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是一个重要问题。资本主义产生这些新变化 ,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重要的是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严重的两极分化 ,必然导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进而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正确认识这一变化,离不开对当代西方各国贫富差距状况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当代资本主义是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还是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不同的判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要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首先需要全面、辩证地考察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在坚守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了多次自我调整.凯恩斯主义"挽救"了资本主义,也给资本主义带来"滞胀"危机;新自由主义克服了"滞胀"危机,却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引发了社会危机和次贷危机.当代资本主义两难困局表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不可能"医治"资本主义的"病症",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调整不是在强化"正统"资本主义的"元素",而是在为"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发挥着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金融化和"去工业化"趋势加剧。金融业超越工业制造业及其他行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核心产业。资本主义金融化的原因在于,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乏力促使资本通过金融化追逐利润,摆脱经济困境。资本主义金融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的极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多种形式的反抗资本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彰显资本主义晚期的"衰微"走向。  相似文献   

5.
郭海英 《理论探索》2006,3(6):44-4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指向。它既否定封建小农经济的思想,又肯定并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容;既反对封建主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和核心,它既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扬弃,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开放型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开放型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尽管创造出了一个日趋开放的世界 ,促进了全球生产社会化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 ,但却存在着两大缺陷———全球的两极分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主义在经历20世纪上半期的血雨腥风和下半期的显著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资产阶级总要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对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和转变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实质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资本主义虽有许多新发展 ,但依然无法根本解决其经济危机、精神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等三重危机 ;而社会主义在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 ,加快改革进程 ,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与发展 ,显示出光明的前景。这证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 ,仍具有现实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9.
2008年经济危机后,关于美欧资本主义模式命运及美国变革方向的大辩论在西方展开。现阶段,资本主义仍能自我调整和变革,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其在历史的短时期内不会终结。美国变革趋向于两方面:一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调控,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保持中产阶级的适度规模及普通大众的最低生活水准,以维持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转和保持美国社会的适度公平;二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则,加强金融监管和救助等政府责任,以保障资本利润率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并具有解释资本主义的优先权。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方法将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与之对应的文化阶段分别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层面的概念图式构建,詹姆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纠正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误解,并且正视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暂时后退现象,并不意味着这一趋势的改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结论的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竞争中并存并不意味着二者的“趋同”和“融合”。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辩证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又给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的挑战。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着资本主义,也改变着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现时代丰富的文化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学术自由,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自20世纪中叶开始,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资本主义。这四个阶段并非环环相扣、截然分明的,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有理论著述的落脚点。他们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恩格斯晚年针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论点,对于今天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6.
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系到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在二战后虽经历了快速发展 ,但其多方面的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 ,资本主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不可逆转 ,社会主义最终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琮 《理论视野》2001,(3):43-46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从诞生至今,已大约500年的历史。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世界上有一些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生存下来,并且有了空前的发展,在科技、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然而,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它发展的进程中,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本文对有关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价值观矛盾运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共存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同一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何以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本·阿格尔以其富有个性的分析呈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视野.在对待资本主义态度的问题上,阿格尔既反对盲目乐观主义,也反对悲观主义,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变革的可能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作为历史产物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必将在历史的发展中通过财富的集中和积聚而颠覆自身,具有重塑能动性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社会个体就是促成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主体,以反霸权为表征的日常生活世界可以转化为大众反抗资本主义的广泛场域,科学技术因其蕴涵的社会解放和自然解放的潜力而成为变革资本主义的有效手段,侵蚀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的社会危机则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20.
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