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是WTO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有自由贸易的安全阀之称。由于保障措施是针对的是公平贸易,与WTO宗旨相背,因此适用限制条件诸多。实施保障措施的主要法律依据是GATT1994第19条及《保障措施协定》,但是两者在表述上的差异,"未曾预见之发展"是否应为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的争议由此产生。本文将从学者争论与WTO案件入手回答这个问题。之后会说明"未曾预见之发展"的构成和证明标准。最后,将阐述"未曾预见之发展"在中国立法中的现状以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人》2007,(Z1)
在反补贴调查程序中,中国企业应该牢牢盯住美国国内法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措施这一条通过判例确立的既有规则,从而采取有效、充分的法律抗辩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下,一个国家在进口领域可以“公平贸易”为由而合法采取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分别是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保障措施概述及其实施的条件 (一)保障措施概述 保障措施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产业受到进口激增的损害或损害的威胁,该国可以暂时限制一种或一类产品的进口。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样,保障措施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是保护国内产业的有效手段。与反倾销和反补贴相比,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作为贸易救济的两种方式,一般认为两者在理论上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区分,并且由于前者针对不公平贸易,后者针对公平贸易而不存在同时适用或者在效果上等同于同时适用的可能。但是,在实践中,欧盟、美国已经出现了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累积适用,这实际上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通过对WTO法律文本、欧盟、美国在实践中作法的分析,可知导致同时适用的原因是由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构成要件并非象学界探讨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在认定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的重合,而这样的重合是实践中必须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黄东黎 《法治研究》2012,(7):84-102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反补贴措施使用大户。欧盟反补贴的法源为《欧盟条约》第131条和第133条有关制定欧盟共同商业政策的约定.而1997年10月6日颁布的欧盟理事会章程第2026/97号条例则构成反补贴税调查的法律框架。欧盟反补贴的执行机构有三个: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及欧盟咨询委员会。欧盟反补贴法程序制度主要包括调查申请的提出、立案、磋商、调查、反补贴初步裁定、临时反补贴措施实施、接受承诺、最终反补贴税的征收以及复审等程序。2010年以前。欧盟从未对我国发起过反补贴调查。2010年4月,欧盟首次打破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的惯例.对中国铜版纸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开创了对中国产品进行“双反”的先例。时隔数月.欧盟再次对中国产数据卡产品同时展开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贸易救济“三反”调查.这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及贸易规模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形成较大竞争压力,成为各国关注及采取措施牵制的焦点。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我国的贸易夥伴频繁利用贸易或投资壁垒限制我产品或服务出口,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7.
赵生祥 《中国法学》2007,(3):126-137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和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都可能受到国际贸易的损害。其中,从事产品生产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同类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或数量增加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产品出口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实施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而受到损害;提供服务的国内产业,可能因为外国服务提供者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竞争而受到损害,也可能因为其服务输出遭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壁垒而受到损害。这些损害,都应当属于贸易救济的范围。要全方位救济国际贸易对国内产业的损害,我国不仅应当有针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进口救济制度,也应当有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正当、不合理进口限制的出口救济制度,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备的国际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贸易与竞争混合法(下称1988年贸易法)对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法作了广泛的修正,但就大部分而言,这些修正并不重要.然而,其中有一个修正案的适用却值得认真研究.在众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修正案中,反规避条款可能给反倾销反补贴法律机制——美国进口救济的中流砥柱——注入了润滑剂,甚至强化了这些法律的适  相似文献   

9.
保障措施是指在GATT或WTO体制中,成员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为保障本国利益、维护国家主权背离多边贸易体制下应承担的义务,而不必承担责任的规定。在总协定保障机制中,起保障作用的条款有:针对“不公平贸易”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第6条、为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而实施数量限制的第12条、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新兴工业的第18条、保障本国公共利益、资源的第26条以及关于安全例外的第21条。但通常所说的保障措施是指1994年GATT第19条以及以其为基础而制定的《保障措施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相似文献   

10.
保障措施是WTO法律体系中一项特定条件下保护进口方成员利益的重要制度,被称为自由贸易的‘I安全阀”。本文对保障措施的概念、意义、实施条件、实施要求、实施程序以及与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乔楠 《法人》2013,(10):80-81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钢铁行业的贸易战接踵而至截至2013年9月份,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频繁受挫,欧盟陆续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唤醒了国内产业的法律意识,加深了国内企业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了解,在受到倾销或补贴的进口产品严重冲击及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企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作为进口国政府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特别税的一种法律制度,是消除价格歧视,维护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的基本原则,它允许进口国政府通过反倾销措施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1997年3月25日,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该条例填补了我国反倾销专门立法的空白,使得我国在面对国外产品的低价倾销时,能够依法采取反倾销措施,以维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中国即将结束最后阶段的贸易谈判,迈进世界贸易组织大门之时,如何参照GATT第6条和1994年通过的适用于WTO的《关于实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 ,国际贸易自由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作为自由贸易前提的公平贸易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反倾销和反补贴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就美国来看 ,反倾销和反补贴现在逐渐演化为美国国内生产商最常用的寻求救济手段 ,仅近二十年来美国国内生产商就已经提起上千件的此类调查要求 ,而美国国会也不断修订法律以便使美国请求者更容易得到救济。一旦被施加了反倾销或反补贴税 ,那么生产商与美国进口商继续交易的能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而要使得一项反倾销或者反补贴决定在时间限度…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欧盟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开启了欧盟时华反补贴的新时代,欧盟作为对中国使用反倾销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WTO成员,逐渐对华使用反补贴措施,迄今共发起6起对华反补贴调查。中国市场经济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革,如国有企业的特别优惠、部分市场的准入门槛高甚至禁止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由政府控股缺乏经营自主性、土地交易市场的政府垄断等。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采用数量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原产地规则、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动植物检疫等非关税措施。一方面,合理必要的非关税措施有助于政府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非关税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贸易保护的效果,从而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丁带 《行政与法》2006,(8):F0003-F0003
对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制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有制度的介绍和阐释,另一类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郭双焦副研究员撰写的专著《WTO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改革研究》一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是后一类研究的优秀代表作。该书基于“公平与效率”的法哲学理念,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考察与辨证推理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包括反倾销法律制度、反补贴法律制度和保障措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晶 《法制与社会》2010,(22):106-108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在动态博弈中的均衡: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是贸易自由化的产物和保障,其价值取向的归宿是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具有适度的自我保护性质,在客观上存有沦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危险。正是在"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才逐步形成、发展。面对金融危机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威胁,正确把握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二重性对于我国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动公平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邢洪涛 《河北法学》2000,(6):150-152
国际反倾销法的公平性质体现在它是基于现代经济理论而建立,它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规则和法律保护,但是在国际反倾销法的实践中出现的倾销扩大化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措施的片面性、有限性使其公平性质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在WTO法律体系下,对于成员国向其他成员国的同一产品同时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的问题,GATT1994并非持否定态度。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的行为,虽然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的法律依据,但在案件的具体操作中存在滥用相应规则的嫌疑。美国的这一行为也促使我们应更加关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的经济与政治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措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补贴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美国针对来自中国的出口产品所设置的新的贸易壁垒.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措施的动机和原因,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中的非均衡收益格局是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的经济动因,而谋求政治利益最大化是其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