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雁玲  覃青必 《求索》2013,(8):91-94
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的人为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形成的特殊行为原则和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它可以给人和自然带来福祉,但如果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则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纵欲主义.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甚至人身心的冲突与失衡。人作为主体性、有理性的存在,有责任为避免这种冲突与失衡,作出自己的道德承诺,从而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道德责任,实现人与自然、他人、自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精神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本文在此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际交往困惑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困惑: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予盾。道德价值表现为利他性和利己性两个方面。既具有调整群己关系的作用,又能调整个人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道德在引导人们走出交往困惑上,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芬芳 《传承》2014,(11):88-89
低碳方式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时代的来临推动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变革,内含众多的生态道德诉求,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力量,提升生态道德素养,进一步促使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加强政府的环保职能,积极探索生态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缪斌 《求索》2010,(2):96-98
职务犯罪道德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功能与结构、要素与系统、调控方式(模式)与运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的从伦理学视角提出并分析了公务员职务犯罪道德调控的七种运作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公务员职务犯罪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和 《求索》2008,(7):38-39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会计信息的作用,并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1)从非正式制度的道德角度;(2)从正式制度角度。最后从道德和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2,(9):15-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道德、社会公德。“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如果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意识,人与人就难以融洽相处,整个社会就难以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8.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良好道德要靠养成。人民群众对加强道德建设的认识高度一致,对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愿望十分强烈,关键在于实践、付诸行动,推动各方面都尽到责任、每个人都尽到义务。只要我们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来抓,就一定能够见到更大成效,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公民道德紧密相关、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公正与否与行政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升公民道德、完善行政道德,推行道德法律化,是减少交通事故、科学合理处理交通事故,构筑社会主义和谐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蕴涵了一个对我们而言是善的目的,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选择可能性扩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走出道德选择的困境,就会妨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对人的道德选择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其自觉、自律意识,强化责任感,从而做出必然性的道德选择,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的利益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星 《理论月刊》2001,2(10):23-24,93
本文从利益供给水平、利益占有秩序、利益构成要素、利益补偿机制及利益赏罚制度五个方面,揭示了利益与道德建设的效应关系。旨在从理论上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展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和谐军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军营对加强军队道德建设提出丁新的要求。和谐军营中的道德构建,要在确立和谐军营的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和谐军营道德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世界"是与"伦理世界"相对应的意义世界."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关系的概念基础,是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区分.在现象学与法哲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具有迥然不同的地位.道德世界是以道德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问题所构成的内在的德性世界,由此形成"道德世界观"."冲突"与"和谐"是道德世界的两个基本事实,应当以和谐为文化基地,确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是道德的和谐,道德世界的和谐具体展现为道德和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现代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和伦理精神,必须进行辩证复归,扬弃社会公正与个体德性、道德与幸福、义与利的对立与冲突,建立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唐涛 《求索》2008,(2):77-79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本文认为,以往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分析范式缺乏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反思.忽视对社会主体健全的道德人格和交往型现代人格有意识的培育,而仅仅注意社会成员被动依赖社会系统的整合这一面,势必进一步削弱人的道德实践能力。本文试图弥补这种分析范式的不足,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沉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性的人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的人权道德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个体在性方面的表现或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权利”。传统性道德在国家(社会)权力、完整人格层面解读“性”,蒸发了个体性权利。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国人主宰自己摸索出情感方面的人权道德,表现出对个体权利的逐渐回归。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性的人权道德应该是以自已的权利为前进动力,以对方的同等同样的权利为前提,以不侵犯所有相关者的个人权利为界限.以爱情为主导去从事一切性方面的活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之间或者双方与其他人之间发生了权利方面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中间界线,达到“没有受害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在迎拒与选择过程中喊出了欢迎“模拉尔小姐”、“穆勒尔姑娘”(Miss moral)的口号,提出了建立中国新的道德文化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在道德文化领域发掘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并从个体人、政治人、社会人的层面为其构建了全新道德价值标准,从而促进了道德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中国将对食品从业人员集中培训行业道德伦理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纲要》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纲要》还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将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额尔敦 《前沿》2005,(12):125-127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自发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从法律的角度看,一定道德是该阶级法律的渊源,法律是道德的表现形式。道德既是法律制定的基础,又是法治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新道德规范与市场经济配套,存在着原有的道德规范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须遵守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健全规范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道德     
钟平艳  阳立兵 《前沿》2014,(11):67-68
人和自然关系发展过程,经历了自然界对人的优越地位,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的保护三阶段,提出生态道德的理论,生态道德提出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生态道德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