 11月,“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起所谓“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企图一举将我志愿军逐出朝鲜。 战场东线之敌美军第10军团,于 1950年 11月中旬分三路北…  相似文献   

5.
沈殿成 《侨园》2003,(2):44-45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随后拼凑所谓“联合国军”,侵入朝鲜。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2)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爆发的第一场热战,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通过组建联合国军援助南朝鲜的决议,从而成为朝鲜战争的交战方。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法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加深对联合国出兵朝鲜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丁伟 《瞭望》2000,(43)
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技术装备对比优劣极为悬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方面(含南朝鲜军)的武器装备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方面始终有空军和海军参战,作战飞机最少时1200架,最多时达2400余架,其中包括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战斗截击机、战术侦察机、战术控制飞机和运输机等。海军各种舰船艇最少时110余艘,最多时达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艇等。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拥有各种坦克 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34-959门,其中70毫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远 《学理论》2009,(14):20-21
布什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朝核危机后,美国坚持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消除朝鲜的核武器计划。朝核试验后,布什政府将朝核政策做了策略性调整,积极调动国际社会力量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对朝鲜采取遏制与接触并举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北风 《侨园》2011,(12):18-19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梦想,亲眼见识令人难忘的抗美援朝真实史料.前几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有幸在丹东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那天上午,我们来到海拔200米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外.在抬阶而上过程中,我有意数了数,共计1014个台阶.据纪念馆工作人员解释,这个数字代表了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1014个日日夜夜.整个纪念馆庄严肃穆,陈列了大量实物和照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年志愿军在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艰苦作战的非凡经历.  相似文献   

10.
齐云飞 《党政论坛》2008,(20):45-45
朝鲜于2008年6月26日提交核申报清单,美国总统布什曾对朝鲜申报核计划表示审慎欢迎,并宣布打算在45天内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以及将中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等关键性制裁。但捱到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却表示,美国不会立即将朝鲜从支援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6月以来明显缓和的朝美关系又生波折。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出尔反尔?  相似文献   

11.
游宇明 《各界》2014,(4):49-49
蒋纬国是谁,我想用不着饶舌。上世纪30年代,这位未来的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当时还是上尉,某次他坐陇海线的夜快车从潼关回新安。火车尚未启动时,进来一位国军少将,蒋纬国站起来向他敬礼,敬完礼还没坐下,少将就命令他说:“上去”。蒋纬国本来买在下铺,少将发了话,他只好睡到上铺。他把上衣脱掉,挂在上铺,  相似文献   

12.
朝鲜宣布再次发射卫星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影响”韩国的总统选举,为自己“支持”的总统傍盘人加分;有的认为这是南月鲜向刚冈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迫使其改变对朝敌视政策,坐下来与朝鲜对话: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纪念己故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同时为新领导人金正恩创建业绩。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后一种看法或许比较接近朝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扇动着“隐形的翅膀”,采取多种手段对伊朗、叙利亚打压施压。美国主导亚太地区7个国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为其军事重返亚太铺路搭桥。其实,美国一场全球性的“隐形战争”大幕早已展开。为此,《南方周末》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军事专家余爱水——  相似文献   

14.
唐燕能 《各界》2014,(11):8-10
1948年春,蒋月泉曾参加过国民党领导的上海“戡乱建国”宣传总队,这个问题在1953年民主改革、1955年肃反中都作过书面交代,结论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与蒋月泉情况完全相同的唐耿良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他的入党。“文革”中,蒋月泉按照造反派的要求,把这一历史问题重新作了书面交代。蒋月泉承认,他在1949年春节曾接到评弹研究会通知,要他到上海电台参加义务播音,募捐慰劳“国军”。他去唱了一段开篇。这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相似文献   

15.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 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双方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先行签字。上午9时30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及“联合国军”、南朝鲜军共8名佩带安全袖章的军官分别步入会议大厅四周守卫着。随后,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分别  相似文献   

16.
张键 《求知》2013,(1):60-60
灵活务实将是对朝政策基调 在对朝政策上.朴槿惠政府会明显区别于李明博政府时期的以“强硬对强硬”政策。但也很难回到金大中和卢武铉政府时期的“阳光政策”.其对朝政策可能会居于前任两届政府之间,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方式加以处理。2002年,朴槿惠曾以平民身份赴朝鲜访问,  相似文献   

17.
吴德烈 《党政论坛》2008,(14):35-35
美朝积怨依旧缺少“互信” 岁末年初,朝核问题再起波折、陷入僵局。美朝双办迅速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12,(12):74-74
新华网2012年12月5日刊登高浩荣的文章指出,朝鲜近日再次发射卫星引起国际舆论哗然,周边国家纷纷就此事发表各自的立场和看法,从而把人们原本注视韩国、日本选举的目光拉回到了在此期间相对比较平静的朝鲜。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影响”韩国的总体选举,为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加分;有的认为这是朝鲜向刚刚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迫使其改变对朝敌视政策,坐下来与朝鲜对话;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纪念已故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同时为新领导人金正恩创建业绩。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后一种看法或许比较接近朝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花1000美元就可以获得自己完整的基因组图谱,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不过这个梦想离普通人已经不远了。5月31日,世界上首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在美国诞生。科学家们表示,这意味着人类朝提前获知疾病并利用基因“度身”治疗疾病方向又迈进了一步。第一个获得“个人版”基因组图谱的是被称作“DNA之父”的美国科学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连任总统后,为实现21世纪为“美国世纪”的全球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对俄罗斯实行“削弱、遏制和防范”的政策,力求在保持两国关系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的军事、经济实力,推动其朝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战略轨道演变。今年2月4日,克林顿在向国会发表的他第二任期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协助“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欧洲”,在1999年前扩大北约,加强北约同非北约成员间的和平伙伴关系,在北约和“民主俄罗斯”之间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其实质就是继续介入并主导欧洲安全事务,加快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美国对俄这一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俄罗斯是美国所需要的最大的“民主成果”,是一个正在转型中的欧亚大国,离开俄罗斯的合作,美国就无法建立欧洲安全格局和实现其旨在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