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选战部署一、提出竞选主轴。国、民两党确立正副"总统"候选人后,相继提出竞选主轴。民进党将"正常国家决议文"和"幸福台湾"确立为竞选主轴。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台湾岛内的统独之争历时已久。在“独”的方面,又有“台独”与“独台”之争。自去年底台湾“三项公职人员选举”以来,执政的国民党与在野的民进党有关这方面的争论更是趋于激烈化和表面化。然则,什么是“独台”?它产生的背景如何?“独台”与“台独”的异同何在?“独台”的危险性如何?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取消”总统府”前”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牌标志。 2、绿化“民进党化”。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就将绿色作为市标;上任后“中央部会”将名牌、座位牌等上面的官方标志,改以梅花代替国徽,以绿色代表“国旗”的“红蓝白”三色。“外交部”大楼屋顶改涂绿色。3、新台币改为“国币”。原由台湾银行发行的台湾省货币新台币改为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地方性货币,但视同国币”正式改为“国币”,2000年7月新版新台币开始流通,于2002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旧版钞票。4、“国史馆”将民进党史作为当代“台湾史”的主轴。5、“中国国际法学…  相似文献   

4.
备受各方瞩目的台湾“省市长”及省市“议员”选举于12月3日揭晓。选举结果,“台湾省长”由国民党候选人、现任台湾“省主席”宋楚瑜当选;“台北市长一职由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获得;“高雄市长”由国民党候选人、现任“高雄市长”吴敦义当选连任。这次选举虽属地方选举,但是一次全岛性的重要的权力再分配。国民党在这场选举中不仅失去了台北市这一重要桥头堡,而且在省、市“议会”席次也大幅滑落,在台北市“议会”席位首次不足半数。这一变化对台湾未来的政治生态和权力格局以及统独斗争,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秦华 《瞭望》1998,(25)
台湾民进党选出新主席●秦华6月7日,台湾民进党第八届党主席选举揭晓,该党首席顾问林义雄以31万多票、约62%得票率的压倒优势当选。这次选举是民进党第一次通过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主席。林义雄现年58岁,台湾宜兰县人,长期从事“台独”活动,是台湾“党外运...  相似文献   

6.
秦华 《瞭望》1999,(21)
5月8日至9日,民进党举行第八届第二次“全代会”。此次大会是民进党在面临该党前主席许信良退党风波的强烈冲击、台湾民众要求修改“台独党纲”压力进一步增大及下届“总统”选情扑朔迷离的形势下召开的。其结果将对民进党政治生态及该党明年“总统”选情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秦华 《瞭望》1999,(17)
台湾地区三项选举之后,台湾政局出现若干新的重大变化。国民党与民进党内部围绕下届“总统”候选人提名之争愈演愈烈;民进党内最有可能参选下届“总统”的陈水扁,为重塑形象,不得不提出“新中间路线”;第五次“修宪”,因各党内部共识小、分歧大而步履维艰;台湾经济呈现出的危机苗头对政坛的影响正日益扩大。三党“总统”选取战国民党内各派势力围绕下届“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斗争日益尖锐。李登辉近来多次表示,明年任满后除继续担任国民党主席外,不再寻求延任或连任“总统”。国民党推举连战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之困     
黄海 《瞭望》2005,(47)
陈水扁掌权5年,他高举过的“清廉”、“人权”、“民主”、“改革”等招牌,一一轰然倒地最近,台湾媒体井喷式的报道,将陈水扁和民进党政府一系列弊案昭示于世, 本来就让人抨击的蛮横滥权、毫无诚信, 又加上了腐败无能。“弊案搞烂阿扁”、“陈水扁时代随风而逝”、“绿色执政随风飘”、“扁政权已有‘末代王朝’的危机”、“民进党‘中考’面临‘死当”’、“弊案改变台政治生态”,台湾媒体纷纷用这样的标题, 预测民进党由盛转衰的政局走向。陈水扁和民进党正在为执政五年来的快速沉沦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9.
沸沸扬扬的台湾地方选举于日前结束,选举结果使台湾地方政治生态“变了天”。在台湾地区23个县市的地方选举中,民进党以43.24%的选票获12席,国民党以42.12%的选票只获得8席。此次选举,民进党基本上达到它过去所倡言的“以地方包围中央”的“绿色执政”目标。仔细分析一下民进党的得胜“版图”不难发现,如今民进党依然是台湾的地方“执政党”。放眼望去,民进党的  相似文献   

10.
前年“三一八”,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也成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迫于岛内、外的压力,当时的陈水扁把“台独”面目进行了精心包装。他当时信誓旦旦地承诺,在他任职期间,不宣布“台独”;不改变“国号”;不使“两国论”入“宪”,不举行“统独公  相似文献   

11.
方明 《理论参考》2008,(6):50-50
2008年3月台湾领导人这次选举以马英九的大胜宣告结束。这场选举结果所彰显的意义与影响,不只是国民党的一次大胜与东山再起,不只是民进党的重大挫败,而是宣告了横行台湾10多年民进党“本土神话”破灭,宣告民进党丑化中国与抹红手段的彻底失效,宣告了经济与生活问题取代意识形态成为选举的关键因素;宣示了民进党未来发展面临的巨大困境。  相似文献   

12.
华青 《瞭望》2001,(17)
今年以来,台湾当局、民进党、岛内外“台独”分子接连做出一系列动作,蓄意制造分裂引起世人关注。提出“统合论”曲线拒“统”抗“合”新年伊始,台湾当局领导人“元旦讲话”提出所谓处理两岸关系的“统合论”,并排列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说法,一时引起众说纷纭。3月1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向参加所谓“世界台湾人大会”的一群“台独菁英”真情表白:“统合只是过程”,是要“寻求统独间的共识”,“不要一看到‘统’、一看到‘合’,就以为要被统被合”;要明白“同一字、同一问题,我们可以做有利自己的解释”;李登辉前年发表“特殊国与…  相似文献   

13.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11,(14):13-13
2012年台湾“大选”序幕逐渐拉开。就在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积极部署党内初选之际,第三势力似又呼之欲出。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为首的一批政界、学界、文化界与企业界等知名人士发动“我心未死”运动,展开争取10万人的网上连署行动,  相似文献   

14.
鲁小军 《学理论》2009,(24):137-138
2000-2008年,陈水扁执政台湾八年期间,民进党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从“党政分离”、派系共治到陈水扁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决策中心转移也由“立法院”党团转向“总统”为核心的转移。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台湾政治情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与中共当局作比较,民进党对于马英九而言,由于同样是生存在台湾岛内,所以马英九说“国民党与民进党差距再大,也大不过我们与共产党的距离”,因为“蓝绿同在一条船上,二千三百万人民是命运共同体,没有必要拼得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0,(12):25-25
大陆台湾问题专家2日在此间聚会研讨台湾政局,谈国民党改革,也谈民进党面临转型抉择,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部指出“五都”选举将是政局发展的关键指标。部分学者认为,今年马英九当局面临的当政形势将逐渐好转,大陆各项对台优惠政策措施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台湾经济活力也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汪曙申 《党政论坛》2011,(12):17-17
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新北市长参选人蔡英文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称,“两岸政策稳定性很重要,民进党若再重返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闽南话,意指蛮干)”。蔡英文这次精心安排的喊话引来岛内各界舆论剖析。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5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两岸关系研讨会”上明确表述了大陆方面就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意愿及推动进程。然而民进党刻意曲解两岸对ECFA所做的评估报告,在岛内制造“台湾签ECFA得不偿失”的舆论。本文将就台湾推动ECFA的利弊做一评析。  相似文献   

19.
变化之一是台湾地方政治生态。大选结果显示,两岸和解政策已经在中南部获得草根民众之认同。今后北京在为台湾经济输血时,可能调整政策,让台湾普通民众也直接受益,加上绿营明智人士的推波助澜,台湾中南部不少民众将会逐渐改变对大陆抱持抵制的立场。这迟早将推动民进党改变其两岸政策,因为毕竟民进党也要同国民党争夺全岛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09,(16):17-17
“法理台独”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所谓“法理台独”,就是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包括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或“台湾国”,也就是陈水扁大力推动的“公投制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台独”活动。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在维持台湾法律现状的条件下逐步谋求台湾的“独立”,即承认“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国”的“国名”,认定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